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剧性是戏剧作品最根本的特质,在戏剧创作中戏剧性的呈现方式并无定式,无论是外显的戏剧性抑或是内化的戏剧性,只要能成功地引发观众内心的震荡,就足以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关键词:戏剧性;外显;内化;经典
戏剧通过对故事的表演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戏剧艺术的最根本的特质就在于其戏剧性。所谓戏剧性,通常被认为是戏剧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以及演员的现场表演在某种意义上超越生活本来的样态,包含夸张、巧合,甚至传奇、荒诞的成分,以便对观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觉得这出戏中确实有某种值得看的东西。
以《雷雨》为例,作为中国现代戏剧作品中最成功的典范,其情节结构和人物设置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纯粹戏剧性。剧中人物的极端性格十分突出,最典型的无疑是蘩漪,她的身上有“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曹禺说她“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里,她的胆量里,她的狂热的思想里,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忽然来的力量里”。她对周萍的爱不顾一切,为了爱她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放弃作为女人最神圣的母亲的身份,她对周萍高喊:“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也是一个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当她跟踪周萍到四凤家看到了窗里拥抱的两个人,“她像个死尸,任着一条一条的雨水向散乱的头发上淋她。痉挛地不出声地苦笑,泪水留到眼角下”,大爱瞬间转成大恨,她立刻实施了复仇的计划,从外面锁上了窗,引发了最终的雷暴。看似软弱无能犹疑不定的周萍性格中其实也有极端的一面,从外表上看他有“极冲动而敏锐的红而厚的嘴唇”,他的内心也充满了原始人生活中所有的那种“蛮力”,在为本能驱使的时候他内心的怨毒、暴戾历历可见。甚至天真善良的周冲也有着异于常人之处,他爱四凤,想供她读书,向往带着她“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他永远沉醉在梦幻之中,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不仅人物性格充满戏剧性,情节设置上更是充满了各种离奇的巧合。曹禺严格遵循了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创作准则,出于时间、地点、情节上高度一致的需要,在周朴园的家里,一天之内,所有的这些人物汇聚一堂,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如同雷电一般轰轰烈烈地燃烧了一遍,不留任何余地:带着对新生活美好憧憬的年轻人,特别是对死亡毫无准备的周冲和四凤死了,最最生无可恋的蘩漪和鲁侍萍却活着。这样戏剧化的安排无法不令人动容,充满了古希腊悲剧的意味。然而曹禺本人对这部作品并不满意,他讨厌它“太像戏了”。
另有一些戏剧大家,例如曹禺特别推崇的契诃夫,他的剧作风格却与《雷雨》截然不同,几乎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翻版,没有奇奇怪怪与众不同的主人公,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摄人心魄的刺激场面,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戏剧性,但“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曹禺如是说。契诃夫的很多作品都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更不用说激动人心的高潮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全剧几乎找不到明显的戏剧冲突,仿佛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大意,然而其中琐碎繁杂枝枝杈杈的情节又让人觉得没那么简单。例如《万尼亚舅舅》:谢列布里亚科夫教授和他的新夫人叶琳娜到万尼亚舅舅的庄园里住了一阵,然后离开了,万尼亚依然辛苦劳作,并承诺像从前一样汇钱给教授,苏尼亚还在庄园里操持,从开始到结束貌似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改变。当然因为叶琳娜的美貌,其间在庄园里引起了万尼亚和医生阿斯特罗夫的倾慕,连同默默爱恋着医生的苏尼亚,四个人之间产生了一段感情上的纠葛。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一样的温和平静:叶琳娜没有主动引诱过谁,她只是不拒绝别人的感情;苏尼亚觉得叶琳娜是她的情敌,可是她也照样会向她吐露心事。全局唯一略带戏剧性的一幕是万尼亚拿枪打教授,可是最后并没击中,还是开玩笑似的以妥协告终。可是真的什么都没改变吗?教授和叶琳娜的闯入改变了万尼亚、苏尼亚和医生的内心世界,万尼亚发现自己之前崇拜的教授是个骗子,感到之前二十五年的辛苦劳作失去了意义;因为医生沉迷于叶琳娜的美貌,致使苏尼亚六年来埋藏在心底的爱情落空了,而这曾是她生命意义的所在;医生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美的空形,也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也不会再爱别人了,“我老早就一个人都不爱了”。所以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之下这部作品的戏剧性实则非常丰富,它的戏剧性不存在于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而是存在于人物的内心和思想中,且戏剧化的冲突无处不在,异常强烈。叶琳娜勸万尼亚让这个家庭和睦些的时候,万尼亚说“可是你先劝劝我,让我跟自己先和睦起来吧”,课件内心的冲突的激烈已经使自己无法跟自己共处了。剧作的结尾处苏尼亚对万尼亚说“我们,万尼亚舅舅,要活下去”,她不断地重复“我有信念”、“我们会有休息的”。生活当然还是会继续下去的,就像西西弗,“在他离开山顶的每个瞬息,在他渐渐潜入诸神巢穴的每分每秒,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推的石头更坚强”,一种强烈的荒诞和悲剧的氛围弥散在空气中。
综上所述,戏剧作品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表面上的“像戏”或“像戏”,但戏剧性始终是戏剧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外显或是内化的戏剧性,只要能给读者观众带来内心的震撼和激荡,就足以成为经典。
参考文献:
[1]朱寿桐.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J].中国社会科学,2013,(1).
[2]白雪.试论契诃夫戏剧冲突的“内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9,5.
[3]曹禺.《雷雨·序》《曹禺文集》第1卷[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15.
