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亦是实现教育均衡的保障。广州在总结十年教师远程培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由网络学习社区、研修社区、生活社区共同组成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并从资源建设模式、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以推动和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建设。
【关键词】 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远程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16—07
一、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重要的新高度。
在国家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保障,亦是教育均衡的保障。探索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构建与发展模式,以实现宏观统领与微观行动相统一、理论思考与实际践行相结合,更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
广州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在教师远程培训方面起步较早,其体系性的做法在上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广州继续探索构建以培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为中心,以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社区,为全国其他地市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创造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二、现状及问题
广州一向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为顺应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近年来,尤其重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广州市教育局于2001年率先成立“政府主导、电大主办、社会力量参与”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公共服务体系专营机构——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自2003年始,以该中心作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数字化远程培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广州市教育局及12个教育行政部门、26个培训机构及培训基地、市及各区县共14个主管部门、13个培训服务机构100%应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广州市11万中小学教师100%应用远程培训方式完成课程的报名、学习和验证管理;累计培训达130万人次(含面授),远程培训规模达101.6万人次,年度培训规模最高达20.9万人次(见图1),全市教师远程培训参训率达91.9%,培训满意度达85%。
图1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市级面授培训与远程
培训规模对比图(2003-2012年)
在广州,依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实现了教师的全员培训,基本实现城乡培训均衡,全面实现了11万教师由面授向网络远程培训模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培训格局。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笔者也看到,目前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培训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
经过多年的积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已聚集了大量引入或自建的优秀培训资源,2012年可供广大教师选择的远程培训课程达794门。据统计,其中上线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课程约占总课程量的20%。
目前平台上所有培训资源专业分布如下图2所示。
图2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分布图
由图2可看出,培训资源的专业分布并不均衡,专业培训资源缺乏或者“超载”均会给该专业教师带来选择障碍。同时,引入的课程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广州本地教师培训状况不相符合,造成培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二)学习方式单一、缺乏互动
在以远程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中,学员以自主学习为主,学员通过浏览课件、提交作业以及发布一定数量的讨论帖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同侪交流、研讨、反思,参训教师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三)培训过程中缺乏专家的持续引领
学科专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通常只参与资源建设这个环节,以致专家的学科优势只体现在课程内容之中,而在培训期间缺乏专家持续的引领。
(四)缺乏对培训项目有效管理的机制
在已形成的“市-区-校”三级管理体系中,对培训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学校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以及继续教育学时管理。由于远程培训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单位,缺乏培训的系统性,因此难以对培训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建
针对以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远程培训的优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进而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进行重新构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国内专家学者有各种理解,代表性的观点有:唐玉光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升华;朱新卓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1];肖丽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朱玉东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教师一生[3]。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教师是发展中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教师成长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与完善。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态度和理念等三方面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实现。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如图3)。
图3 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图
(二)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的特点,从前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的解读中不难看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强调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4]它包括两个方面:①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包括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技能的提高、专业信心的增强和意识的强化;教师教育包括各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教师专业结构包括观念、知识、能力、态度、动机和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意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内容”和“程度”两个维度来衡量[5]。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多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通过岗前或在职培训进行的,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物质激励和教师自我实现的意愿,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没能得到良好的体现。由此可见,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与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不完善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必须使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自发的、主动性的一种习惯,融入教师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
