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小学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的基础。目前,我国对教师培训的研究,大多从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者的素质等角度去探究如何提高培训的效果,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但教师的学习是主动自主的建构性学习,因此增强培训效果的关键还是在于受训者——教师自身。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持久性动力。
一、教师自主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一般来说,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根据自我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求,由教师自主地确定发展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设计发展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专业发展的方式。”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内源性的专业发展。它强调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自主性,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又要有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教师的内部需求,而不是外在驱动。学校通过自主发展策略,促进教师形成自主发展的能力,从而由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以上是对教师自主发展外在性的描述,但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教师自主发展的真正内涵。教师自主发展概念的提出源于教师对专业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其目的也在于提高教师发展和学习的主动性。但其根本的内涵却在于教师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对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发现与自我超越。也就是说,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学校通过自主发展策略促进教师生命个体在教育领域和人生意义上的提升与超越。
二、教师自主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上来。传统教学采用统一的教材,进行统一的教学,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独立性,没有创造的空间。新课改强调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个体,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可能性。首先,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内在特点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学历层次与知识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新教师大多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具备了完备的学科知识与研究技能,具备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师资培训日益完善,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学校的教师除了可以参加国家培训课程外,还可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校本培训课程。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了知识平台,形成教师的基本知识格局。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海量的咨询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除了可以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还可以同其他教师、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教师自主发展的主要特点
作为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主体,学校只有明白教师自主发展的特点,才能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水平的教师提供条件和支持,从而在根本上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一般来说,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有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类。一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一般新人职的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四年大学本科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了该学科的结构与知识构成。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他们对教学有畏惧感。这类现象在小学尤其常见。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虽然知识结构比较完善,但由于对小学生特点的不熟悉,让他们在喧闹的课堂上手足无措,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实现内心以鼓励赞扬为主的教育理念。二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的教书知识结构。这一般是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学业考核内容与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但他们往往只是关注个人教学任务的达成、教学语言的运用及个人情感的控制,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学生知识是否得到掌握、对于学习的热情是否得到激发、对于学科的热爱是否得到培养等。三是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的育人知识结构。这是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这类教师不仅熟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具备课堂监控能力,能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和教学策略。从教学风格上来说,他们具备了个人化的教学特点,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形体等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生命个体意义的增长。
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的育人知识结构。
第二,有以教书育人为追求的教育信念。自主发展强调的是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内动力。对于教师来说,其来自于对教书育人的人生追求与教育信念。人生追求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即我何以生存和我以何种方式生存。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具备自主发展力的教师,其人生追求与教育信念是一体的。教育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渠道,从而他能很好地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的开展完成生命意义的达成。
第三,有以教学业绩为基础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及研究形成的个体化的理论形态及个人特色的实践形态,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魏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智慧溶解了理论与实践、工作与个体的边界,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个性化方式。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一般都具备这种教育智慧,因此他对于学校的贡献不仅在于教学方面的成绩,而且还包括对其他教师在人生意义上的引领。
四、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
第一,以提升教学业绩为主的知识结构培训。学校的培训有很多种,教师们该如何面对这诸多培训?现实中,很多校长都是让教师自己选择,这看似是尊重教师的自我发展,实则是盲目地推卸责任。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智慧能力的获得,它需要学校这个平台的帮助与扶持。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师的发展阶段进行区分。对于新教师,要以教促学,即通过教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技能。一般来说,新教师应该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当前课程的理念及发展方向,具备教材的解读与分析能力。对于成熟教师,我们应该以评促教,提高教学的成效。一般来说,他们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学科教学评价的内容、理念、分类、特点,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能独立进行学科命题并参与研讨。对于优秀教师来说,我们应该以赏促学,使他们通过国内课堂教学流派的观赏与研讨,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学校在对教师发展阶段进行区分后,要帮助教师对目前可以参与的培训课程进行筛选,为教师制订系统的课程方案。从而帮助教师建构成熟的教学知识结构,使其教学实践发生真正的改变,推动教师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
第二,构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研体制。教、学、研同期互动是指教学、教师学习、教师研究一体化的教研体制。教、学、研同期互动将科研的目的定位于教师的发展,内容定位于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使教师产生研究的冲动,培训给了他解决问题的可能。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教师有意义的学习,也就完成了生命个体的提升。
第三,搭建以终身发展为目的的合作共同体平台。教师的发展是个人化知识的增长过程,其发展不能离开学科科研体系和教育科研体系的支持。当教师的发展融入到科研体系之中,其学科知识才会得到不断增长,从而改善其教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家庭、社区进行沟通,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知识资源,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未来发展进行交流。因此,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家庭、社区、专家为一体的合作共同体平台,从而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学习、研究的环境条件。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陆燕)
