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的能力是一种成熟的学习状态,一个具备自学能力的学生,不仅在上课时间能够很快消化老师的讲解,而且课下的复习和学习效率也会很高,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习也不会很累,成绩也会提高得很快!
在接受了很多年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固定传输模式,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就会发现,以前的方法突然就不管用了,老师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细致入微的讲解了,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差,这多半是由于在多年的学习习惯里,你没有学会一种能力——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自学的能力,这是很可怕的。
自学的能力是一种成熟的学习状态,一个具备自学能力的同学,不仅在课上能够很快消化老师的讲解,而且课下的复习和学习效率也会很高,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习也不会很累,成绩也会提高得很快!那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几个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同学们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同学们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课本每部分的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等。
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同学们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同学们要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在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段、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写出眉批。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学们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说到底,自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技能。当然,它不可能对每门功课都很适用,不同的课程对应的自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一旦同学们学会了这种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自如的话,我想信,对同学们的学习将会产生很大的帮助,而且也会逐渐培养起同学们的逻辑能力和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力。
(编辑 高龙辉)
在接受了很多年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固定传输模式,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就会发现,以前的方法突然就不管用了,老师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细致入微的讲解了,对新课程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差,这多半是由于在多年的学习习惯里,你没有学会一种能力——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自学的能力,这是很可怕的。
自学的能力是一种成熟的学习状态,一个具备自学能力的同学,不仅在课上能够很快消化老师的讲解,而且课下的复习和学习效率也会很高,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习也不会很累,成绩也会提高得很快!那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几个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同学们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同学们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课本每部分的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等。
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同学们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同学们要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在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段、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写出眉批。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学们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说到底,自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技能。当然,它不可能对每门功课都很适用,不同的课程对应的自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一旦同学们学会了这种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自如的话,我想信,对同学们的学习将会产生很大的帮助,而且也会逐渐培养起同学们的逻辑能力和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能力。
(编辑 高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