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公民意识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结合社会的需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公正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责任是历史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历史教师要经常把这些社会教育的任务融入历史教学中,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升学考试而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完成这一社会任务呢?
  
  一、要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养成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民族感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超越历史走向未来的时代,中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我们教师要用历史上重视道德教育的成功例子来教育学生,勉励学生。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有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压抑人性、摧残妇女、培养奴才意识等负面作用;但它所倡导的勤劳勇敢、克己奉公、天人和谐、以德治国、尊老爱幼等思想精华,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奉行的道德准则。上课时多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养分,可使学生注重修身,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这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历史教师应该好好把握。
  历史上还有许多生动的爱国主义范例供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大志,岳飞“精忠报国”的决心,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的典故,都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好素材;石敬瑭甘当儿皇帝,秦桧不顾民族利益,汪精卫卖国求荣等反面例子也能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民族情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反侵略战争的历史说明国家落后、国力削弱、民族分裂就会成为别人侵略和欺压的对象,使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从而认识到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包括平等意识和法律意识
  
  每个人都是社会成员,作为社会公民,应有公正、公平的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有利于我国社会公正合理秩序的建立,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教师可结合历史上的重要改革,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正意识。中国历史上进行的很多改革都采取了减轻赋税的措施,以建立一种更趋于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结果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如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古代的“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农民战争思想体现了想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需求和愿望,虽然这些主张在封建时代不能变为现实,但却反映了人民的追求和愿望。孙中山“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政策,都是进行公平公正教育的好题材。
  从世界范围讲,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就是建立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资本主义强国通过侵略扩张,把亚非拉广大国家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追求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是我们的利益所在。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雅典的民主政治、古罗马的法律体制以及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等历史事实,向学生说明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唯一的家园,作为社会公民,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义务。教师要利用教材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古代农田的大量开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过度开垦也造成环境的破坏。如隋唐时期由于围湖造田和大量开垦山地,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清朝更为严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其原因除了战乱以外,黄河流域人口过多和过度开垦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要协调农业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阶段,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表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迈进工业化的门槛,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可回避。工业废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出现,工业废水和废弃物带来水污染和环境污染,所以在讲授工业革命时可与学生一起探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为使我国尽量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最后付出高昂代价的老路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战争给环境带来的破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生化武器、核武器发明后,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1945年,美国一颗原子弹投向广岛,近十万生命瞬间灰飞烟灭,到1950年,因为后遗症陆续又死亡了20万人。越战期间,越南大约40%以上的森林受到破坏,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至今还一片荒芜。因多年战争,阿富汗森林一半以上的面积被毁坏殆尽。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多处油井着火,给伊拉克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通过对这些战争危害的分析,学生意识到战争是最大的环境污染者,从而增强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要紧跟世界潮流,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开放的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因此,教师要利用新课程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唐朝由于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世界各国沟通,因而出现了经济发达、繁荣昌盛的局面,形成“中华文化圈”,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中国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断绝了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良机,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也使产生于明朝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缺乏国际市场,加之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受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使得资本主义经济不能迅速发展。而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的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它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了中国的闭关之门,从此中国被迫一次次失去更多的权利,最终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使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更好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综合国力稳步提升。通过学习以上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开放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开放意味着发展进步,封闭导致保守落后,从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总之,历史教师应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增强他们的社会公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开放合作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胸襟开阔的现代公民。这是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所在,也是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定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一
当前,中学生仍然存在许多不良道德倾向:政治信仰动摇,不能进行正确价值判断;道德修养不高,爱憎不分明;奉献精神缺乏,爱慕虚荣思想严重;注重个性张扬,集体观念不强;法制意识薄弱,不能自觉遵纪守法等。为此,政治课堂教学就要帮助学生明确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那么,思想政治课德育应如何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课堂教学
对通过微生物转化蔗糖制备的含新科思糖的糖浆进行分离纯化以制备新科思糖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巴斯德毕赤酵母去除糖浆中的果糖和葡萄糖,研究了酵母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新科思
【考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① y=kx;②y=kx-1 ;③ xy=k.(  注意:k≠0)  例1下列函数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  ①y=x2;②y=4x;③y=3x-1;④ xy=2;⑤ y=2x-1;  ⑥y= -3x;⑦y=13x;⑧y=-32x.  例2 若函数y=2k 1x是反比例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 .  例3 (1)若函数y=m-2xm2-1
枸杞多糖作为枸杞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护肝、降血糖、调节免疫等生理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超声提取技术作为一种省时、节能
建立了一种采用在线SPE对糖浆中的2-氨基乙酰苯进行了富集、浓缩与去除有机杂质干扰样品前处理方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HPLC—MS/MS)对样品中2-氨基乙酰苯(2-AP)进
研究鸡肉在常温与冷藏条件下呈味核苷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6 h时鸡胸肉和鸡腿肉肌苷酸(IMP)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27、1.97 mg/g,然后开始显著下
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应只停留在封闭的课堂内,应以教材为中心,适当进行知识拓展、知识链接,扩大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世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课内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有助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终生受益。才能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从而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初中学生学好初中生物呢?下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感悟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用启发式教学法教会学生课前如何预习
数学实践探索性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亮点,它不但背景新颖、立意巧妙,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好这一类中考题的研究与分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现以2009年浙江义乌市的一道中考题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思考.  【题目】在矩形ABCD中AB=3,AD=1,点P在线段AB上运动.设AP=x,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P重合,得折痕EF(点E、F是折痕与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