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教学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落实朗读训练的方法包括有效应用范读、指导学生明确朗读情感与重点、有效进行朗读技巧指导、运用多元化的朗读、积极开展个性化朗读、实施合理的朗读评价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朗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2-0078-02
朗读在語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途径。阅读属于语文教学关键的组成部分,其能够与朗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朗读训练方法的可行性,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的运用优势和策略。
一、朗读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语文属于语言类学科,其文章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语言美,教师可以借助朗读让学生领略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语言的审美能力。
2.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朗读来培养思维能力的效果显而易见。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对语言进行深入感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3.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能让其对所学文章进行放声朗读,使其融入到文章优美意境中,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4.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朗读时能够主动记忆语言文字,提升自身语感,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读准,能让学生主动牢记字词句,最终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朗读训练的方法
1.有效应用范读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其朗读水平、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语文教师为学生进行范读具有积极的调动作用。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能为学生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主动聆听和联想,以便能够将速度、节奏与停顿听准。例如,在范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类有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文章时,教师应让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感知,将作者对父亲、母亲的真挚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对亲情有更加深刻的感悟。这样的范读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快速、准确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
2.指导学生明确朗读情感与重点
文章的关键段落通常含有能够准确表达文章情感的词语以及具有深刻内涵的句子,这些词句充分展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认真朗读这部分词、句以至段落,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小英雄雨来》时,要让学生重点关注文章中关于日本人抓住雨来后审问雨来的段落,特别是其中雨来的三句话“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及“没看见”,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感悟雨来的勇敢机智及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文中还有许多关于描写雨来的词句,这些词句蕴涵了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将雨来的坚强意志、勇敢机智充分展现出来,这些都需要有感情的朗读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并且让其在朗读重点词句时做到重读,从而让学生体会课文的爱国情怀。又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可将海上日出的迷人景色朗读出来,将日出时分的光彩夺目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指导学生重点关注文中拟人修辞手法,感知日出时分的景色之美,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喜爱之情充分表现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语句与段落,能够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有效进行朗读技巧指导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对其进行技巧方面的指导,为阅读教学打好基础。第一,针对课文中的生字,教师应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通过查阅字典为生字标注拼音,让学生认准、读准生字生词,使其更加连贯地进行朗读。第二,教师应让学生认清文章中的各种标点符号,结合标点符号、朗读的轻重以及语速的快慢等判断文章情感的变化。第三,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朗读内容,有效掌控朗读时的语调、语气,使语言之美、思想之美充分展现出来。要让学生体会全文的思想情感,在对文章内涵深刻理解的前提下朗读课文。第四,文本种类不同,其朗读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散文、说明文、小说以及诗歌等体裁的不同朗读技巧,确保学生的朗读更加具有针对性。
4.运用多元化的朗读
常见的朗读方式除了教师的范读之外,还包括分角色朗读、领读、抽读、齐读等。其中常见的“分角色朗读”方式,能够充分地将学生朗读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角色的思想情感,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寒号鸟》一文有三个重要角色,即喜鹊、寒号鸟、“讲故事的人”。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并按照各自角色的特征选择朗读方法。比如,“讲故事的人”这一角色最易被忽视,为了将故事讲述人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故事的方法,反复进行朗读。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朗读方式,能使学生的朗读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使其对角色情感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开展朗读大赛,并设置合理的奖项。教师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随后将朗读比赛的主题告知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取朗读的文章。这种朗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良性竞争的观念。
5.积极开展个性化朗读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新课标要求,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每一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分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例如,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朗读时对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分歧。如“白发翁媪”究竟在做什么?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在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只有老翁在喝酒且喝醉了,老妇没有喝酒,只是在一旁忙做家务。当学生出现这类分歧的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
6.实施合理的朗读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衡量的关键性工作,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对课堂评价予以高度重视,以最规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朗诵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要通过评价挖掘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优势及潜力,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正。除了教师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及互评,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勇敢地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通过有效应用范读、指导学生明确朗读情感与重点、有效进行朗读技巧指导、运用多元化的朗读方式、积极开展个性化朗读、实施合理的朗读评价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付红宇.让朗读点亮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2(03).
[2]王秀玲.利用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水平[J].文学教育,2018(05).
