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好多的实践办法。多年来,我均担任小学毕业班数学的教学,在实践中,我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结了许多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用活教材,灵活创新
教师首先要做到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教学圆柱侧面积,当学生借得计算公式后,可换个角度引导学生去探讨新的“推导”方法,使之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如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并把展开的平行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如果展开的图是这个平行四边形,又该怎样推导呢?学生的回答归纳为两种:(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可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按课本的推导方法进行计算.(2)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它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显然,这一简单的问题,通过演示起到的作用不小。首先使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见解;其次是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协调的发展。
二、营造民主气氛,发展创新思维
(一)突出主体,推进自主学习。要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就要提倡以自主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本,这个过程要在教师精心组织下进行。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目标,即看什么?怎样看?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形式可以多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兴趣,发挥学生潜能。例如:教学“一个长方体玻璃缸装水,从里面量长30厘米,宽20厘米,水高15厘米,放入一个正方体钢块沉人水中,水面上升了3厘米,正方体钢块体积是多少?”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营造氛围,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再从乐趣中发现规律。在实验中,启发学生边做边想:“是否放入物体的体积越大、水面上升越多?”“放入物体体积与水上升部分的体积是否相等?在探索奥秘的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开始闪耀了。通过组织学生做实验,不但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创造思维也得到发展。
(三)以情动人,加强双基教学。如教学:“小林从家到学校有480米,用了8分钟,照这样计算,从小林家到电影院有1440米,要走几分钟?”这是一道典型归一应用题,学生用一种方法解答并不难。我在教学时,先用投影仪出示小林家和学校、电影院的路线图,中间分别注上8分钟、480米、1440米。这三种数据为学生拓宽思路作知识铺垫,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解答方法。再每组指名代表发言,一场热烈发育之后,学生共做三种不同的解法:一种是顺向思路:1440÷(480÷8);另一种是倍比思路;8X(1440÷480)一种是逆向思路:8÷480×1440;通过讨论、试探、寻找解答方法,使学生在加强双基学习的基础上,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断精神
(一)让学生敢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徽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满足学生的发言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提问不要求全责备,哪怕是“离谱”,也要加以肯定,保护其积极性,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对于说错了的学生要给予真诚的帮助,绝对不能训斥。
(二)让学生会质疑。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求异,使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依常规,另辟捷径解答问题。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会“钻牛角尖”,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可以从审题中质疑,从理解掌握概念中质疑,从探求多种解法中质疑。
(三)让学生能释疑。例如:学习商不变规律时,当学生自己归纳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时,教师请学生认真看书中的结语,问学生:“你们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一个学生说:“什么是同时?相同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说:“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能解答呢?”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的热情,可谓“一箭双雕”。
四、视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能力。如学习了简单统计图知识,课后布置家庭作业时,就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信息编制统计表。改变了以往从课本到作业的传统作业模式,打开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到住所附近的商店调查商品的价格,或利用双休日外出游玩、参观等形式,收集资料,然后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上课交流汇报,择优在学习园地展出。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数学意识,并提高了学生自主创造的实践能力。
(二)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先复习“一条长6000米的路,甲队单独修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30天完成,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当学生解答完后,再把题中“一条长6000米的路”的条件逐步转化为“一条长600米的路”、“一条长60米的路”和“修一条路”的条件,而问题不变又怎样解答呢?通过以上条件的变换形成一组鲜明的对比性题目。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这组题目的工作总量在不断地变化,但两工程队合作完成这项任务的时间却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组题目进行比较探究,辨异求同,懂得解答工程应用题的方法。
五、让学生乐于创新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而小学生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以增强其创造的信心。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和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准确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讲题说理比赛。请全班学生每个人录一盘分数讲解应用题的磁带,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比一比哪位同学讲得准确,有新意。经过师生共同评议,评选出优胜者,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这一括动新颖独特,富有乐趣,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喜悦。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用活教材,灵活创新
教师首先要做到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教学圆柱侧面积,当学生借得计算公式后,可换个角度引导学生去探讨新的“推导”方法,使之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如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并把展开的平行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如果展开的图是这个平行四边形,又该怎样推导呢?学生的回答归纳为两种:(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可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按课本的推导方法进行计算.(2)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它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显然,这一简单的问题,通过演示起到的作用不小。首先使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见解;其次是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协调的发展。
二、营造民主气氛,发展创新思维
(一)突出主体,推进自主学习。要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就要提倡以自主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本,这个过程要在教师精心组织下进行。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目标,即看什么?怎样看?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形式可以多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培养兴趣,发挥学生潜能。例如:教学“一个长方体玻璃缸装水,从里面量长30厘米,宽20厘米,水高15厘米,放入一个正方体钢块沉人水中,水面上升了3厘米,正方体钢块体积是多少?”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营造氛围,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再从乐趣中发现规律。在实验中,启发学生边做边想:“是否放入物体的体积越大、水面上升越多?”“放入物体体积与水上升部分的体积是否相等?在探索奥秘的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开始闪耀了。通过组织学生做实验,不但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创造思维也得到发展。
(三)以情动人,加强双基教学。如教学:“小林从家到学校有480米,用了8分钟,照这样计算,从小林家到电影院有1440米,要走几分钟?”这是一道典型归一应用题,学生用一种方法解答并不难。我在教学时,先用投影仪出示小林家和学校、电影院的路线图,中间分别注上8分钟、480米、1440米。这三种数据为学生拓宽思路作知识铺垫,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解答方法。再每组指名代表发言,一场热烈发育之后,学生共做三种不同的解法:一种是顺向思路:1440÷(480÷8);另一种是倍比思路;8X(1440÷480)一种是逆向思路:8÷480×1440;通过讨论、试探、寻找解答方法,使学生在加强双基学习的基础上,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断精神
(一)让学生敢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徽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满足学生的发言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的提问不要求全责备,哪怕是“离谱”,也要加以肯定,保护其积极性,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对于说错了的学生要给予真诚的帮助,绝对不能训斥。
(二)让学生会质疑。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思维的潜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求异,使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依常规,另辟捷径解答问题。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会“钻牛角尖”,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可以从审题中质疑,从理解掌握概念中质疑,从探求多种解法中质疑。
(三)让学生能释疑。例如:学习商不变规律时,当学生自己归纳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时,教师请学生认真看书中的结语,问学生:“你们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一个学生说:“什么是同时?相同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说:“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能解答呢?”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的热情,可谓“一箭双雕”。
四、视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能力。如学习了简单统计图知识,课后布置家庭作业时,就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信息编制统计表。改变了以往从课本到作业的传统作业模式,打开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到住所附近的商店调查商品的价格,或利用双休日外出游玩、参观等形式,收集资料,然后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上课交流汇报,择优在学习园地展出。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数学意识,并提高了学生自主创造的实践能力。
(二)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先复习“一条长6000米的路,甲队单独修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30天完成,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当学生解答完后,再把题中“一条长6000米的路”的条件逐步转化为“一条长600米的路”、“一条长60米的路”和“修一条路”的条件,而问题不变又怎样解答呢?通过以上条件的变换形成一组鲜明的对比性题目。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这组题目的工作总量在不断地变化,但两工程队合作完成这项任务的时间却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组题目进行比较探究,辨异求同,懂得解答工程应用题的方法。
五、让学生乐于创新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而小学生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以增强其创造的信心。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和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准确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讲题说理比赛。请全班学生每个人录一盘分数讲解应用题的磁带,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比一比哪位同学讲得准确,有新意。经过师生共同评议,评选出优胜者,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这一括动新颖独特,富有乐趣,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