关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目前学界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第一,让教师参与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计划;第二,个体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要与整个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计划相一致;第三,多给教师提供校内外合作交流的机会。
美国教育部提出,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以下特点[6]:
● 强调个人、组织和学校的共同改进;
● 尊重和培养教师、校长等人的知识和领导能力;
● 对研究和教、学、领导工作进行反思;
● 教师能在学科内容、教学策略、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 提高日常工作中的质疑和改善能力;
● 计划由参与者和促进者共同开发;
● 提供时间和资源;
● 计划是长期的、一致的;
● 评价标准是教师工作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要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指导作用。
综合美国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背景,笔者认为在网络社区环境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以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为重心,同时强调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激发教师的自发性、主动性。
第二,注重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善于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乐于参与“协作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环境,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质疑和反思精神。
第三,强调专业发展的持续性过程,重视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和感悟,不仅满足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等提高的需要,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生活情感方面的需要,使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生活紧密相连。
(三)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与“外部引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自主建构默会的实践性知识,但同时这种“职场式”提高与培训也要有外部专业化的引领。独立于外部的“纯自省”式提高并不是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行为特征。
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它的构成要素又是什么呢?笔者结合近年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经验,对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即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做出如下诠释。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前提下,实现网上学习、网上研修和网络生活等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旨在促进教师成为“完善的人”。它包括教师网络学习社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教师网络生活社区三个主要部分。
1.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为核心,构建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互动交流环境和平台;以教师自我完善为重点,形成“协作学习”的教师网络学习环境。
在这个学习社区中,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引领、教研指导、辅导教师助教、学习委员带动、学员协作学习的课程协作学习机制,还可以实现教师个人自主选学、好友推荐选学,形成课程选学的自主与群体相结合的机制。
可见,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协作学习关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2.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教师网路研修社区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核心,构建互助研修的网络环境;实现市、区、校三级区域研修和自由研修结合,建立教师多元对话机制;构建教师参与研修民主评价机制,在教师群体树立示范应用典范,弘扬主流职业观和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研修社区,能较好地实现市、区、校三级组织的课题研究和主题研修活动组织与管理,实现个人自由发起研修主题和参与研修的管理;基于这样的研修社区,便于民主评价和形成激励机制,自发地树立先进,弘扬和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教师网络研究社区的建立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3.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教工之家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又可称之为“教工之家”。这个社区具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人为本、关心教工”,旨在建设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往环境,教师在这个社区中可以按专业和兴趣爱好等不同标准形成小的社群,可以充分地表达和分享工作、生活经历和感悟,可以进行生活娱乐,如看电影、听音乐、下棋等等;二是以实名为根本,建立真诚可信的人脉关系,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加强朋友之间的联系。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形成教师专业态度和理念具有较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教师网络学习和网络研修社区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是教师释放压力的良好场所。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成如下图4所示。
图4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构成图
四、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
培训模式的转变
培训对象、内容以及媒介的变化是影响远程培训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构建良好的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更要时刻关注这三个因素的变化,以便于形成契合专业发展、拓展研修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新需求,规划了一定周期内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并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完善的研修活动平台。为进一步加速形成新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资源建设模式、培训学习模式、培训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
资源是远程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因而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需要放在首位来进行。新的模式下要实现资源建设的分层、分类和分岗的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建立涵盖中小学所有学段,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针对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建设专项资源,满足不同岗位的教师的需求。
