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的监督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刑罚执行活动依法进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刑事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关于刑罚执行的内容规定地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这成为阻碍刑罚执行活动有效开展的掣肘因素。
  关键词: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法律规定;执法思想
  
  一、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的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215条、第222条、第224条分别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暂予监外执行、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和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的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12条至第436条共25个条文对人民检察院“执行监督”作了规定。《监狱法》第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监狱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以上这些规定赋予了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也有效地保障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刑罚执行检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有关刑罚执行监督的法律规定过于零散和原则,不利于检察机关开展刑罚执行监督工作。
  首先,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刑罚执行法,有关刑罚执行监督的法律规定很零散,缺乏系统性。人民检察院开展刑罚执行监督的主要依据分布在5个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32个条文中,这些条文在内容上相对独立,缺乏衔接,不便于人民检察院遵照执行。其次,关于刑罚执行的法律规定多属于原则性表述,在内容上也缺乏严密性。刑事诉讼法第224条和监狱法第6条都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活动实行监督,但是对刑罚执行主体的哪些行为进行监督,以及人民检察院应如何开展监督工作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如实践中监狱制定的关于罪犯考核的规定和制度都直接影响到罪犯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些是否属于执行刑罚的活动,人民检察院对此是否应当进行监督,以及如何进行监督等等这些问题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均找不到明确的答案,这给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剥夺被劳动教养人员的人身自由,与刑罚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第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实行监督,但监督的内容、如何监督则没有涉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劳动教养的有关活动进行监督的具体程序,但是这种监督仅限于劳动教养决定作出之后的执行阶段,决定作出之前的提出、审批程序和决定作出之后的救济程序则基本上处于监督的“盲区”。
  2、刑罚执行主体的多元化,削弱了刑事执行权,也不利于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均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由监狱和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又规定,死刑、罚金和没收财产刑由法院执行;拘役、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余刑在一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执行。在目前检察机关监所部门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人民检察院要对以上所有主体的所有刑罚执行活动进行监督,是不现实的。我国刑罚执行主体的这种多元分散性特点不仅违背了刑事诉讼“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本原则,造成刑事法制建设的混乱,使刑事执行权的充分行使受到削弱,而且有悖于现代刑事法律注重行刑、重视刑罚效果的精神。<1>
  3、人民检察院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不全面,影响了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效果。
  首先,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内容的监督不全面。从我国法律规定来看,刑法中的执行包括监禁刑执行、非监禁刑执行、财产刑执行和资格刑执行。<2>但是由于受传统刑罚执法思想的影响,当前检察机关比较重视对监禁刑和生命刑的监督,而忽视非监禁刑和资格刑执行的监督,对于罚金和没收财产刑则根本就未纳入到人民检察院刑罚执行监督的体系之中。其次,人民检察院对刑罚执行过程监督的不全面。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应当是全程的、动态的监督。不应仅是对刑罚执行某个阶段的监督,比如说对减刑、假释的监督,不仅要对法院作出的裁定进行审查也即事后监督,而且还要对监狱考核、材料申报等行为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保证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的相关活动都要在阳光下运行。
  4、人民检察院开展刑罚执行监督的手段不断减少,影响了刑罚执行监督的力度。
  原先,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履行刑罚执行监督的主要手段有办案、抗诉、发现纠正违法和提出检察建议等,但现在这些手段已被不断地削弱和剥夺。<3>首先,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可以查办案件的范围正在不断缩小。在2001年9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监所检察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监所规定》)实施之前,人民检察院的派出检察院、派出检察室等所有监所检察部门均可以办理一切自侦案件,但该《监所规定》实施之后,原由监所检察部门(派出检察院除外,下同)办理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改造过程中发生的司法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划归其他部门管辖,监所检察部门只能受理“虐待被监管人案、私放在押人员案、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案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四种案件。其次,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提起抗诉的职权被剥夺。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根据监狱法第34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减刑、假释裁定不当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抗诉,但现行刑事诉讼法第222条将其改为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裁定与刑事裁判的本质是相同的,均决定着对被告人的实际处刑。检察机关可以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并必然启动再审程序,但刑事诉讼法对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方式由抗诉改为提出纠正意见,直接影响了监督的力度和效果。<4>人民检察院履行刑罚执行监督职责时,使用《检察建议书》这一法律文书的形式受到质疑。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编写的有关教材认为,《检察建议书》是人民检察院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和形式之一,一般只能发往非政法单位。<5>由于刑罚执行机关都属政法机关,若根据该教材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向刑罚执行机关使用《检察建议书》的依据就受到了质疑。很显然,当前人民检察院在刑罚执行监督中最主要的手段仅剩下提出书面纠正意见,这对加强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是一个巨大的不利因素。
