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进行塑造、培养,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为目的。因此,要充分发挥语言建构和语言运用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作用,读与写双管齐下,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注重笔头训练,从而拓宽学生学习和写作的路径,提升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读导写;学生习作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言的课程实践活动,积极地构建及不断地积累形成的,同时在现实语言情境中切实运用和表现的一种能力和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的方法和品质,以及个人的态度、价值观与情感表达的集中展现。教师应发挥语言建构与运用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作用,使学生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有言:“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阅读过程与习作过程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以读导写,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练笔习作,不失为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大举措。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抓点探究
所谓抓点探究,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本某一细节或片断,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看法。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品味文本,以分析巴迪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诗的不同看法为切入点,并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文中对父亲和母亲精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探究巴迪的内心,从而使学生明白爱有两种表现形式。然后结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不能体会父母的爱,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的?”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发表看法,并写下来。此时的他们,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他们敢于提出看法,自由表达心中所想,这样“读、思、悟、说、写”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直觉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读后感受
这里的读后感受是指在阅读一篇文章后,让学生把印象深刻、感受强烈的内容记下来。一般要求学生概述印象最深或最打动人的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小学语文选材都是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章。在教学中,我经常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因为学生在写读后感时可以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如教学《詹天佑》时,学生在文字当中感受到了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卓越才华,教学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记录下内心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获得了审美体验,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片斷仿写
仿写是一种通过借鉴和仿照他人的写作方法进行抒情,以及仿照范文的写作框架和句式等内容进行写作的重要方式。仿写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从阅读过渡到写作,仿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结合课文的写法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在教授《顶碗少年》这一课时,文中有三次描写少年表演顶碗的过程,其中第三自然段很详细地写了少年第一次表演过程中的动作、神态,体现了表演的精彩和高难度;而第四自然段在描写少年第二次表演的过程时,对少年动作、神态的描写非常简单,仅用一句带过;第七自然段则更简单地描写了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的完成情况,不附带任何动作、神态的描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情景里,对人物的描写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内容来描写,要有取舍,不能什么都写,更不能重复写。另外,在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文中多次侧面描写观众们的表现,以此衬托表演的紧张气氛和惊心动魄。教学时,我让学生分析这种描写方法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写作中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能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感人。课后,我布置学生运用这一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习作《记一次拔河比赛》,因为有章可循,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如行云流水,讲得清楚,写得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四、续写、扩写
在语文教材当中,有些课文总是让人感到意犹未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联想和想象续写相关情节。如在教授《穷人》这一课程时,文章的结尾就让人意犹未尽,在这种情境下,我引导学生想象拉开帐子后会看到什么,以及主人公一家人后续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再如在教授《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时,我会引导学生想象战象在江边做什么;它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仿佛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要亲亲礁石;它向着朝阳吼叫,仿佛在呼唤什么。要求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写。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深入,表达能力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进行习作,以读导写,读写结合,重视笔头训练,拓宽学生的习作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整合语言,提升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同时获得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审美情趣,升华了价值观,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以读导写;学生习作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言的课程实践活动,积极地构建及不断地积累形成的,同时在现实语言情境中切实运用和表现的一种能力和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的方法和品质,以及个人的态度、价值观与情感表达的集中展现。教师应发挥语言建构与运用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作用,使学生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有言:“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阅读过程与习作过程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以读导写,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指导学生练笔习作,不失为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大举措。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抓点探究
所谓抓点探究,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本某一细节或片断,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看法。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品味文本,以分析巴迪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诗的不同看法为切入点,并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文中对父亲和母亲精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探究巴迪的内心,从而使学生明白爱有两种表现形式。然后结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不能体会父母的爱,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的?”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发表看法,并写下来。此时的他们,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他们敢于提出看法,自由表达心中所想,这样“读、思、悟、说、写”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得直觉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读后感受
这里的读后感受是指在阅读一篇文章后,让学生把印象深刻、感受强烈的内容记下来。一般要求学生概述印象最深或最打动人的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小学语文选材都是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章。在教学中,我经常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因为学生在写读后感时可以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如教学《詹天佑》时,学生在文字当中感受到了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卓越才华,教学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记录下内心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获得了审美体验,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片斷仿写
仿写是一种通过借鉴和仿照他人的写作方法进行抒情,以及仿照范文的写作框架和句式等内容进行写作的重要方式。仿写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从阅读过渡到写作,仿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结合课文的写法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在教授《顶碗少年》这一课时,文中有三次描写少年表演顶碗的过程,其中第三自然段很详细地写了少年第一次表演过程中的动作、神态,体现了表演的精彩和高难度;而第四自然段在描写少年第二次表演的过程时,对少年动作、神态的描写非常简单,仅用一句带过;第七自然段则更简单地描写了最后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的完成情况,不附带任何动作、神态的描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情景里,对人物的描写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内容来描写,要有取舍,不能什么都写,更不能重复写。另外,在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文中多次侧面描写观众们的表现,以此衬托表演的紧张气氛和惊心动魄。教学时,我让学生分析这种描写方法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写作中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能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感人。课后,我布置学生运用这一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习作《记一次拔河比赛》,因为有章可循,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如行云流水,讲得清楚,写得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四、续写、扩写
在语文教材当中,有些课文总是让人感到意犹未尽,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联想和想象续写相关情节。如在教授《穷人》这一课程时,文章的结尾就让人意犹未尽,在这种情境下,我引导学生想象拉开帐子后会看到什么,以及主人公一家人后续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再如在教授《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时,我会引导学生想象战象在江边做什么;它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仿佛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要亲亲礁石;它向着朝阳吼叫,仿佛在呼唤什么。要求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写。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深入,表达能力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进行习作,以读导写,读写结合,重视笔头训练,拓宽学生的习作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整合语言,提升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同时获得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审美情趣,升华了价值观,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