其二,平衡课程资源在各个学科的分布,在保证语文、数学、外语、教育等主要科目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艺术、体育以及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满足各个学科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其三,在资源建设上采取分岗负责制(如图5)。学科专家、一线教师负责内容建设,教育技术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负责美体素材建设,课程制作技术人员负责在网络平台上建设课程,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平台功能的维护。完善各类人员的优化配置,可形成最优化、高效率的资源建设团队。
其四,建立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的机制,对引进的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2011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引进的课程进行了改造、维护和更新,改造内容由专家评审确定,内容改造和技术改造分开进行,内容改造负责课程内容的重新组织,技术改造负责课程的媒体素材设计、平台挂靠。2012年,根据同样的改造机制对本地课程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素材和内容,提高了课程与资源建设标准的契合度。
其五,由课程建设为主转向以培训项目建设为主。在常规继续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开展专项培训的力度,如广州市中小学校长远程专题培训和正在开展的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这些专项培训的开展具有全面性、规模化的特点,既验证了培训资源的适用性,又可以吸收大量的生成性资源。
图5 教师远程培训资源建设模式
(二)学习模式的转变
远程学习模式以自主化、探究式学习为主,但在以中小学教师为培训对象的远程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突出远程学习的探究性和协作性,充分给予教师交流、合作的空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每一位参训教师都提供了个人中心,教师可通过个人中心选择进入不同的网络社区,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
学员参与研修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案例研讨、互助答疑、专家话题、培训日志、上传资源与评论等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研修工具,各区县学员都可以进行交流并可以得到辅导教师和专家的及时指导。
1. 案例分析类
针对章节内容设置案例主题,及时促进学员总结与反思。
2. 专家话题类
专家视角分析问题,引领学员针对幼儿教育领域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3. 培训日志
自由探讨社区,“培训反思”、“教学交流”、“教研探讨”、“生活杂感”四类日志齐头并进,构建自我研修空间。
4. 共享资源与讨论
上传本土化优秀资源,专家、辅导教师、学员共同分析与探讨,挖掘资源价值,推广资源应用范围。
5. 培训反思与总结
总结自身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辅助工具类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小纸条”功能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的异步交流功能,ee教育发挥集成性功能,电子白板、讨论组、共享空间等提供全方位教研工具。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的远程培训往往会造成受训者学习方向的迷失,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解决,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从2011年起,在培训课程中引入辅导教师和专家两个角色。由辅导教师管理班级学习进度,解答学员问题,专家引领网络社区研修话题,在线值班答疑,构建了完整的网络研修体系,如下图6所示。
图6 网络研修体系图
1. 辅导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课程辅导老师由高校教师或中小学骨干教师担任,培训期间以多个人性化的指标考核辅导教师的绩效,督促辅导教师完成自己的工作。下图7为辅导教师绩效考核示意图。 图7 辅导教师绩效考核示意图
2. 专家库建设
建立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从骨干教师中选拔而来,教师可在个人中心申请成为专家,通过专家组审核后,即可加入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可担任课程辅导教师或课程专家。
3. 专家任务
课程专家每日在线值班,发布研讨话题,解答学员疑问,点评优秀资源和作业,引领研修方向。定期组织专家在线答疑,通过视音频互动的方式,实现学员与专家的“零”距离互动。下图8所示为专家工作平台。
图8 专家工作平台示意图
(四)管理模式的转变
广州市为了强化教师培训内涵发展,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完善评估体系,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从2012年开始开展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管理。广州市专门建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管理平台,以信息化为主要方式进行专项培训项目管理,旨在强化培训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培训管理效益,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培训业务统筹指导和绩效评价等提供有效参考。
一个培训项目,从申报、审核、开展、评价到结束,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培训机构、管理部门、学员、专家,其所有工作均在专项管理平台上完成(如图9)。同时,对培训项目的绩效评价也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机构自评(在线填写自评考核表)、学员评价(在线填写调查问卷)、专家组评价(在线填写绩效评审表)。市教育局将在每个教师继续教育周期中组织评定和奖励优秀培训项目,并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施教机构继续申请专项培训项目的重要依据。
图9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培训流程图
五、结束语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国培计划”是国家层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而启动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强调按需施训、量身订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并面向全国组织有实践经验、有水平的师资力量,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等显著特点。
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广州远程教育中心,整合省内外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和资源,与全国40多所部属重点师范院校、211师范院校和省级电教馆等机构同台竞争,成功申报了“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教师司函[2012]51号),成为2012年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全国16家培训机构之一,并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安排承担了“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之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任务,对来自福建、江西、重庆、云南等四省(直辖市)的7,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远程培训。目前该项培训已圆满结束并获得行内外一致好评。
“国培计划(2012)”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成功申报与圆满完成,无疑为广州市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注入了一股动力,在提升网络平台支持与服务能力、研发岭南特色课程、注重培训实效性、精细化培训管理、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等方面提供大量实践经验与参照标准,为2012年广州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模范先锋与保驾护航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教师远程培训已是当今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从客观条件来看,都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条件,而广州市在十年教师远程培训实践中,力求共享资源、创造机会、扩大规模,不断总结并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
笔者期望本文对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的资源建设、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总结,能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建设、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玉光.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外国教育资料,1999,(6):39.
