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国际各类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而科学家却一次也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缺乏创造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也有专家认为,我国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导致了我们不能培养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小学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1、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提供创新的条件。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已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1)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这些"物"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类"新型玻璃";有现代化办公用具"电脑管家"等。 (2)小学语文教材记叙了大量创新性的"事"。如:操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怀丙和尚捞铁牛、伽利略在比萨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等等。这些课文记叙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创造精神。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震撼。(3)小学语文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小时侯并非都是人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科学的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文"。小学语文教材大约由360篇课文,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
2、语文学习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特征。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创造思维的参与,学习语文的创造性特征更为鲜明。(1)阅读离不开创造,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人们的理解、感受、评价会有区别,甚至截然向左。一千个《西游记》的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孙悟空。读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词语解释,可以几种方法并存,同是名家朗诵同一段精彩的文章,其速度、重音、停顿、语气的处理,绝不会是一个模式。 (2)作文更离不开创造。听同一个人说话,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围绕同一个问题议论,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3)求异,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学习虽然也要求相同,如识字、阅读、作文、听话、说话都有一些统一要求,但语文学习求异的成分更多。因为无论是吸收还是表达,都与个体的基础、阅历、情感密切相关,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充满了创新精神。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既然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沃土,那么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1、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统一的东西使大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其实是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造、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牺牲了学习语文兴趣。语文教学其实需要着力鼓励求异。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对问题的回答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我在执教《称象》一文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比如,读了《小摄影师》问学生: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为什么?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课文,比如,《骆驼和羊》中体现的实践的观点;《画杨桃》中体现了实事求是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应如此。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应模式化。因此,教师要根据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值得我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坚持下去,学生定会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读了《穷人》让学生编故事续写《两个孩子来到桑娜家之后》,读了《坐井观天》让学生现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怎么想,怎么做了?这样在仿写实践中展开现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现象力。
三、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更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我们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及创造精神,能为学生的创造行为提供示范,并渗透到一切教学活动中。心理学认为: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型的,他才发现、重视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据小学生爱想象,尤爱幻想的特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专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这种感情化成为向往……转化成为创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理论策略》 中州古籍出版社 韩和鸣 房鸿烈 主编
[3]《关于小学语文教材》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主编 崔峦
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小学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1、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提供创新的条件。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已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1)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这些"物"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有适应社会和自然变化的各类"新型玻璃";有现代化办公用具"电脑管家"等。 (2)小学语文教材记叙了大量创新性的"事"。如:操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怀丙和尚捞铁牛、伽利略在比萨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等等。这些课文记叙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创造精神。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震撼。(3)小学语文教材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药物学家李时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地动仪的发明人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的伟大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小时侯并非都是人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科学的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具有创新性的"文"。小学语文教材大约由360篇课文,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
2、语文学习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特征。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创造思维的参与,学习语文的创造性特征更为鲜明。(1)阅读离不开创造,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人们的理解、感受、评价会有区别,甚至截然向左。一千个《西游记》的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孙悟空。读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词语解释,可以几种方法并存,同是名家朗诵同一段精彩的文章,其速度、重音、停顿、语气的处理,绝不会是一个模式。 (2)作文更离不开创造。听同一个人说话,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围绕同一个问题议论,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3)求异,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学习虽然也要求相同,如识字、阅读、作文、听话、说话都有一些统一要求,但语文学习求异的成分更多。因为无论是吸收还是表达,都与个体的基础、阅历、情感密切相关,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习充满了创新精神。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既然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沃土,那么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1、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统一的东西使大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的自由,其实是牺牲了个性、牺牲了创造、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牺牲了学习语文兴趣。语文教学其实需要着力鼓励求异。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意和中心,对问题的回答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造的亮点。我在执教《称象》一文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比如,读了《小摄影师》问学生: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为什么?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课文,比如,《骆驼和羊》中体现的实践的观点;《画杨桃》中体现了实事求是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应如此。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应模式化。因此,教师要根据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值得我们重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要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应热情鼓励,对有价值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如此坚持下去,学生定会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读了《穷人》让学生编故事续写《两个孩子来到桑娜家之后》,读了《坐井观天》让学生现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怎么想,怎么做了?这样在仿写实践中展开现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现象力。
三、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更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我们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及创造精神,能为学生的创造行为提供示范,并渗透到一切教学活动中。心理学认为: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型的,他才发现、重视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结合语言文字训练,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据小学生爱想象,尤爱幻想的特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专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这种感情化成为向往……转化成为创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理论策略》 中州古籍出版社 韩和鸣 房鸿烈 主编
[3]《关于小学语文教材》 全国小学语文教材主编 崔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