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菲菲是一所示范性高中的高三女生。她学习成绩很好,高一高二两年,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总能名列班里前3名、年级前40名,是老师的宠儿和同学追赶的目标。可是上了高三以后,她像中了邪一样,无论大考小考,总是在简单的题上失分。她说:“我知道高三这一年很重要,所以打起精神来刻苦学习,对每一次考试都很重视,把它当做一次实战练兵。可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我总在阴沟里翻船?就拿上次月考来说吧,物理的一道选择题非常简单,简直就是白送分,可我却鬼使神差地看错了题!一道选择题6分啊,我可丢不起!还有我最拿手的数学,居然因为低级错误被扣了12分!老师找我谈话,问我最近是不是心里有事?是不是家里有事?怎么状态这么差?我无言以对,因为根本没什么事。老师说,考试有失误是难免的,但要尽量避免失误,高分考生,强就强在失误少。我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可是我真的搞不明白自己失误的原因,烦死了!”
像李菲菲这样的考生并不鲜见。考试,既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验,看考生能否顶住压力,稳定发挥水平。许多考生在复习上下了很大工夫,却不注意训练自己的应考能力,结果偏偏在简单的题上失分。具体来说,应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简单的题重视不够。解难题得心应手,却在做简单题时马失前蹄。这种奇怪的现象在高三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是因为难题分数多,解出来有成就感,更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水平,所以解的时候比较细心、认真,而对简单的题却重视不够,以为唾手可得的小分不值得大动脑筋。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就是摆正心态,对待简单的题不轻视,不盲目,不随意,像解难题那样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第二,审题不仔细。答题前要先审题,这是从小学就开始训练的考试技能,可是高三学生却常常在这上面栽跟头。究其原因,一是考生平时训练不够,二是出题者加大了审题难度。所以,高三学生要及时给自己补上这一课,平时加强训练,考试时不断提醒自己认真审题,提取相关信息,注意细微变化,挖掘题干关键字词、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找准题眼再下笔。遇到“熟题”时要告诫自己:其中可能埋有陷阱!审题时一定要字斟句酌,切不可掉以轻心,随意作答。每道题至少要审题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要体会出题者要考察什么知识点。
第三,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如果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拿到题后看起来很明白,判断起来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常在简单的问题上失分。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要做到以课本为本,回归课本,吃透课本。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要进行梳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各章节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按规律重新组合,形成知识纲要和网络,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但要过简单题这一关,非这样做不可。
第四,心理压力过大。心理素质不过关也会导致考生在简单题上失分。考生,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拔尖儿的考生,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排上好名次,于是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低级错误。其实,考试怯场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揭示了这一心理秘密: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代心理学则称之为“目的颤抖”,说白了就是太想缝纫好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演讲好的口会颤抖……尽管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高三学生却要有意识地克服它,否则在高考的考场上难免要饮恨。平时训练的心得是:考试之前或考试之中不考虑结果,只把考试当成查缺补漏的机会,不去想分数、名次,以及家长、老师、同学如何看自己,更不要把考试跟自己的前途直接挂钩。解题时,要放松心情,不妨把它看成是一次作业,认真完成即可。这样一来,就不会犯,至少会少犯那种低级错误了。
【编辑:陈彤】
像李菲菲这样的考生并不鲜见。考试,既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验,看考生能否顶住压力,稳定发挥水平。许多考生在复习上下了很大工夫,却不注意训练自己的应考能力,结果偏偏在简单的题上失分。具体来说,应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简单的题重视不够。解难题得心应手,却在做简单题时马失前蹄。这种奇怪的现象在高三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是因为难题分数多,解出来有成就感,更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和水平,所以解的时候比较细心、认真,而对简单的题却重视不够,以为唾手可得的小分不值得大动脑筋。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就是摆正心态,对待简单的题不轻视,不盲目,不随意,像解难题那样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第二,审题不仔细。答题前要先审题,这是从小学就开始训练的考试技能,可是高三学生却常常在这上面栽跟头。究其原因,一是考生平时训练不够,二是出题者加大了审题难度。所以,高三学生要及时给自己补上这一课,平时加强训练,考试时不断提醒自己认真审题,提取相关信息,注意细微变化,挖掘题干关键字词、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找准题眼再下笔。遇到“熟题”时要告诫自己:其中可能埋有陷阱!审题时一定要字斟句酌,切不可掉以轻心,随意作答。每道题至少要审题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要体会出题者要考察什么知识点。
第三,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如果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拿到题后看起来很明白,判断起来往往会出现错误,所以常在简单的问题上失分。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要做到以课本为本,回归课本,吃透课本。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要进行梳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各章节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按规律重新组合,形成知识纲要和网络,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需要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但要过简单题这一关,非这样做不可。
第四,心理压力过大。心理素质不过关也会导致考生在简单题上失分。考生,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拔尖儿的考生,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排上好名次,于是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低级错误。其实,考试怯场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揭示了这一心理秘密: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代心理学则称之为“目的颤抖”,说白了就是太想缝纫好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演讲好的口会颤抖……尽管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但高三学生却要有意识地克服它,否则在高考的考场上难免要饮恨。平时训练的心得是:考试之前或考试之中不考虑结果,只把考试当成查缺补漏的机会,不去想分数、名次,以及家长、老师、同学如何看自己,更不要把考试跟自己的前途直接挂钩。解题时,要放松心情,不妨把它看成是一次作业,认真完成即可。这样一来,就不会犯,至少会少犯那种低级错误了。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