[2] 朱新卓. “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
[3] 肖丽萍.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 中国教育学刊,2002,(5):56-57.
[4] 朱玉东. 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 教育科学研究,2003,(11):26-28.
[5] 叶澜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26.
[6]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Office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Improvement: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andMultilevel Analysis [0L].Feband Teacher Commitment:A.1997.
责任编辑 池 塘
【关键词】 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远程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16—07
一、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重要的新高度。
在国家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保障,亦是教育均衡的保障。探索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构建与发展模式,以实现宏观统领与微观行动相统一、理论思考与实际践行相结合,更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
广州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在教师远程培训方面起步较早,其体系性的做法在上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广州继续探索构建以培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为中心,以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社区,为全国其他地市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创造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二、现状及问题
广州一向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为顺应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近年来,尤其重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广州市教育局于2001年率先成立“政府主导、电大主办、社会力量参与”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公共服务体系专营机构——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自2003年始,以该中心作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数字化远程培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广州市教育局及12个教育行政部门、26个培训机构及培训基地、市及各区县共14个主管部门、13个培训服务机构100%应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广州市11万中小学教师100%应用远程培训方式完成课程的报名、学习和验证管理;累计培训达130万人次(含面授),远程培训规模达101.6万人次,年度培训规模最高达20.9万人次(见图1),全市教师远程培训参训率达91.9%,培训满意度达85%。
图1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市级面授培训与远程
培训规模对比图(2003-2012年)
在广州,依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实现了教师的全员培训,基本实现城乡培训均衡,全面实现了11万教师由面授向网络远程培训模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培训格局。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笔者也看到,目前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培训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
经过多年的积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已聚集了大量引入或自建的优秀培训资源,2012年可供广大教师选择的远程培训课程达794门。据统计,其中上线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课程约占总课程量的20%。
目前平台上所有培训资源专业分布如下图2所示。
图2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分布图
由图2可看出,培训资源的专业分布并不均衡,专业培训资源缺乏或者“超载”均会给该专业教师带来选择障碍。同时,引入的课程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广州本地教师培训状况不相符合,造成培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二)学习方式单一、缺乏互动
在以远程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中,学员以自主学习为主,学员通过浏览课件、提交作业以及发布一定数量的讨论帖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同侪交流、研讨、反思,参训教师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三)培训过程中缺乏专家的持续引领
学科专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通常只参与资源建设这个环节,以致专家的学科优势只体现在课程内容之中,而在培训期间缺乏专家持续的引领。
(四)缺乏对培训项目有效管理的机制
在已形成的“市-区-校”三级管理体系中,对培训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学校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以及继续教育学时管理。由于远程培训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单位,缺乏培训的系统性,因此难以对培训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建
针对以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远程培训的优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进而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进行重新构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国内专家学者有各种理解,代表性的观点有:唐玉光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升华;朱新卓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1];肖丽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朱玉东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教师一生[3]。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教师是发展中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教师成长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与完善。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态度和理念等三方面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实现。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如图3)。
图3 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图
(二)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的特点,从前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的解读中不难看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强调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4]它包括两个方面:①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包括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技能的提高、专业信心的增强和意识的强化;教师教育包括各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教师专业结构包括观念、知识、能力、态度、动机和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意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内容”和“程度”两个维度来衡量[5]。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多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通过岗前或在职培训进行的,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物质激励和教师自我实现的意愿,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没能得到良好的体现。由此可见,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与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不完善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必须使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自发的、主动性的一种习惯,融入教师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