[3]谢美玲.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阅读教学[J].教育观察,2018(08).
[4]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08).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朗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2-0078-02
朗读在語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途径。阅读属于语文教学关键的组成部分,其能够与朗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朗读训练方法的可行性,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的运用优势和策略。
一、朗读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即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语文属于语言类学科,其文章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语言美,教师可以借助朗读让学生领略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语言的审美能力。
2.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朗读来培养思维能力的效果显而易见。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对语言进行深入感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3.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能让其对所学文章进行放声朗读,使其融入到文章优美意境中,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4.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朗读时能够主动记忆语言文字,提升自身语感,从而提高阅读水平。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读准,能让学生主动牢记字词句,最终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朗读训练的方法
1.有效应用范读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其朗读水平、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因此,语文教师为学生进行范读具有积极的调动作用。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能为学生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主动聆听和联想,以便能够将速度、节奏与停顿听准。例如,在范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类有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文章时,教师应让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感知,将作者对父亲、母亲的真挚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对亲情有更加深刻的感悟。这样的范读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快速、准确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
2.指导学生明确朗读情感与重点
文章的关键段落通常含有能够准确表达文章情感的词语以及具有深刻内涵的句子,这些词句充分展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认真朗读这部分词、句以至段落,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小英雄雨来》时,要让学生重点关注文章中关于日本人抓住雨来后审问雨来的段落,特别是其中雨来的三句话“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及“没看见”,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感悟雨来的勇敢机智及所具有的爱国主义精神。文中还有许多关于描写雨来的词句,这些词句蕴涵了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将雨来的坚强意志、勇敢机智充分展现出来,这些都需要有感情的朗读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对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并且让其在朗读重点词句时做到重读,从而让学生体会课文的爱国情怀。又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可将海上日出的迷人景色朗读出来,将日出时分的光彩夺目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指导学生重点关注文中拟人修辞手法,感知日出时分的景色之美,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喜爱之情充分表现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语句与段落,能够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有效进行朗读技巧指导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对其进行技巧方面的指导,为阅读教学打好基础。第一,针对课文中的生字,教师应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通过查阅字典为生字标注拼音,让学生认准、读准生字生词,使其更加连贯地进行朗读。第二,教师应让学生认清文章中的各种标点符号,结合标点符号、朗读的轻重以及语速的快慢等判断文章情感的变化。第三,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朗读内容,有效掌控朗读时的语调、语气,使语言之美、思想之美充分展现出来。要让学生体会全文的思想情感,在对文章内涵深刻理解的前提下朗读课文。第四,文本种类不同,其朗读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散文、说明文、小说以及诗歌等体裁的不同朗读技巧,确保学生的朗读更加具有针对性。
4.运用多元化的朗读
常见的朗读方式除了教师的范读之外,还包括分角色朗读、领读、抽读、齐读等。其中常见的“分角色朗读”方式,能够充分地将学生朗读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角色的思想情感,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寒号鸟》一文有三个重要角色,即喜鹊、寒号鸟、“讲故事的人”。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并按照各自角色的特征选择朗读方法。比如,“讲故事的人”这一角色最易被忽视,为了将故事讲述人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故事的方法,反复进行朗读。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朗读方式,能使学生的朗读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使其对角色情感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开展朗读大赛,并设置合理的奖项。教师可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随后将朗读比赛的主题告知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取朗读的文章。这种朗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良性竞争的观念。
5.积极开展个性化朗读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新课标要求,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每一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分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例如,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朗读时对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分歧。如“白发翁媪”究竟在做什么?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在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只有老翁在喝酒且喝醉了,老妇没有喝酒,只是在一旁忙做家务。当学生出现这类分歧的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
6.实施合理的朗读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衡量的关键性工作,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对课堂评价予以高度重视,以最规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朗诵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要通过评价挖掘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优势及潜力,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加以改正。除了教师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及互评,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勇敢地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通过有效应用范读、指导学生明确朗读情感与重点、有效进行朗读技巧指导、运用多元化的朗读方式、积极开展个性化朗读、实施合理的朗读评价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付红宇.让朗读点亮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2(03).
[2]王秀玲.利用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水平[J].文学教育,2018(05).
[3]谢美玲.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的阅读教学[J].教育观察,2018(08).
[4]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