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上的力学知识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0.93×103 kg/m3,小于水的密度1×103 kg/m3.从理论上讲,人在水中是漂浮的.溺水的人所以会下沉,一是怕水的心理作用使头部浸没在水中,既灌水又引起窒息;二是身上附着物使得人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根本变革,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观、课程观和教材观的转变,并由此推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变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问
众所周知,现在的课堂最缺失的是评价.评价就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一个运用相对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过程.笔者提出的学生评价,其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让他们挑着学),原则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评价员和公证员.课堂教学中有了这一评价过程,课堂就显现出丰富的魅力,而且还会产生好多的生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全程参与,做了主人.同时,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高考中电磁感应计算题常考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公式表示为E=-SX(]ΔΦ]ΔtSX)],那么要产生感应电动势是否一定需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改变呢?下面来看一道例题:  如图1所示:一个有明显圆形边界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在磁场区域内水平放置一根细金属导线,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满足B=5t,求金属导线上的感应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走进了“花样时代”,一些富丽堂皇、装饰华美、结构繁杂、理论摆设的“花样课”层出不穷.教师的课堂教学日渐迷失了知识主线,教学质量开始下滑.当教师发现问题后,由于教学质量的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了穿新鞋走老路,回到过去,又开始课堂以讲为主,教师“讲”之风逐步盛行,以“讲”求高效.课堂上体现着教师“讲”的风范.在讲的过程中,教师生怕遗漏,通常一讲到底,下课铃声响了,还觉得“言犹未尽
1一道练习题出现两个不同的解法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学时,我们遇到下列习题,教师与学生中对下面这道题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题目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光
在如图1所示的v-t图象中,我们知道,∑Δt的图象意义为t1至t2的一段长度,即∑Δt=t2-t1,∑Δv的图象意义为v1至v2的一段长度,即∑Δv=v2-v1,∑vΔt的图象意义为v-t图线跟横轴之间所围的面积的值(意义是位移),即∑vΔt=s1.与此类似,∑IΔt=q(I为电流强度,q为电量),∑FΔs=W(F为力,s为位移,W为功),∑pΔt=W(p为功率,t为时间,W为功)等等.但我们是否
几何光学这一章涉及的物理原理并不难,主要知识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其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透镜成像部分学生在初中就学过一些,高中进一步深入学习并加入光的折射、全反射这一重点知识.这一章节的试题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光路分析画出光路图,结合几何代数知识进行相应的分析或计算.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题目完成不好往往不是被物理考倒了,而是数学!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几何光学
1 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作为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教材力图通过让学生测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以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分析抽象得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其中密度
在《中学物理》2012年10月的第30卷第19期中,有一篇论文《用受力分析图分析光滑斜面滑块下滑问题》,该论文对滑块和斜劈的加速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这类题的另一个难点是,对
在新课标学习中,我们深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都能具体形象地展示出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的重要途径,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错误现象使问题迎刃而解,受益匪浅.  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使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真正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