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与《环球邮报》国际新闻比较研究

来源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国际新闻报道和传播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本文通过检验中国的《环球时报》和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这两份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的主流报纸以及其网络版本。试图研究互联网的出现是否较传统的报纸媒体而言,真正地扩大了国际新闻报道所涵盖的国际地理范围,真正实现了国际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而一改通过以往传统媒体报道所存在的“不平衡性”的局面。虽然地理范围扩大了.但是国际新闻传播的不平衡性仍旧存在,并且,这两份报纸对于国际新闻的报道都非常依赖于国际通讯社。
其他文献
随着现实主义哲学、知识社会学、认知发展等相关理论的兴起,人们对于学习和评价的理解逐渐转向人本主义。它总体表现为七个特征:(1)所有学生都可以学习;(2)学习内容指向高层次思考与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其构建获得了系统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都市圈理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等学科和理论从
文综高考政治学科总复习看似不着边际,有点像过草地,望去茫茫一片。其实,越是像过草地,越要求摸准路径。只有摸准路径,才能提高复习实效。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写作训练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学生面对课堂作文命题(教材中的作文题或考试中的作文题),往往搜索枯肠,难以落笔成篇,完成后也可能是千篇一律、贫乏枯燥,场面十分萧条;另一方面,不作题材、体裁限制的各种随笔、散记却是异彩纷呈、语言鲜活、个性鲜明,极为繁荣。这萧条与繁荣的对照说明:指导学生的写作,只有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规律,把握他们的写作心态,使作文命题达到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隐逸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隐逸情结”,由这种古朴的情结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隐逸文化”。这种文化以老庄 “无为”、“无用”的道家思想为哲学根底,“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来独往”;又夹杂儒家的某些思想,如“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后来又加入了佛家尤其是禅家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的心理活动流畅,他们的认识则全面而深刻,思维敏捷而灵活,记忆准确而牢固,收效丰实而显著。反之,如果学生的心理活动失调或失衡、不畅或受阻,则他们的认识就模糊,思维就迟钝,学习效率就低下。在笔者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的十几年中,存在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一旦没有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最后便成为了英语学习的学困生。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坚持“以
人力资源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间的运行机理如下:①职业教育发展定位要紧密围绕“三化同步”战略视野中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和类型,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②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要
一、引言    探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实施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形成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活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将探究性学习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了一门新增的必修课。但观察发现,受单一评价制度和功利目的的驱动,部分学校的学生探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尚不乐观。主要表现为:(1)探究性学习课
“双元制”是德国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目前,我校已将“产学研结合”列为教学的基本途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德国“双元制”教
以实验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化学学科重要特点,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的规律。把握实验教学时机,事半功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所谓实验教学时机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实验方法获得最佳教学效能的一种机遇。教学时机普遍存在,对实验教学时机的把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营造情境,创设实验教学时机,唤起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