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介绍校园中大学生的从众现象,剖析产生积极从众和消极从众的原因,提出采取班情分析、文化建设、朋辈引导、线上线下阳光跟帖等措施,加强积极从众心理引导,将学生积极从众心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
关键词: 积极从众心理 班级管理 心理暗示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5]。通俗地说,就是别人怎么我就怎么样,俗称“随大流”。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从众现象主要体现为:个体由于特定群体的价值导向压力或者群体的某种奖惩手段而做出的心理妥协现象。大学生群体年轻、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常常急于表现自我,显示与众不同,但是他们心智不成熟,很容易会在自己的认知、判断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符合其所在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行为方式[2]。这就是校园中的从众现象。利用大学生的积极从众心理做好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是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契机。
一、大学生从众现象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生活在校园之中,但学校又不同于完全的社会。在这里,他们年龄相仿、心理相似,共同生活在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共同成长成熟,共同学习生活[2]。因此,在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上很容易相互模仿学习和跟随,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2]。在班级中,学生通常的从众现象分为积极从众和消极从众。积极从众,比如学习从众、纪律养成从众、诚信考试从众等;消极从众,比如攀比从众、旷课从众等不良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从众现象主要来源于:(1)群体性因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会生活在学校中,他们在学习、集体活动中通常都会以班级为单位。由于班级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强[3],当群体意见趋于一致性时,往往促使个人产生从众心理,产生从众行为。(2)情景因素。从众“在客观或心理上模糊的情境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他人的确定行为为准则做出与他人一致的行为或行为反映倾向”[4]。情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增强了人们对他人确定行为提供的信息的依赖程度,从而导致从众心理的发生。(3)个人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个人人格特征等方面。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做事没有自信、缺乏主见,在受到群体的无形压力时,容易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班级中,从众的积极表现方面:有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有助于学习他人经验,避免盲目自信;有助于规避风险和取得进步。在班级中,消极的方面主要是不利于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使人没有主见,墨守成规,甚至有时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二、将积极从众心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
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认为,从众是理性行为。他认为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其成员经过理性的权衡后将自己行动的部分控制权转让给了他人[1]。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大学生的理性,暗示积极从众。
1.运用积极从众心理前提—做好班情分析
做好班情分析是做好一切学生工作的基础前提。班级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学习场所,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各个方面融入到班级组织中。做好班级情况分析有助于了解每个同学所处的集体心理位置,有助于找到班级心理舆论中心,有助于将积极从众心理作用发挥到最大。
2.运用积极从众心理做好班级管理
从众心理既可带来积极作用,又会产生负面作用,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熏陶。和谐、宽容、重教、重人的大学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举办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良好的校风使学生进校便感受到无形的学习竞争压力,产生认同感,增强从众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发挥优秀“朋辈”作用,由点带面,做好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积极从众心理,形成健康积极向上风气。大学生初入校园,接触最多的是学长、老乡、奋斗在一线的年轻的辅导员们,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优秀“朋辈”的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判断是非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4]。
第三,重视“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引导线上、线下舆论导向,号召阳光跟帖。在班级中,官方组织就是指团支部、班委的选举建立。团支部、班委是一个班集体精神力量的核心,选好、用好、培养好学生干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从众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民间组织是指由于兴趣爱好或者地域原因而逐渐形成的组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善于引导民间组织的舆论领导人,使其发挥积极模范作用,使群体风气逐步趋于一致,形成积极从众心理趋向。
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加强心理暗示,利用学生的积极从众心理做好班级管理。良好的班风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班级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的精神之源[3]。
参考文献:
[1]吕信恩.从众心理在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中的应用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
[2]李君亮.从众心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3):65-67.
[3]邵敏.班级管理巧用“从众心理”[J].科教导刊,2012,11:161-162.
[4]王燕,王辉.正视大学生从众心理与其有效利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2(29):28-30.
[5]储召红.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研究[A].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C].2012.
关键词: 积极从众心理 班级管理 心理暗示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5]。通俗地说,就是别人怎么我就怎么样,俗称“随大流”。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从众现象主要体现为:个体由于特定群体的价值导向压力或者群体的某种奖惩手段而做出的心理妥协现象。大学生群体年轻、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常常急于表现自我,显示与众不同,但是他们心智不成熟,很容易会在自己的认知、判断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符合其所在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行为方式[2]。这就是校园中的从众现象。利用大学生的积极从众心理做好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是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契机。
一、大学生从众现象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生活在校园之中,但学校又不同于完全的社会。在这里,他们年龄相仿、心理相似,共同生活在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共同成长成熟,共同学习生活[2]。因此,在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上很容易相互模仿学习和跟随,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2]。在班级中,学生通常的从众现象分为积极从众和消极从众。积极从众,比如学习从众、纪律养成从众、诚信考试从众等;消极从众,比如攀比从众、旷课从众等不良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从众现象主要来源于:(1)群体性因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会生活在学校中,他们在学习、集体活动中通常都会以班级为单位。由于班级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强[3],当群体意见趋于一致性时,往往促使个人产生从众心理,产生从众行为。(2)情景因素。从众“在客观或心理上模糊的情境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他人的确定行为为准则做出与他人一致的行为或行为反映倾向”[4]。情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增强了人们对他人确定行为提供的信息的依赖程度,从而导致从众心理的发生。(3)个人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学生接受的家庭教育、个人人格特征等方面。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做事没有自信、缺乏主见,在受到群体的无形压力时,容易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班级中,从众的积极表现方面:有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有助于学习他人经验,避免盲目自信;有助于规避风险和取得进步。在班级中,消极的方面主要是不利于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使人没有主见,墨守成规,甚至有时候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二、将积极从众心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
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认为,从众是理性行为。他认为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其成员经过理性的权衡后将自己行动的部分控制权转让给了他人[1]。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大学生的理性,暗示积极从众。
1.运用积极从众心理前提—做好班情分析
做好班情分析是做好一切学生工作的基础前提。班级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学习场所,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各个方面融入到班级组织中。做好班级情况分析有助于了解每个同学所处的集体心理位置,有助于找到班级心理舆论中心,有助于将积极从众心理作用发挥到最大。
2.运用积极从众心理做好班级管理
从众心理既可带来积极作用,又会产生负面作用,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熏陶。和谐、宽容、重教、重人的大学文化氛围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举办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良好的校风使学生进校便感受到无形的学习竞争压力,产生认同感,增强从众效果,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发挥优秀“朋辈”作用,由点带面,做好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积极从众心理,形成健康积极向上风气。大学生初入校园,接触最多的是学长、老乡、奋斗在一线的年轻的辅导员们,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优秀“朋辈”的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判断是非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4]。
第三,重视“官方组织”和“民间组织”,引导线上、线下舆论导向,号召阳光跟帖。在班级中,官方组织就是指团支部、班委的选举建立。团支部、班委是一个班集体精神力量的核心,选好、用好、培养好学生干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从众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民间组织是指由于兴趣爱好或者地域原因而逐渐形成的组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善于引导民间组织的舆论领导人,使其发挥积极模范作用,使群体风气逐步趋于一致,形成积极从众心理趋向。
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加强心理暗示,利用学生的积极从众心理做好班级管理。良好的班风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班级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的精神之源[3]。
参考文献:
[1]吕信恩.从众心理在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中的应用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
[2]李君亮.从众心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3):65-67.
[3]邵敏.班级管理巧用“从众心理”[J].科教导刊,2012,11:161-162.
[4]王燕,王辉.正视大学生从众心理与其有效利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2(29):28-30.
[5]储召红.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研究[A].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