作者简介:
陈佳佳,副教授,硕士,江苏省无锡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
关键词:戏剧性;外显;内化;经典
戏剧通过对故事的表演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戏剧艺术的最根本的特质就在于其戏剧性。所谓戏剧性,通常被认为是戏剧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以及演员的现场表演在某种意义上超越生活本来的样态,包含夸张、巧合,甚至传奇、荒诞的成分,以便对观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觉得这出戏中确实有某种值得看的东西。
以《雷雨》为例,作为中国现代戏剧作品中最成功的典范,其情节结构和人物设置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纯粹戏剧性。剧中人物的极端性格十分突出,最典型的无疑是蘩漪,她的身上有“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曹禺说她“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里,她的胆量里,她的狂热的思想里,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忽然来的力量里”。她对周萍的爱不顾一切,为了爱她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放弃作为女人最神圣的母亲的身份,她对周萍高喊:“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也是一个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当她跟踪周萍到四凤家看到了窗里拥抱的两个人,“她像个死尸,任着一条一条的雨水向散乱的头发上淋她。痉挛地不出声地苦笑,泪水留到眼角下”,大爱瞬间转成大恨,她立刻实施了复仇的计划,从外面锁上了窗,引发了最终的雷暴。看似软弱无能犹疑不定的周萍性格中其实也有极端的一面,从外表上看他有“极冲动而敏锐的红而厚的嘴唇”,他的内心也充满了原始人生活中所有的那种“蛮力”,在为本能驱使的时候他内心的怨毒、暴戾历历可见。甚至天真善良的周冲也有着异于常人之处,他爱四凤,想供她读书,向往带着她“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他永远沉醉在梦幻之中,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不仅人物性格充满戏剧性,情节设置上更是充满了各种离奇的巧合。曹禺严格遵循了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创作准则,出于时间、地点、情节上高度一致的需要,在周朴园的家里,一天之内,所有的这些人物汇聚一堂,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如同雷电一般轰轰烈烈地燃烧了一遍,不留任何余地:带着对新生活美好憧憬的年轻人,特别是对死亡毫无准备的周冲和四凤死了,最最生无可恋的蘩漪和鲁侍萍却活着。这样戏剧化的安排无法不令人动容,充满了古希腊悲剧的意味。然而曹禺本人对这部作品并不满意,他讨厌它“太像戏了”。
另有一些戏剧大家,例如曹禺特别推崇的契诃夫,他的剧作风格却与《雷雨》截然不同,几乎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翻版,没有奇奇怪怪与众不同的主人公,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摄人心魄的刺激场面,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戏剧性,但“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曹禺如是说。契诃夫的很多作品都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更不用说激动人心的高潮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全剧几乎找不到明显的戏剧冲突,仿佛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大意,然而其中琐碎繁杂枝枝杈杈的情节又让人觉得没那么简单。例如《万尼亚舅舅》:谢列布里亚科夫教授和他的新夫人叶琳娜到万尼亚舅舅的庄园里住了一阵,然后离开了,万尼亚依然辛苦劳作,并承诺像从前一样汇钱给教授,苏尼亚还在庄园里操持,从开始到结束貌似并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改变。当然因为叶琳娜的美貌,其间在庄园里引起了万尼亚和医生阿斯特罗夫的倾慕,连同默默爱恋着医生的苏尼亚,四个人之间产生了一段感情上的纠葛。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一样的温和平静:叶琳娜没有主动引诱过谁,她只是不拒绝别人的感情;苏尼亚觉得叶琳娜是她的情敌,可是她也照样会向她吐露心事。全局唯一略带戏剧性的一幕是万尼亚拿枪打教授,可是最后并没击中,还是开玩笑似的以妥协告终。可是真的什么都没改变吗?教授和叶琳娜的闯入改变了万尼亚、苏尼亚和医生的内心世界,万尼亚发现自己之前崇拜的教授是个骗子,感到之前二十五年的辛苦劳作失去了意义;因为医生沉迷于叶琳娜的美貌,致使苏尼亚六年来埋藏在心底的爱情落空了,而这曾是她生命意义的所在;医生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美的空形,也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也不会再爱别人了,“我老早就一个人都不爱了”。所以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之下这部作品的戏剧性实则非常丰富,它的戏剧性不存在于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而是存在于人物的内心和思想中,且戏剧化的冲突无处不在,异常强烈。叶琳娜勸万尼亚让这个家庭和睦些的时候,万尼亚说“可是你先劝劝我,让我跟自己先和睦起来吧”,课件内心的冲突的激烈已经使自己无法跟自己共处了。剧作的结尾处苏尼亚对万尼亚说“我们,万尼亚舅舅,要活下去”,她不断地重复“我有信念”、“我们会有休息的”。生活当然还是会继续下去的,就像西西弗,“在他离开山顶的每个瞬息,在他渐渐潜入诸神巢穴的每分每秒,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推的石头更坚强”,一种强烈的荒诞和悲剧的氛围弥散在空气中。
综上所述,戏剧作品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表面上的“像戏”或“像戏”,但戏剧性始终是戏剧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外显或是内化的戏剧性,只要能给读者观众带来内心的震撼和激荡,就足以成为经典。
参考文献:
[1]朱寿桐.戏剧本质体认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化运作[J].中国社会科学,2013,(1).
[2]白雪.试论契诃夫戏剧冲突的“内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9,5.
[3]曹禺.《雷雨·序》《曹禺文集》第1卷[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215.
作者简介:
陈佳佳,副教授,硕士,江苏省无锡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