一、教师自主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一般来说,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根据自我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求,由教师自主地确定发展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设计发展策略、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专业发展的方式。”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内源性的专业发展。它强调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自主性,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又要有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其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教师的内部需求,而不是外在驱动。学校通过自主发展策略,促进教师形成自主发展的能力,从而由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以上是对教师自主发展外在性的描述,但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教师自主发展的真正内涵。教师自主发展概念的提出源于教师对专业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其目的也在于提高教师发展和学习的主动性。但其根本的内涵却在于教师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对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发现与自我超越。也就是说,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学校通过自主发展策略促进教师生命个体在教育领域和人生意义上的提升与超越。
二、教师自主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将教学的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上来。传统教学采用统一的教材,进行统一的教学,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独立性,没有创造的空间。新课改强调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个体,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
可能性。首先,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内在特点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学历层次与知识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新教师大多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具备了完备的学科知识与研究技能,具备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师资培训日益完善,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学校的教师除了可以参加国家培训课程外,还可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校本培训课程。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了知识平台,形成教师的基本知识格局。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了海量的咨询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除了可以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还可以同其他教师、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教师自主发展的主要特点
作为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主体,学校只有明白教师自主发展的特点,才能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水平的教师提供条件和支持,从而在根本上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一般来说,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有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三类。一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一般新人职的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四年大学本科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了该学科的结构与知识构成。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他们对教学有畏惧感。这类现象在小学尤其常见。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虽然知识结构比较完善,但由于对小学生特点的不熟悉,让他们在喧闹的课堂上手足无措,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实现内心以鼓励赞扬为主的教育理念。二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的教书知识结构。这一般是入职三年以内的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学业考核内容与标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但他们往往只是关注个人教学任务的达成、教学语言的运用及个人情感的控制,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学生知识是否得到掌握、对于学习的热情是否得到激发、对于学科的热爱是否得到培养等。三是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的育人知识结构。这是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这类教师不仅熟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具备课堂监控能力,能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和教学策略。从教学风格上来说,他们具备了个人化的教学特点,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形体等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生命个体意义的增长。
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主的育人知识结构。
第二,有以教书育人为追求的教育信念。自主发展强调的是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内动力。对于教师来说,其来自于对教书育人的人生追求与教育信念。人生追求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即我何以生存和我以何种方式生存。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目的的理解。具备自主发展力的教师,其人生追求与教育信念是一体的。教育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渠道,从而他能很好地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的开展完成生命意义的达成。
第三,有以教学业绩为基础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及研究形成的个体化的理论形态及个人特色的实践形态,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魏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智慧溶解了理论与实践、工作与个体的边界,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个性化方式。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一般都具备这种教育智慧,因此他对于学校的贡献不仅在于教学方面的成绩,而且还包括对其他教师在人生意义上的引领。
四、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
第一,以提升教学业绩为主的知识结构培训。学校的培训有很多种,教师们该如何面对这诸多培训?现实中,很多校长都是让教师自己选择,这看似是尊重教师的自我发展,实则是盲目地推卸责任。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智慧能力的获得,它需要学校这个平台的帮助与扶持。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师的发展阶段进行区分。对于新教师,要以教促学,即通过教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技能。一般来说,新教师应该具备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当前课程的理念及发展方向,具备教材的解读与分析能力。对于成熟教师,我们应该以评促教,提高教学的成效。一般来说,他们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学科教学评价的内容、理念、分类、特点,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评价,能独立进行学科命题并参与研讨。对于优秀教师来说,我们应该以赏促学,使他们通过国内课堂教学流派的观赏与研讨,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学校在对教师发展阶段进行区分后,要帮助教师对目前可以参与的培训课程进行筛选,为教师制订系统的课程方案。从而帮助教师建构成熟的教学知识结构,使其教学实践发生真正的改变,推动教师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
第二,构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研体制。教、学、研同期互动是指教学、教师学习、教师研究一体化的教研体制。教、学、研同期互动将科研的目的定位于教师的发展,内容定位于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使教师产生研究的冲动,培训给了他解决问题的可能。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教师有意义的学习,也就完成了生命个体的提升。
第三,搭建以终身发展为目的的合作共同体平台。教师的发展是个人化知识的增长过程,其发展不能离开学科科研体系和教育科研体系的支持。当教师的发展融入到科研体系之中,其学科知识才会得到不断增长,从而改善其教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家庭、社区进行沟通,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知识资源,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未来发展进行交流。因此,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家庭、社区、专家为一体的合作共同体平台,从而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学习、研究的环境条件。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