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兴趣驱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119-01
现阶段,我国推行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倡导教育不应当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课程背后的含义,“兴趣驱动理论”是当下比较受重视的教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会愿意主动积极的去接受知识,这样对数学的学习才能更加透彻。在教学上应当是学生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应当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所以应当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1.兴趣教学的重要性
(1)倡导兴趣教学的原因
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心智还并未完全成熟,他们天性好动也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尤其是数学这一学科本身相对来说就比较单调枯燥,所以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是无法让小学生真正有效率的学习数学这一课程。
(2)兴趣教学的益处
以兴趣驱动视角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能够长时间的集中于数学学习,这样就明显提升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在任何的学习中,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采用兴趣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也对其他学科大有裨益。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显著提升了数学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兴趣教学的不重视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重视,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常常将自己放在主导地位上,讲解的时间远远大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灌输课本上的数学概念,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在课上也会因为老师长时间的讲解而导致学生走神,听不进去教师的话,这就很容易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僵化,无法将数学学习内容变为自身的知识体系。
(2)教师对兴趣教学方式认识不足
现今许多教师的思想并不完全开放,对于兴趣教学培养方式的认识有所偏差,大部分的教师还是以“同学们打起精神来,这里很重要的”这种口头的方式来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是这种方式也只对一开始有效果,久而久之,说的过多,小学生就会对此产生免疫,所以这种口頭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
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教师应当多给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问题,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数学知识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当多表扬学生,现在的小学生对教师的表扬看得很重,教师多表扬学生会让学生更加的有自信,愿意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教师再结合实际的问题去讲解阐述知识,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去学习数学。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兴趣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形象的,通过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更加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就像我们在教授阿拉伯数字时,教师通常会说“1像筷子来吃饭,2像鸭子嘎嘎嘎,3像耳朵听声音”这样将数字具象化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现今的每个教室都会配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有关数学知识的声音、图片、动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数学教学更加的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生动的教学课堂,确保数学教学的质量
(3)注重动手实践
小学生天性好动所以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也非常喜欢动手,所以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动手中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数学会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记忆更加稳固扎实,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长度测量”这一课程,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会让学生无法真正得到理解,如果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教室中的桌椅文具等,让学生真正看到理解长度的这一概念,也会对此更加的印象深刻,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的完整。
(4)以小组模式进行学习
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只靠自己和老师来学习会使得学习单调,如果能够让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也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每个学生有不同思维不同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学习数学。在学生们交流中不免会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们自行解决问题,这也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这也就让数学学习更加的有趣。
综上所述,兴趣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驱动力,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和学生综合发展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让小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下去,通过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导。
参考文献
[1]张梦凡.兴趣驱动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小学时代(奥妙),2018(05):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