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走进课堂,为历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它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实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把教材知识由静变动、变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改脚步的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这些都为我们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跟上时代,利用已有条件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我本人也努力将信息资源引入教学,为教学服务。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浅谈下自己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及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生动再现历史事实,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我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这些电视录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境,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我组织选放了两组录像。一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文革社会动荡的情境:红卫兵扫“四旧”、造反派打砸抢、武斗四起、全国大乱。另一组录像则反映了文革造成的严重危害:工厂停工、农田荒芜、机关瘫痪、老干部被迫害至死。通过电视屏幕,把学生带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学生在感知大量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后,自然而然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文革”是一场动乱,给国家带来的是一场灾难,必须彻底否定。再联系现在的实际,学生更能体会到安定团结对我们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感。
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直观新颖的教学材料,吸引、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播放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序幕的画面:一只小纸船在海边飘泊。一阵阵海浪打来,小纸船摇摇欲覆;海浪打在沙滩上,激起点点泡沫,瞬间泡沫破灭、消失了……接着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钢铁舰队,可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却是摇摇欲覆的小纸船?那转瞬即逝的泡沫又意味着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纸船和铁甲战船之间、在沙滩上的泡沫和洋务派的强国梦之间展开了联想和想象,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洞悉北洋水师的灭顶之灾和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其因果的愿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火烧圆明园》,当看到中国军队在一次次的冲杀中被打倒,但仍有少数中国官兵冲入敌阵奋勇杀敌时,学生都爆发出一阵阵发自内心的掌声。这使学生认识到在100年的屈辱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课后,不少学生还记得里面的几句旁白:“火,烧毁的是皇帝的逍遥宫,但唤醒的却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有的学生说:“学习近代史真让人感到愤慨……恨不得走进画面与将士们一起抗击敌人。”有的说:“从录像和课文的学习中,我更真切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难。”由此,让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四、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材料,单依靠教师的讲,很难完成,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增大信息量。如在教师备课时可以把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一些资料、图片、史料等等收集整理,储存在电脑中,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去认识理解,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功能,可以将材料、习题储存起来,设计课堂练习,可使教师避免了过去那种需要写大量黑板和重复批改作业的繁重劳动。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总之,历史教学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教育领域,适逢现代化教育技术蓬勃兴起的春天。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实现,使学生立体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应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完善。这既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科技时代的要求。作为未来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 论历史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J]. 历史教学,2001(2).
[2] 殷俊. 试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J]. 历史教学,2001(6).
[3] 朱煜. 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反思[J]. 历史教学,2004(6).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改脚步的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这些都为我们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跟上时代,利用已有条件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我本人也努力将信息资源引入教学,为教学服务。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浅谈下自己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及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生动再现历史事实,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学生不能对历史现象进行直接观察,这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我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再现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这些电视录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境,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我组织选放了两组录像。一组录像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文革社会动荡的情境:红卫兵扫“四旧”、造反派打砸抢、武斗四起、全国大乱。另一组录像则反映了文革造成的严重危害:工厂停工、农田荒芜、机关瘫痪、老干部被迫害至死。通过电视屏幕,把学生带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学生在感知大量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后,自然而然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文革”是一场动乱,给国家带来的是一场灾难,必须彻底否定。再联系现在的实际,学生更能体会到安定团结对我们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感。
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直观新颖的教学材料,吸引、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播放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序幕的画面:一只小纸船在海边飘泊。一阵阵海浪打来,小纸船摇摇欲覆;海浪打在沙滩上,激起点点泡沫,瞬间泡沫破灭、消失了……接着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钢铁舰队,可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却是摇摇欲覆的小纸船?那转瞬即逝的泡沫又意味着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纸船和铁甲战船之间、在沙滩上的泡沫和洋务派的强国梦之间展开了联想和想象,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洞悉北洋水师的灭顶之灾和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其因果的愿望。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火烧圆明园》,当看到中国军队在一次次的冲杀中被打倒,但仍有少数中国官兵冲入敌阵奋勇杀敌时,学生都爆发出一阵阵发自内心的掌声。这使学生认识到在100年的屈辱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课后,不少学生还记得里面的几句旁白:“火,烧毁的是皇帝的逍遥宫,但唤醒的却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有的学生说:“学习近代史真让人感到愤慨……恨不得走进画面与将士们一起抗击敌人。”有的说:“从录像和课文的学习中,我更真切地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苦难。”由此,让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四、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材料,单依靠教师的讲,很难完成,现在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增大信息量。如在教师备课时可以把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一些资料、图片、史料等等收集整理,储存在电脑中,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去认识理解,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功能,可以将材料、习题储存起来,设计课堂练习,可使教师避免了过去那种需要写大量黑板和重复批改作业的繁重劳动。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总之,历史教学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教育领域,适逢现代化教育技术蓬勃兴起的春天。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历史教学的实现,使学生立体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应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完善。这既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科技时代的要求。作为未来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 论历史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J]. 历史教学,2001(2).
[2] 殷俊. 试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J]. 历史教学,2001(6).
[3] 朱煜. 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反思[J]. 历史教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