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文字见画面 彰显人文识精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 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的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呈现整体,突出重点画面
  朗读下面两组词语,并试用这几个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艰苦劳动
  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引爆装置满身鲜血
  重点读第二行词语,看看这几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
  【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抓词串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事情顺序,同时凸显诺贝尔发明炸药历程的重点内容。】
  
  二、品词析句,揣摩见画,感受科学精神
  第一版块:扣中心词,初步感受科学情怀。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为什么说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他是怎样投入他的整个生命的?
  (自读3—9自然段)
  2.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在科学的险峰上不断攀登。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重重艰难和险阻,但他_____。
  (板书、引读、理解中心词“毫不气馁”,初步感受诺贝尔不怕困难的科学情怀)
  第二版块:析关键句,深切感触科学历程。
  1.在研制炸药的艰苦历程中,诺贝尔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但他_____(引读“毫不气馁”)。那么,诺贝尔经受了怎样的困难,忍受了怎样的痛苦呢?
  品析重点句一。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实验室成为灰烬,弟弟炸死,父亲炸伤,此时,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痛楚,眼前不禁浮现出那数不尽的往事: 实验室里有_____,在这里有我们一家的_____,而如今_____。
  (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练习说话,体会诺贝尔内心的痛苦)
  面对沉重的打击,诺贝尔_____。(引读“毫不气馁”后,学生整体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悟诺贝尔的顽强精神)
  2.实验室的毁灭,亲人的伤亡,邻居的反对,甚至政府的禁止没有能阻止诺贝尔进行科学研究的步伐。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躲在一条船上继续研究,他又克服了哪些困难?
  品读重点句二。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四个年头有四五十个月,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诺贝尔就在租用的船上从清晨到深夜,从春夏到秋冬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进行着科学实验。
  (学生再读重点句二)
  四年来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已无法记起,但一次失败了,他_____。(引读“毫不气馁”)十次失败了,他_____。(引读“毫不气馁”)百次失败了,他_____。(引读“毫不气馁”)。无数次失败了,他仍然_____。(引读“毫不气馁”)……终于他研制成功了固体炸药。
  (学生整体读第七自然段,感悟诺贝尔的奋斗精神)
  3.对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来说,创造发明是永无止境的。固体炸药的成功发明,并没有让诺贝尔歇气,他继续不断地加紧实验,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为此他又经受了怎样的困难和痛苦?
  品味重点句三。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又一次实验,诺贝尔点燃了导火线,炸药爆炸了,人们担心着诺贝尔的生命安危,而诺贝尔却异常高兴,为什么?
  (读重点句三,体会诺贝尔的高兴)
  此时的诺贝尔是什么样子?他的头,他的脸,他的手,他的脚可能会被炸成什么样子?
  (学生想象情境后再读重点句三,体会诺贝尔的伤痛)
  诺贝尔被炸得满身鲜血,然而肉体的痛苦却无法遮挡他内心的快乐,因为他成功了,他是多么的高兴!(学生整体读第八、九自然段,感悟诺贝尔的献身精神。)
  【品析文本才能将文本真正读透、读深、读广。这里,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本语言,再现形象,并进行创造性说写训练。这一过程是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在细节的想象中,在反复的诵读中,在不停的追问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涵,走进人物内心,使诺贝尔的形象逐渐丰满灵动,精神逐渐鲜活深刻,实现了工具与人文的水乳交融。】
  第三版块:读重点段,整体感悟科学精神。
  无数次的失败再爬起,无数次的泪水再擦干,诺贝尔_____。(再次引读“毫不气馁”)他凭借着顽强拼搏、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在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再读课文第三—九自然段。
  (学生自读重点段,整体感知诺贝尔的科学精神)
  【这一环节从中心词入手,抓关键句深入,最后回归整体,读有层次,有中心,有坡度,删枝去叶,凸现重点,一读有一得。】
  
