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要求。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影响深重。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智慧课堂中培养初中生思辨能力,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思辨能力培养
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共性。思辨能力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也是当今全球教育都非常重视培养的能力。思辨能力即“质疑、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国持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无论是变革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方法,还是更新教育理念,其核心也还是围绕这一点。简单来说,智慧课堂是方式手段,学生的思辨能力则是教育核心与目的。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智慧课堂
我校开展的是基于翻转理念的“三环五步”智慧课堂模式。第一层面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更丰富生动,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宽广。第二个层面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带来的课堂变革,即基于自主学习理念建构的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知识传授型的学习为自主性的、体验式的学习,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自主学习者。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展到了无限宽广的社会生活中(包括网络)。课堂的根本任务由知识的灌输变成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亦即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生理、心理以及语言实际能力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展成熟。对此,教师责无旁贷,绝大部分的老师都具有高度的共识,也一直尽职尽责。但是,基于学校的评价压力、中考的指标压力,相当部分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陷入“课文上不上随意,文言文靠背翻译,课外阅读套格式,没把握的靠死记”的怪圈里,重复地抄写、听写,训练、背诵,甚至让学生天天背文言文的翻译、背阅读题目的答题格式、背赏析题的套题技巧、背中考满分作文……教学中貌似兼顾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则只是偏重了技巧的训练,剥夺了学生个人的理解与感悟,没有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智慧课堂中的语文课
智慧课堂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但在现实教学推行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分化:部分老师心存疑虑和抗拒,教法还是教师讲台上讲,同学下面記笔记;部分老师看重了“智慧”中的智能,过多运用多媒体(忽略了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听过多的音频和看过多的视频,过分煽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使课堂变成了表演,导致了学生思维的浅层化。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设计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阅读资源,在课文的教学和课外主题丛书的阅读中,教师若能予以恰当的设计和整合,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的思辨能力将会得到培养和强化。
(一)善用智慧课堂的自学环节设计问题,强调独立思考;在课堂探究环节中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课堂展示,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在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分享课前,我布置每个小组自选分享主题和角度,然后给了几个问题供学生参考:1.虎妞与祥子的婚姻是否有可能幸福?(如果虎妞没有难产,祥子可以获得幸福吗)?2.为什么小福子的死成为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3.你发现了小福子和虎妞的相似之处吗?4.人性的弱点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哪个是祥子悲剧的根源?5.为小说中的底层劳动者寻找几条出路。(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分享角度)
这些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课间,学生们在各抒己见;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环节热烈程度空前,各组同学都跃跃欲试,急于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质疑,整个课堂几乎变成了辩论赛。问题越思考越深刻,观点越辨析越明白。作为老师的我,只在课堂结束前,简单地来了个小结,并进行评价、肯定。至于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再重复啰嗦了。
(二)善用教材中的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解放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质疑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度
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发现学生早已入为主地接受了教辅书上的观点:飞利浦夫是冷酷无情的、势利的;资本主义金钱至上、不念亲情……但小说表达的仅仅是这些吗?
独立思考是拥有思辨能力的第一步。阅读本来就是个人的行为,如果阅读中先入为主,被别人的思想所羁绊甚至控制,导致观点千篇一律,是非常可怕的。于是,我提了两个问题:1.飞利浦夫妇当真是毫无人性、罪大恶极吗?2.于勒为什么不回家?他是不能、不想,还是不敢?3.浪子、倒霉蛋、骗子……你会用哪个词语形容于勒?然后要求学生抠文章细节,独立思考,自己找答案。
课堂开始是安安静静的,不久,新的发现、新的看法就在课堂上碰撞。对文章主题的探讨,由最初的资本主义的罪恶,深入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亲情与金钱的关系,到人性的趋利避害;由可恶的飞利浦夫妇,到可怜的小人物的挣扎无奈;甚至有人认为,贫穷才是罪恶之源……答案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比参考书更多的东西,收获了独立思考的快乐。最后,我以“于勒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远”作结,把更多的余地留给学生。
(三)善用主题丛书资源,在群文共读中,自我发现、总结,拓展思维的宽度
思辨能力是以分析信息为基础,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最终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语文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一种思考方式、方法,通过拓展迁移,学生把这种方式方法掌握了,能运用到实际学习中解决问题,这就是思辨能力的体现。 教授《梦回繁华》时,我没有局限于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梳理,而是根据学情和教材课后的指引,利用主题丛书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问题设计如下:1.《清明上河图》价值何在?(请阅读课文及丛书(5) P1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智慧课堂;思辨能力培养
