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探索了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通过分组协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协同认知、交流情感、培养协作技能和互助情感以提高学习绩效的方法。
关键词:协作学习;分组学习;计算机课程教学
1 理论概述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指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机制和规则,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学习、互助学习建构知识,提高个人与团队学习绩效的一种学习策略。在协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和引导作用,小组内各成员通过对话、交流、讨论等形式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注重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协同建构,协作学习的学习任务是开放的,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更适合于劣构领域的知识学习和协作学习技巧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发展和集体观念的形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分组学习设计
分组学习是协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分组学习的方式能增进学习者之间的依赖。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之间组成协作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对话、商讨、争论、协作等手段,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使所有成员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2.1组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与创新的学习,通过分组协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把学生从教学活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组内和组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分组协作学习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要适时、灵活、有效地设置学习小组,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潜能的全面发展。
在分组协作学习中,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尽量均衡、合理,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组内异质”是指同一组的学生应根据性格、能力差异均衡搭配,鼓励包含各类成员以丰富看待问题的角度;“组间同质”是指要让所有小组保持一个总体基本均衡的学习水平,保证竞争学习的公平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小组人数对协作学习的影响。小组的规模和知识面、效力通常成正比,但规模大的小组也可能存在不平衡和制约,如一些性格外向、善于表达、能力较强的组员易成为小组讨论的垄断者,从而剥夺其他组员表达意见的空间。通过调查和分析,对于计算机学科这类实践操作要求高课程,小组成员人数以3~5人最合适,能有效提高学习绩效,让所有组员都有所收获和发展。
2.2确立小组特性和目标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任务来设置活动小组,通过计算机技术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合适的学习活动,通过目标或奖励增强小组积极的相互依赖的特性,通过网络以文本、作业等形式明确小组任务、划分个体责任,通过评定成员的绩效强调责任和关系,促使学习任务的布置和开展更有针对性,也可以只给定总体目标,让学生自行划分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协作学习小组首先应对小组任务进行研究,明确学习目标后进行小组分工;对小组进行任务分派时,要充分考虑组员的能力、特长和意愿,要强调组员的个体责任,选择一个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活动小组的分组形式要适时调整或定期调整,使组员能与更多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交流,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2.3小组绩效考核
小组协作学习完成后,应对各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通过小组内部的任务分工,对小组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所有小组成员;除组内评价外,还应将小组学习结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评价应包括学生的个人评价和对学习小组的评价两部分。个人评价要注重个人在协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个人在协作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和贡献,除教师评价外,还可组织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评价应包括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两个方面,评价方法包括小组自评、教师评价和组间互评等。
2.4协作学习总结
总结阶段是协作学习任务的结束阶段,在总结阶段,各个小组对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收获进行归纳,教师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和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提高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梳理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
2.5评价与反思
协作学习任务结束后,教师应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着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完善知识结构;在进行学习反思时,学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问题和经验,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协作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发现协作学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团体认知、协作技能、社会技能,促进学习绩效最优化,但是协作学习的学习质量容易受资源和教师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不够,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目标难以全面达成。
关键词:协作学习;分组学习;计算机课程教学
1 理论概述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指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机制和规则,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学习、互助学习建构知识,提高个人与团队学习绩效的一种学习策略。在协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和引导作用,小组内各成员通过对话、交流、讨论等形式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注重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协同建构,协作学习的学习任务是开放的,包括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更适合于劣构领域的知识学习和协作学习技巧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发展和集体观念的形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分组学习设计
分组学习是协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分组学习的方式能增进学习者之间的依赖。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之间组成协作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对话、商讨、争论、协作等手段,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使所有成员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2.1组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与创新的学习,通过分组协作学习这种教学形式,把学生从教学活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组内和组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分组协作学习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要适时、灵活、有效地设置学习小组,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潜能的全面发展。
在分组协作学习中,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尽量均衡、合理,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组内异质”是指同一组的学生应根据性格、能力差异均衡搭配,鼓励包含各类成员以丰富看待问题的角度;“组间同质”是指要让所有小组保持一个总体基本均衡的学习水平,保证竞争学习的公平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小组人数对协作学习的影响。小组的规模和知识面、效力通常成正比,但规模大的小组也可能存在不平衡和制约,如一些性格外向、善于表达、能力较强的组员易成为小组讨论的垄断者,从而剥夺其他组员表达意见的空间。通过调查和分析,对于计算机学科这类实践操作要求高课程,小组成员人数以3~5人最合适,能有效提高学习绩效,让所有组员都有所收获和发展。
2.2确立小组特性和目标
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任务来设置活动小组,通过计算机技术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合适的学习活动,通过目标或奖励增强小组积极的相互依赖的特性,通过网络以文本、作业等形式明确小组任务、划分个体责任,通过评定成员的绩效强调责任和关系,促使学习任务的布置和开展更有针对性,也可以只给定总体目标,让学生自行划分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协作学习小组首先应对小组任务进行研究,明确学习目标后进行小组分工;对小组进行任务分派时,要充分考虑组员的能力、特长和意愿,要强调组员的个体责任,选择一个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开展协作学习活动;活动小组的分组形式要适时调整或定期调整,使组员能与更多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交流,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2.3小组绩效考核
小组协作学习完成后,应对各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通过小组内部的任务分工,对小组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反馈给所有小组成员;除组内评价外,还应将小组学习结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各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评价应包括学生的个人评价和对学习小组的评价两部分。个人评价要注重个人在协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个人在协作过程中的态度、能力和贡献,除教师评价外,还可组织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评价应包括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两个方面,评价方法包括小组自评、教师评价和组间互评等。
2.4协作学习总结
总结阶段是协作学习任务的结束阶段,在总结阶段,各个小组对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收获进行归纳,教师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和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提高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梳理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
2.5评价与反思
协作学习任务结束后,教师应进行评价和反思。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着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完善知识结构;在进行学习反思时,学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问题和经验,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协作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发现协作学习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团体认知、协作技能、社会技能,促进学习绩效最优化,但是协作学习的学习质量容易受资源和教师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不够,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目标难以全面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