  5、人民检察院的刑罚执行监督观念需要更新,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受传统刑罚执行思想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在刑罚执行监督工作中维护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的观念还较为落后。如看守所未决犯不能接收来信等物品。对于刑罚执行机关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些侵犯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的习惯做法,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一般都予以默认。
  6、队伍力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要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被监管人的合法权益,监所检察部门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的监所检察部门现有的机构和人员不能满足开展刑事执行监督工作的需要;从总体上讲监所检察队伍“三偏一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素质偏弱、人员少)的状况没有根本地改观,难以保证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各项工作到位并提升监督力度。<6>
  
  三、对完善刑罚执行检察监督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提出,检察机关要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这是做好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政法机关的明确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与人民群众密切接触的基层检察院,更应该自觉践行执法新理念,将其落实到履行职责的每个环节,做到执法想到发展,办案考虑稳定,监督促进和谐,努力争取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基层检察院在执法办案中如何践行执法新理念,笔者认
期刊
近年来,检察机关着力于“关注民生”这个热点问题,不断强化诉讼监督职能,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案件质量。然而,民行检察部门现行的办案机制已严重束缚了其更好的发展,案件分类审查制度就是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种有效办案机制,案件分类审查制度对于增强民行检察部门办案人的办案能力与专业水平、保障民行申诉案件质量、提高诉讼效率均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一、民行检察部门办案的现状与弊端  目前,检察机关民
期刊
从1982年开始,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进入了民事证据领域。从表面来看,视听资料兼有物证和书证的特征,同时又具有其他证据种类无与能及的特性。视听资料是以声音和画面反映案件具体情况、呈现案件的发生过程。可以说,视听资料是集书证、物证之优点于一体的独立证据形式。然而,“金无赤金”,视听资料自身伴随着“可能的虚假性”的缺陷。因此,视听资料的合法性、证据能力及采信规则等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期刊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检察技术工作在各项检察业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近十几年来,随着检察业务的不断拓宽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检察技术”这一名词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已不再局限于刑事技术,而是涉及到刑事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其内容也扩大涵括了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  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大力强调科技强检,但科技强检并不仅仅局限于办公的自动化,笔者结合从事检察技术工作多年来的体会,谈谈检察技术工作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罗庄区紧密结合工作实践,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涉检上访预警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越级访现象的发生,实现了连续五年涉检进京去省“零”上访  关键词:涉检上访;预警机制;效果    近年来,罗庄区检察院为切实把涉检上访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紧密结合工作实践,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涉检上访预警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涉检上访预警信息16件,其中发生上访的1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具有浓厚中国特色和西化特征的流行标签以不可阻挡之势推动着架上绘画内容、技法等的多样性发展,也使架上绘画真正地实现了平民化、通俗化。以政治波谱、卡通一代、艳俗艺术等为代表的架上绘画作品的成功,展现了流行标签在促进架上绘画发展、迎合艺术消费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方面,西方策展模式的引入为流行标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艺术家运用流行标签进行架上绘画创作,既促进了架上绘
期刊
摘 要:本文仅就过失型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进行阐述,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关于渎职犯罪因果关系问题的困惑之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渎职犯罪;因果关系;过失渎职犯罪    渎职罪在我国刑法中作为类罪概念出现,包括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两种类型。从对危害结果持有的态度看,滥用职权对危害结果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属于故意犯罪,玩忽职守则持过失的态度,属于过失犯罪。因此,这两种类型的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认定具有不同的特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刑事审判的量刑权一直被视为人民法院的专项权力。近些年来,随着刑事诉讼改革的深入,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重视。赋予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有利于制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于完善公诉权、增加量刑透明度、监督审判权、保障被告人的权利、防止司法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量刑建议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量刑建议权;理论基础;意义;发
期刊
摘 要:法学教育本身具有二重性。作为一种诞生于美国的法律实践性课程,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对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有益补充和修正,但要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推行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应转变观念,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  关键词:诊所式法律教育;移植;问题;思考    一、诊所式法律教育对中国法学教育的积极意义    诊所式法律教育,又称法律诊所,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检察工作中来。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开始在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实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符合现代文明执法的发展要求。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干警参与了全程录音录像工作建设过程,经过三年多来的实践,结合本院的实际  情况,谈谈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认识。    一、同步录音录像的发展及法律性质    1、何为同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