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恰当、适时地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 提问的目的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而所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一节课40分钟里教学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中心”问题。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积极思维。我在教异分母的加法时,当出示了“2/3+1/6”时,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能否直接把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加起来呢?为什么?”如此一问,学生既明确了本节新课的关键,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加法要通分的算理。
二、 提问的适时性
适时,就是把握提问的时机。教师要善于或者创设最佳提问时间,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先探究几分之一,先通过“说一说”,屏幕展示问题:半张纸怎样表示?你想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自己创造一个表示“半张”的符号,然后介绍自己的方法;结果用图示法很普遍,唯有一个同学说,“我用了1/2表示。”我及时表扬了他的独特,并追问如此表示的缘由,他说从书上看到的,一半就是1/2。我借此契机给学生介绍科学家表示一半,创造了符号1/2,这个符号是一个数,就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其中2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并指导了写法。接着全体学生动用自己的巧手“折一折”,让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并用彩笔涂一涂;然后“想一想”:1/2中的“—、1和2”各表示什么?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然后汇报总结。说明“—”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1”表示2里面的1份。最后通过“试一试”和“练一练”,有效把握提问的时机,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体会分数的意义。
三、 提问的多样性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当学生无疑可问时,可通过“设问”引出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流于表面时,可通过“追问”引领学生将探究深入下去,当有疑问但有依赖性时,可通过“反问”来学生自主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往往在结束新课时自然地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习惯性地回答:“没问题”。其实,在“没问题”的时候才真正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似乎只有顺利地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堂上的这种顺利,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丝毫没有彰显,以致于泯灭了学生创新的天赋。
前不久,我听了“列方程解文字题”。教者在复习引入之后,让学生独立解方程:3Ⅹ+5=23 8x—5x=402 6x+4x=35 7x—21=18 9x—3×5=63。学生解答之后,教师问了两个令人振奋的问题:“你写解了吗?”“你做对了吗?”对于第一问,使学生自己主动去看,自行对照。写“解”了,说明你做得好,学习习惯不错;没写“解”,赶紧补上,解题格式应完善,以加深印象,提醒以后别犯同样的错误。第二问,激励学生互相探究,利于真正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好的提问应放在学生的注意力上,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急促地奔向结果。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教师在提问时要灵活多变。
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除法时,“你会算吗?”有一位学生说吧:“会,因为÷等于×。”老师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不知道,而引入新课。稍作停顿,老师顺水推舟地说:“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除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的道理吧。”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五、提问的技巧性
课堂提问的技巧,就是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在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我随即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图中三角形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5×8÷2=20(平方厘米)。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我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啦!”此语一口,尤如河中落下石块,学生情绪为之亢奋。我顺势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提问后的评价
教学中,教师只有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所以,教师的评价要带有浓浓的情感,答对了,要予以鼓励:“你真行”,“你的想法和老师一样,”“你比老师想得还全面。”答错了,也应鼓励:“没关系,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虽然你的答问与本题不符,但很有创意。”切忌对学生的问题不做表示,让学生感觉答与不答一个样,降低提问效果。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者要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难点处,通过有效提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学习,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 提问的目的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而所提出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一节课40分钟里教学一般只能解决一个“中心”问题。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积极思维。我在教异分母的加法时,当出示了“2/3+1/6”时,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能否直接把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加起来呢?为什么?”如此一问,学生既明确了本节新课的关键,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加法要通分的算理。
二、 提问的适时性
适时,就是把握提问的时机。教师要善于或者创设最佳提问时间,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
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先探究几分之一,先通过“说一说”,屏幕展示问题:半张纸怎样表示?你想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自己创造一个表示“半张”的符号,然后介绍自己的方法;结果用图示法很普遍,唯有一个同学说,“我用了1/2表示。”我及时表扬了他的独特,并追问如此表示的缘由,他说从书上看到的,一半就是1/2。我借此契机给学生介绍科学家表示一半,创造了符号1/2,这个符号是一个数,就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其中2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并指导了写法。接着全体学生动用自己的巧手“折一折”,让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并用彩笔涂一涂;然后“想一想”:1/2中的“—、1和2”各表示什么?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然后汇报总结。说明“—”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1”表示2里面的1份。最后通过“试一试”和“练一练”,有效把握提问的时机,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体会分数的意义。
三、 提问的多样性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当学生无疑可问时,可通过“设问”引出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流于表面时,可通过“追问”引领学生将探究深入下去,当有疑问但有依赖性时,可通过“反问”来学生自主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往往在结束新课时自然地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习惯性地回答:“没问题”。其实,在“没问题”的时候才真正有问题。“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似乎只有顺利地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堂上的这种顺利,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丝毫没有彰显,以致于泯灭了学生创新的天赋。
前不久,我听了“列方程解文字题”。教者在复习引入之后,让学生独立解方程:3Ⅹ+5=23 8x—5x=402 6x+4x=35 7x—21=18 9x—3×5=63。学生解答之后,教师问了两个令人振奋的问题:“你写解了吗?”“你做对了吗?”对于第一问,使学生自己主动去看,自行对照。写“解”了,说明你做得好,学习习惯不错;没写“解”,赶紧补上,解题格式应完善,以加深印象,提醒以后别犯同样的错误。第二问,激励学生互相探究,利于真正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好的提问应放在学生的注意力上,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急促地奔向结果。教师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教师在提问时要灵活多变。
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除法时,“你会算吗?”有一位学生说吧:“会,因为÷等于×。”老师很吃惊,本以为学生不知道,而引入新课。稍作停顿,老师顺水推舟地说:“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除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的道理吧。”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五、提问的技巧性
课堂提问的技巧,就是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在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我随即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图中三角形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5×8÷2=20(平方厘米)。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我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啦!”此语一口,尤如河中落下石块,学生情绪为之亢奋。我顺势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提问后的评价
教学中,教师只有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所以,教师的评价要带有浓浓的情感,答对了,要予以鼓励:“你真行”,“你的想法和老师一样,”“你比老师想得还全面。”答错了,也应鼓励:“没关系,你是个爱动脑的孩子,”“虽然你的答问与本题不符,但很有创意。”切忌对学生的问题不做表示,让学生感觉答与不答一个样,降低提问效果。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者要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难点处,通过有效提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学习,提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