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几乎无处不在。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文化兴起之后,其影响便一直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儒家文化不仅对我国意义重大,并且对整个亚洲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尽管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封建思想的痕迹,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注意到其中数不尽的思想宝藏,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之处。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岳阳楼记》中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人们常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理念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到今天,这句名言依然对世人起着深刻的教育作用。此外,陶渊明也是儒家思想展现的重要人物,他处在动乱时期却能平安的度过一生,与他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儒家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在《桃花源记》中也充分展现了他的儒家思想和独善其身的精神。下面,本文将对这两篇文章中的儒家思想进行诠释。
一、儒家思想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
(一)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成果之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正是源自于儒家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早期萌芽于商周先秦时期,反思了国家暴力,并提出了仁爱的主张,重教化而轻刑罚。儒家思想提倡“民为国之本”,呼吁爱国者应当爱民,这也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仁人志士的共识。可以说,范仲淹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提出的“先忧后乐”观已经超越了孟子曾经提出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境界。范仲淹在作此文时正处于被贬官这个人生低谷期,他本可以选择“处江湖之远”并“独善其身”,但他没有,他仍然以天下为己任,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勉励自己。这种提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无疑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对后人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弘扬了儒家的忧患意识
范仲淹在进行《岳阳楼记》写作时刚好赶上他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而被贬官之时,因此,当岳阳楼落成之日,范仲淹丝毫感觉不到任何高兴,而是心中充满了悲痛。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忧国忧民。他的悲并不是来自于自己的遭遇,而是心中对国家的无限担忧。忧患意识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范仲淹的文章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从这句话中能够挖掘到,范仲淹此时的忧世情怀其实是儒家文化的进一步发挥。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深刻哀愁精神正是《岳阳楼记》展现的儒家思想精髓。
(三)发扬了儒家的入世精神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儒家思想几乎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支柱。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几乎在每一个文人心中都有一席之地。不论得意还是失意之时,他们始终不忘初衷,抱着积极的心态进行文学创作和实际行动,并为之奋斗不息。在《岳阳楼记》中,尽管范仲淹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进行景色的描绘,但这并不是一篇简单意义上的山水作品,文中的每一处精致都与他的政治抱负是分不开的。文中描绘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两幅图景,以引出“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将文势推向高潮。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入世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抛弃个人荣辱而胸怀祖国。这种不屈不挠的伟大品格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正是儒家“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神的继续。
二、儒家思想在《桃花源记》中的体现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陶渊明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形象。他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抱负与儒家的“自然”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他淳厚善良、洒脱恬淡,宁可隐居山林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在田野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境界。在桃源中,桃源人过着与世无争的农业生活,桃源人喜好交际,结成了一个伦理自治的社会,桃源并不一定要有实地,但是桃花源的社会理想体现除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哲学反思,这种反思与儒家的传统思想联系紧密。儒家政治,重视基层,修、齐、治、平,皆从下做起,在桃源中乡村自治的完成其实象征着王道的完美实现,以民为本,人民安居乐业。
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对我国的文人志士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这两篇文章中我们能够深刻的体会出来。儒家思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
尽管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封建思想的痕迹,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注意到其中数不尽的思想宝藏,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之处。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岳阳楼记》中充分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即人们常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崇高理念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到今天,这句名言依然对世人起着深刻的教育作用。此外,陶渊明也是儒家思想展现的重要人物,他处在动乱时期却能平安的度过一生,与他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儒家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在《桃花源记》中也充分展现了他的儒家思想和独善其身的精神。下面,本文将对这两篇文章中的儒家思想进行诠释。
一、儒家思想在《岳阳楼记》中的体现
(一)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成果之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正是源自于儒家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早期萌芽于商周先秦时期,反思了国家暴力,并提出了仁爱的主张,重教化而轻刑罚。儒家思想提倡“民为国之本”,呼吁爱国者应当爱民,这也成为了中国几千年来仁人志士的共识。可以说,范仲淹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提出的“先忧后乐”观已经超越了孟子曾经提出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境界。范仲淹在作此文时正处于被贬官这个人生低谷期,他本可以选择“处江湖之远”并“独善其身”,但他没有,他仍然以天下为己任,通过文章来表达思想,勉励自己。这种提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无疑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对后人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弘扬了儒家的忧患意识
范仲淹在进行《岳阳楼记》写作时刚好赶上他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而被贬官之时,因此,当岳阳楼落成之日,范仲淹丝毫感觉不到任何高兴,而是心中充满了悲痛。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忧国忧民。他的悲并不是来自于自己的遭遇,而是心中对国家的无限担忧。忧患意识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范仲淹的文章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从这句话中能够挖掘到,范仲淹此时的忧世情怀其实是儒家文化的进一步发挥。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深刻哀愁精神正是《岳阳楼记》展现的儒家思想精髓。
(三)发扬了儒家的入世精神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儒家思想几乎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支柱。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几乎在每一个文人心中都有一席之地。不论得意还是失意之时,他们始终不忘初衷,抱着积极的心态进行文学创作和实际行动,并为之奋斗不息。在《岳阳楼记》中,尽管范仲淹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进行景色的描绘,但这并不是一篇简单意义上的山水作品,文中的每一处精致都与他的政治抱负是分不开的。文中描绘了洞庭湖一阴一晴两幅图景,以引出“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将文势推向高潮。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入世的忧乐观,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抛弃个人荣辱而胸怀祖国。这种不屈不挠的伟大品格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正是儒家“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神的继续。
二、儒家思想在《桃花源记》中的体现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陶渊明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形象。他成功地将自己的思想抱负与儒家的“自然”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他淳厚善良、洒脱恬淡,宁可隐居山林也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在田野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境界。在桃源中,桃源人过着与世无争的农业生活,桃源人喜好交际,结成了一个伦理自治的社会,桃源并不一定要有实地,但是桃花源的社会理想体现除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哲学反思,这种反思与儒家的传统思想联系紧密。儒家政治,重视基层,修、齐、治、平,皆从下做起,在桃源中乡村自治的完成其实象征着王道的完美实现,以民为本,人民安居乐业。
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对我国的文人志士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这两篇文章中我们能够深刻的体会出来。儒家思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