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各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然而,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学科教师是如何认识的?现阶段我们该从哪里入手?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时,针对学科特点,做成形象直观的课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教育性、灵活性和直观性,起到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理论、观念、体制、软硬件条件以及教师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当前学校开展的整合不是水平不高,就是效果不显著,甚至存在着不少误区,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下面就我个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科进行优化整合的探索研究浅谈几点体会:
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而不是仅仅用于强化和辅助教学。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位的思考
(一)理念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二)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支持的角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强调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实施
教师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它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
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操作的思考
“整合”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我们不能生硬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去适应新的信息技术的办法来实现所谓的“整合”,而应从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出发,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以尽快熟悉新的信息技术、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为阶段性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相当一段时间内,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新课程计划明确指出:“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必须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自由参与性、平等交互性、虚拟探究性以及客观公正性来打破教师对于知识、技能的绝对权威,通过师生的交流活动来相互促进和启发,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否定,而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要求授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合理性,这几个要素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而原有的教学目标没能达到,这样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单纯突出多媒体的信息收集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的不是促进作用,而是冲淡作用。看来整合的关键不在于资源收集的多少,而在于资源是否在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时,针对学科特点,做成形象直观的课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教育性、灵活性和直观性,起到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理论、观念、体制、软硬件条件以及教师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当前学校开展的整合不是水平不高,就是效果不显著,甚至存在着不少误区,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下面就我个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科进行优化整合的探索研究浅谈几点体会:
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而不是仅仅用于强化和辅助教学。
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位的思考
(一)理念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
(二)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支持的角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强调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实施
教师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它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
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操作的思考
“整合”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我们不能生硬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去适应新的信息技术的办法来实现所谓的“整合”,而应从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出发,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做好准备,以尽快熟悉新的信息技术、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为阶段性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相当一段时间内,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新课程计划明确指出:“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必须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自由参与性、平等交互性、虚拟探究性以及客观公正性来打破教师对于知识、技能的绝对权威,通过师生的交流活动来相互促进和启发,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否定,而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要求授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合理性,这几个要素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而原有的教学目标没能达到,这样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单纯突出多媒体的信息收集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的不是促进作用,而是冲淡作用。看来整合的关键不在于资源收集的多少,而在于资源是否在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