  三、凸显品德,彰显人文,升华情感体验
  
  1.诺贝尔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这就是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诺贝尔奖”,再读第一、二、十自然段,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自读这三个自然段)
  【三个自然段的再次品读,学生对诺贝尔有更深的认识。诺贝尔不断攀登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构成了他的伟大人格,学生在充分感受诺贝尔科学精神后,再读,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
  2.诺贝尔,他的名字将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为了纪念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出版社将出版《诺贝尔》一书,为了做好出版工作想请大家在扉页写一篇《诺贝尔小传》,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诺贝尔的丰功伟绩,表达出你对诺贝尔的崇敬之情。
  (学生自由练写、交流)
  【巧妙运用课后习题,既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落实,更是学生对诺贝尔认识的升华。练写的过程是用“心”再次体味的过程,是激情之后的理性积淀过程。】
其他文献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蕴含着民族精神、美学思想与人文素养。在数字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书法艺术肩负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加强其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正确认知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而在全社会营造推广普及书法艺术的良好氛围,是当前书法艺术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一书,立足书法学科本体,重点建立“评判是什么”“评估有什么”“ 评
【活动一】探究:优秀作品中的“想象”具备哪些特点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通过《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这两篇课文,学习了快速阅读的方法;我们阅读了《寓言四则》,对两则文言故事作了理解;今天早读课,同学们还朗读了《天上的街市》。这节课我们继续根据教材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一起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想象”。我们先一起来朗读本单元导语第一段。  (生齐读)  师:大家知道想象和联想的区别吗?  生:联想是
教学中会出现许多与我们教师教学设计不同步的“插曲”,这就是课堂生成超过了课前预设。在学生生成的各种状况中,教师只要能把握住教学的主要目标,就能够与生成共舞。  在执教《灰雀》一课中就产生了有趣的一幕,让我感慨颇多。  师:同学们,这只灰雀的确漂亮,列宁先生也非常喜欢它。它到底哪里去了呢?  (抛给学生一个可以争论的问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找到学生认识的“闪光点”,以便引入下一
[习作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5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小溪流的自述》,了解它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自我介绍的。  2.了解自述的特点,能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并能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有条理有重点地进行介绍。  3.按照习作要求,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有条理地完成××的自述。  [课堂简录]  一、激趣导入。引发关注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客人。我
【设计理念】    “安溪铁观音”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中国首个涉茶驰名商标,堪称中国茶叶王国最高桂冠。抓住这一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设计“铁观音广告语创作”习作训练,旨在让学生回归生活,在亲身体验、真切感悟中张扬个性,倾情表达。    【训练目标】    1.走进生活,了解铁观音,增强铁观音的品牌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借俄罗斯老人斯杰潘之口,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赢得生存条件,由一只老天鹅自觉带头、群体跟上。用自己的身体舍生撞击冰层的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无畏、团结拼搏的感人精神,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老人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團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他从心底里敬爱这些生灵:鸟儿这么有灵性,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怎么能忍心开枪打它们呢?所以,天鹅近在咫尺。唾手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穷人》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主要讲了渔夫与妻子桑娜在邻届西蒙死后,不顾自己的生活困难,主动收养西蒙两个孩子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纯朴善良、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全文情节曲折动人,语言极具表现力,尤其是对桑娜抱回孩子后矛盾心理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真实传神,一个纯朴善良的穷人形象跃然纸上,强烈地震撼着
餐桌上的教养   在餐桌上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孩子吃得越香,吃得越多,家长越高兴,营养第一嘛!至于与营养并列的教养,很多家长却忽视了。不如向古人学一下,看看他们是怎样说的和做的。《礼记》中就有许多关于饮食礼仪的规则:  “夫礼之初,始于饮食。”——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吃饭时的礼貌反映了一个人基本的和经常的教养状态。  “毋流翳”——不要长饮大嚼,吃成马拉松运动会。  “毋刺齿”——不要边吃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想用这句佛家禅语来形容语言文字的博大精妙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所以,我觉得做一名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应该不是按词典的意思简单照搬,而是要让文字有情趣,有意思,生动形象起来,这样才会为孩子们所接受并喜欢。请看下面几个词语教学片断:    “荡漾”教学片断  苏教版第五册《西湖》中的一个词语:  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远处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
书名:词库音系学中的声调  作者:道格拉斯·蒲立本,著;马秋武,李继宏,译  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年  ISBN-9787100179690  定价:39元  《词库音系学中的声调》一书,以非洲语言的声调问题为核心,在词库音系学理论框架内对某些声调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充分赋值、重调以及合格条件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论证,为自主音段音系学、词库音系学和不充分赋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