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是教育的共性。思辨能力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也是当今全球教育都非常重视培养的能力。思辨能力即“质疑、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国持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无论是变革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方法,还是更新教育理念,其核心也还是围绕这一点。简单来说,智慧课堂是方式手段,学生的思辨能力则是教育核心与目的。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智慧课堂
我校开展的是基于翻转理念的“三环五步”智慧课堂模式。第一层面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更丰富生动,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宽广。第二个层面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带来的课堂变革,即基于自主学习理念建构的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知识传授型的学习为自主性的、体验式的学习,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自主学习者。信息网络化背景下,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展到了无限宽广的社会生活中(包括网络)。课堂的根本任务由知识的灌输变成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亦即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生理、心理以及语言实际能力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展成熟。对此,教师责无旁贷,绝大部分的老师都具有高度的共识,也一直尽职尽责。但是,基于学校的评价压力、中考的指标压力,相当部分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陷入“课文上不上随意,文言文靠背翻译,课外阅读套格式,没把握的靠死记”的怪圈里,重复地抄写、听写,训练、背诵,甚至让学生天天背文言文的翻译、背阅读题目的答题格式、背赏析题的套题技巧、背中考满分作文……教学中貌似兼顾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则只是偏重了技巧的训练,剥夺了学生个人的理解与感悟,没有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智慧课堂中的语文课
智慧课堂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但在现实教学推行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分化:部分老师心存疑虑和抗拒,教法还是教师讲台上讲,同学下面記笔记;部分老师看重了“智慧”中的智能,过多运用多媒体(忽略了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听过多的音频和看过多的视频,过分煽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使课堂变成了表演,导致了学生思维的浅层化。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设计语文教学任务,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阅读资源,在课文的教学和课外主题丛书的阅读中,教师若能予以恰当的设计和整合,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的思辨能力将会得到培养和强化。
(一)善用智慧课堂的自学环节设计问题,强调独立思考;在课堂探究环节中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课堂展示,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在名著《骆驼祥子》阅读分享课前,我布置每个小组自选分享主题和角度,然后给了几个问题供学生参考:1.虎妞与祥子的婚姻是否有可能幸福?(如果虎妞没有难产,祥子可以获得幸福吗)?2.为什么小福子的死成为压倒祥子的最后一根稻草?3.你发现了小福子和虎妞的相似之处吗?4.人性的弱点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哪个是祥子悲剧的根源?5.为小说中的底层劳动者寻找几条出路。(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分享角度)
这些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课间,学生们在各抒己见;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环节热烈程度空前,各组同学都跃跃欲试,急于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质疑,整个课堂几乎变成了辩论赛。问题越思考越深刻,观点越辨析越明白。作为老师的我,只在课堂结束前,简单地来了个小结,并进行评价、肯定。至于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等老生常谈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再重复啰嗦了。
(二)善用教材中的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解放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质疑能力,拓展思维的深度
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发现学生早已入为主地接受了教辅书上的观点:飞利浦夫是冷酷无情的、势利的;资本主义金钱至上、不念亲情……但小说表达的仅仅是这些吗?
独立思考是拥有思辨能力的第一步。阅读本来就是个人的行为,如果阅读中先入为主,被别人的思想所羁绊甚至控制,导致观点千篇一律,是非常可怕的。于是,我提了两个问题:1.飞利浦夫妇当真是毫无人性、罪大恶极吗?2.于勒为什么不回家?他是不能、不想,还是不敢?3.浪子、倒霉蛋、骗子……你会用哪个词语形容于勒?然后要求学生抠文章细节,独立思考,自己找答案。
课堂开始是安安静静的,不久,新的发现、新的看法就在课堂上碰撞。对文章主题的探讨,由最初的资本主义的罪恶,深入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亲情与金钱的关系,到人性的趋利避害;由可恶的飞利浦夫妇,到可怜的小人物的挣扎无奈;甚至有人认为,贫穷才是罪恶之源……答案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比参考书更多的东西,收获了独立思考的快乐。最后,我以“于勒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远”作结,把更多的余地留给学生。
(三)善用主题丛书资源,在群文共读中,自我发现、总结,拓展思维的宽度
思辨能力是以分析信息为基础,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最终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语文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一种思考方式、方法,通过拓展迁移,学生把这种方式方法掌握了,能运用到实际学习中解决问题,这就是思辨能力的体现。 教授《梦回繁华》时,我没有局限于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梳理,而是根据学情和教材课后的指引,利用主题丛书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问题设计如下:1.《清明上河图》价值何在?(请阅读课文及丛书(5) P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