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是开展教育和培养人才最根本的主阵地,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会掌握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会得到一定的素质教育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部门开始在我国教育领域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因为这一阶段处于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养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利用小学教育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以此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以及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由此从根本上不断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逐渐的发展成为一个具备爱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篇文章主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希望文章中提出的教学策略能给众多小学教师带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我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原则,因此它被列为学校树人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同时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主要的任务。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所树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价值观念发展,所以众多小学教育教师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积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他们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从根本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根本,代表着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旗帜,小学生群体作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年龄小,认知较浅,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我们要以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差异性为出发点,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建设和谐校园。我们可以通过张贴横幅、标语、画像等,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将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画像挂置在教学楼道墙上,激励学生向他们看齐;我们可以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宁静致远”等条幅挂到教室里面,反映出班级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学校餐厅布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标语,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等。
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活动
孝道是我传统文化观念之一,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更是我国耳熟能详的文化理念。现如今,由于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并且由爷爷、奶奶等看管,爷爷辈通常都比较孙子、孙女,这就给孩子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之前看到一个网络视频,其内容大致是:孙子想要一个玩具,但由于价格太贵,奶奶就没给孩子买,这时视频中展现出孙子扯着奶奶头发大口大叫。通过这个视频可以看出,我国孝道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社会所淡化。基于此,学生可以展开“每日一孝”的感恩教育活动。这种体验式教育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该主题,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案,并由教师、家长来知道学生完成这一体验式活动。通过“每日一孝”活动,让学生每天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说一些心里话、为父母庆祝一次生日、为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动等。
三、加强校园文化宣传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文化阵地的解说员,向教师和其他学生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班级的展板、展台以及学校的展室将学校活动的照片、成果以及优秀的学生作品等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明確学校的发展与进步,能够以学校为荣,促进学生与学校共同进步。展台与展板是班级内部的,是将班级中学生的绘画、书法、平时作业等进行展示,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并且突出班级的文化特色。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中的走廊等展示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古今人物的优良品质、古诗、论语等,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四、结何不同学科的教学
小学教育课程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尽管不同的学科承载着不一样的知识内容教育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整体上而言,各个学科之间是互有关联、互相促进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明白这个学科中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涵的价值观因素,从而实现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升华。例如,小学在进行《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层次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品德课程成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除此之外,不管是人文学科或自然学科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潜能。例如,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通过阅读和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故事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认同。在科学、自然等课程中学习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探究世界的奥秘,促使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形成自由、民主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五、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主题活动的教育,小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相关要求,设计形式多样、主题明确鲜活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借助于传统节日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根据各年级的特点使德育内容更加规范化。教育活动的内容要与学生相贴近,强化其可行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活动的主题,普及和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六、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正属于社会主义发展时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指导我国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理应受到人们的广泛支持和维护,所以小学教师应该要积极的做好教育工作,以此不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有效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宗友,汪成,盧秋霞.阜阳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23-127.
[2]何兴泉.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5,07:146.
关键词:小学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我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原则,因此它被列为学校树人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同时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主要的任务。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所树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价值观念发展,所以众多小学教育教师应该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积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他们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从根本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根本,代表着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旗帜,小学生群体作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年龄小,认知较浅,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我们要以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差异性为出发点,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建设和谐校园。我们可以通过张贴横幅、标语、画像等,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将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画像挂置在教学楼道墙上,激励学生向他们看齐;我们可以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宁静致远”等条幅挂到教室里面,反映出班级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学校餐厅布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标语,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等。
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活动
孝道是我传统文化观念之一,我国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更是我国耳熟能详的文化理念。现如今,由于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并且由爷爷、奶奶等看管,爷爷辈通常都比较孙子、孙女,这就给孩子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笔者之前看到一个网络视频,其内容大致是:孙子想要一个玩具,但由于价格太贵,奶奶就没给孩子买,这时视频中展现出孙子扯着奶奶头发大口大叫。通过这个视频可以看出,我国孝道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社会所淡化。基于此,学生可以展开“每日一孝”的感恩教育活动。这种体验式教育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该主题,制定出一系列的方案,并由教师、家长来知道学生完成这一体验式活动。通过“每日一孝”活动,让学生每天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说一些心里话、为父母庆祝一次生日、为家里做一些家务活动等。
三、加强校园文化宣传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文化阵地的解说员,向教师和其他学生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班级的展板、展台以及学校的展室将学校活动的照片、成果以及优秀的学生作品等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明確学校的发展与进步,能够以学校为荣,促进学生与学校共同进步。展台与展板是班级内部的,是将班级中学生的绘画、书法、平时作业等进行展示,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并且突出班级的文化特色。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中的走廊等展示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古今人物的优良品质、古诗、论语等,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四、结何不同学科的教学
小学教育课程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尽管不同的学科承载着不一样的知识内容教育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整体上而言,各个学科之间是互有关联、互相促进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明白这个学科中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涵的价值观因素,从而实现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升华。例如,小学在进行《品德与生活》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层次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品德课程成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除此之外,不管是人文学科或自然学科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潜能。例如,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通过阅读和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故事能够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认同。在科学、自然等课程中学习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探究世界的奥秘,促使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形成自由、民主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五、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主题活动的教育,小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相关要求,设计形式多样、主题明确鲜活的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借助于传统节日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根据各年级的特点使德育内容更加规范化。教育活动的内容要与学生相贴近,强化其可行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不同活动的主题,普及和落实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六、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正属于社会主义发展时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作为指导我国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理应受到人们的广泛支持和维护,所以小学教师应该要积极的做好教育工作,以此不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有效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宗友,汪成,盧秋霞.阜阳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23-127.
[2]何兴泉.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吉林教育,2015,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