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为 课堂有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明确提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实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这一具体目标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估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估算=先算再估
  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妈妈带的钱够吗?
  生1:28 43=71(元),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用去70元,剩下的钱买水杯够了。
  生2:28 43 24=95(元),95元小于100元,所以妈妈带的钱够。
  很显然,学生先精确计算,再取和的近似数当作估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碰到新问题时,学生习惯会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二是学生首次学习估算,不理解估算的意义,觉得估算麻烦,因此出现不愿意估算和“先算再估”的现象。
  2.估算=大约
  小亮计划写100个字,昨天写了29个,今天要写42个,两天一共写了()个,大约还有()个字没写。
  许多学生第一步精确计算:两天一共写了(71)个字;第二步再估算:大约还有(30)个字没写。学生在完成课本和《每课一练》的估算习题中,经常会遇到大约、大概、估计等字眼,于是他们仿佛掌握了估算的“潜规则”:有“大约”就估算,没有“大约”就精算。而当学生以后在面临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又有谁来提醒他们注意“大约”呢?
  3.估算的结果是唯一的
  今天学校打甲流预防针,一年级有392人,二年级有415人,两个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预防接种?
  生1:392≈390,415≈420,390 420=810。
  生2:392≈400,415≈420,400 420=820。
  生3:392≈400,400 415=815。
  对于“810、820、815”这三个答案,教师说“错”,因为这些答案与他心中的标准答案“800”不符。
  4.估算=随意算
  在估算323 167≈()时,一个学生说323≈330,167≈169,330 169=499。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不追求唯一,但估算并不是无章可循、随心所欲地乱算。有部分学生没有体会估算的意义,也没有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而是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怎么方便口算就怎么算。
  二、优化估算教学的策略
  1.让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
  要让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区别,教师要创设估算情境,善于把握估算契机,让学生真正体会估算的意义。
  如教学人教版第三册P31例4时,先呈现现实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1)当收银员将每种商品的价钱输入收银机时;
  (2)当妈妈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
  (3)当收银员数妈妈所付的费用时;
  (4)当妈妈试图确认100元钱是否够用时。
  有效创设估算情境,有利于改变学生处处都得精确计算的观念,从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2.让学生了解估算的一般策略
  (1)简约策略。
  简约策略,即把数简化成比较简单的形式,从而使计算变得较为容易。如,3218可以简化为3200。
  (2)转化策略。
  转化策略可以使问题进一步简单化。如49 52 47≈(),一个好的估算者可以把该问题转化成一道乘法问题:因为49≈50、52≈50、47≈50,50×3=150,因此答案大约是150。
  (3)补偿策略。
  补偿策略,即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会做出一些调整,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不足,使计算比较准确。如900-385-218≈(),
  有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提出:385≈400,把385看大了,第一步多减了,第二步应当少减,把218看成200,而不是220。显而易见,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和精确结果最接近。
  3.让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估算教学贵在估算方法的指导。估算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尾数凑整估算,即先把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计算。以减法估算为例:
  (1)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整百数,再估计结果。
  如607-198≈(),因为607≈600,198≈200,所以607-198≈400。
  (2)单独把减数看成整百数。
  如,765-396的结果是否小于400?学生在运用第一种估算方法出现了困难:765≈800,396≈400,800-400=400,没法估算。原因在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发现被减数765不是很接近800,而减数396很接近400,所以在估算时会出现没法估算或估不准的情况。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估算时,可以将减数看作整百数来估计,而被减数仍是原来的765,这样的估算才比较合理。
  (3)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进行估算。
  如人教版第三册P32第一题:“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90-11,许多学生被难住了。在实际教学中,当第一种估算策略和第二种估算策略之间出现冲突时,教师应抓住具体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并掌握合适的估算方法。讲解这道题时,我引导学生从减数入手,11≈10,90-11≈80,把11看成10,小看了1,也就是少减了1。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得数80看大了,应该还要再减去1,实际得数要比80小。经此点拨,一个学生在小结时“画龙点睛”:“被减数不变,减数如果看小了,差就看大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用在估算教学上再适合不过了。只要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接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教师有为,课堂才能有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优化策略,学生估算的结果才会从相差甚远,到与实际差不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用等待的目光看待学生,不可急于求成。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录像,同时解说视频内容。  师:1月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雨雪和冰冻天气。极端天气给交通运输、食品供应和移动通信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更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在那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受灾地区有的房屋倒塌了,水管冻裂了
了解部门工作流程同學们与银行工作人员合影  春暖花开,北京玉渊潭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了恒生银行北京分行进行职业见习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金融企业的管理,开拓学习视野,寻找人生职业定位,提升金融素养。立足当下 体验职场  进入银行的会议室,首先由主持人及来自银行各个部门的志愿者为同学们介绍恒生银行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今银行的规模概况。国际化的中英文介绍方式让对于银行管理与经营还比较陌生的同学们对银行的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占据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计算还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一项必备的技能,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学生一生数学学习的始终,计算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等。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数学课时数的减少,学生学习计算的时间也跟着减少,笔者身为一线数学教师,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本文以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出现的错误为例,深入分析学生的计算错
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从概念与算法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2.通过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去研究和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的面积情况,以及面积相等的情况时的周长变化。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且渗透着“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是公开课的经典课题。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经历“转化”的建构过程,理应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案例:  师(课前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画着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格纸,如右图,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请拿出方格纸来研究研究,认真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及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波利亚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从而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
本文就我校举办的一次校级教学能手展评课中,一位青年教师的几次试教所达到的不同教学效果谈起。  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生答略)(出示情境图)这些小朋友说话时用到哪些数?这几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不能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评析: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当,学生在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时,思维局限于图中所呈现的事
教学片断:  师出示练习题: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1支钢笔与3枝铅笔一共10.8元。钢笔与铅笔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生1: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所以我把1支钢笔替换成6枝铅笔,即把1支钢笔与3枝铅笔替换成9枝铅笔,这样每枝铅笔的单价就是10.8÷9=1.2(元),钢笔的单价是1.2×6=7.2(元)。(师根据生1的说法板书算式,并进行表扬)  生2:因为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所以铅笔的单价是
“搅匀”岂能走过场  活动一(此活动安排在课始):摸球游戏(教师事先在红色布袋里装有6黄、2白乒乓球,但没有透露给学生)  游戏要求如下:  1.男、女生各5名,每人摸球2次。  2.每人都把摸出球的颜色向大家展示。  3.每次摸完后要把袋中的球搅匀再摸。  4.其他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教师安排一组男生和一组女生到讲台前交替摸球,并宣布摸到黄球多的算女生赢,摸到白球多的算男生赢,学生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