关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目前学界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第一,让教师参与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计划;第二,个体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要与整个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计划相一致;第三,多给教师提供校内外合作交流的机会。
美国教育部提出,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以下特点[6]:
● 强调个人、组织和学校的共同改进;
● 尊重和培养教师、校长等人的知识和领导能力;
● 对研究和教、学、领导工作进行反思;
● 教师能在学科内容、教学策略、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 提高日常工作中的质疑和改善能力;
● 计划由参与者和促进者共同开发;
● 提供时间和资源;
● 计划是长期的、一致的;
● 评价标准是教师工作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要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指导作用。
综合美国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背景,笔者认为在网络社区环境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以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为重心,同时强调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激发教师的自发性、主动性。
第二,注重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善于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乐于参与“协作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环境,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质疑和反思精神。
第三,强调专业发展的持续性过程,重视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和感悟,不仅满足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等提高的需要,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生活情感方面的需要,使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生活紧密相连。
(三)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与“外部引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自主建构默会的实践性知识,但同时这种“职场式”提高与培训也要有外部专业化的引领。独立于外部的“纯自省”式提高并不是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行为特征。
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它的构成要素又是什么呢?笔者结合近年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经验,对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即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做出如下诠释。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前提下,实现网上学习、网上研修和网络生活等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旨在促进教师成为“完善的人”。它包括教师网络学习社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教师网络生活社区三个主要部分。
1.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为核心,构建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互动交流环境和平台;以教师自我完善为重点,形成“协作学习”的教师网络学习环境。
在这个学习社区中,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引领、教研指导、辅导教师助教、学习委员带动、学员协作学习的课程协作学习机制,还可以实现教师个人自主选学、好友推荐选学,形成课程选学的自主与群体相结合的机制。
可见,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协作学习关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2.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教师网路研修社区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核心,构建互助研修的网络环境;实现市、区、校三级区域研修和自由研修结合,建立教师多元对话机制;构建教师参与研修民主评价机制,在教师群体树立示范应用典范,弘扬主流职业观和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研修社区,能较好地实现市、区、校三级组织的课题研究和主题研修活动组织与管理,实现个人自由发起研修主题和参与研修的管理;基于这样的研修社区,便于民主评价和形成激励机制,自发地树立先进,弘扬和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教师网络研究社区的建立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3.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教工之家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又可称之为“教工之家”。这个社区具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人为本、关心教工”,旨在建设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往环境,教师在这个社区中可以按专业和兴趣爱好等不同标准形成小的社群,可以充分地表达和分享工作、生活经历和感悟,可以进行生活娱乐,如看电影、听音乐、下棋等等;二是以实名为根本,建立真诚可信的人脉关系,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加强朋友之间的联系。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形成教师专业态度和理念具有较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教师网络学习和网络研修社区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是教师释放压力的良好场所。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成如下图4所示。
图4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构成图
四、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
培训模式的转变
培训对象、内容以及媒介的变化是影响远程培训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构建良好的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更要时刻关注这三个因素的变化,以便于形成契合专业发展、拓展研修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新需求,规划了一定周期内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并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完善的研修活动平台。为进一步加速形成新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资源建设模式、培训学习模式、培训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
资源是远程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因而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需要放在首位来进行。新的模式下要实现资源建设的分层、分类和分岗的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建立涵盖中小学所有学段,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针对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建设专项资源,满足不同岗位的教师的需求。
其二,平衡课程资源在各个学科的分布,在保证语文、数学、外语、教育等主要科目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艺术、体育以及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满足各个学科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其三,在资源建设上采取分岗负责制(如图5)。学科专家、一线教师负责内容建设,教育技术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负责美体素材建设,课程制作技术人员负责在网络平台上建设课程,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平台功能的维护。完善各类人员的优化配置,可形成最优化、高效率的资源建设团队。
其四,建立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的机制,对引进的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2011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引进的课程进行了改造、维护和更新,改造内容由专家评审确定,内容改造和技术改造分开进行,内容改造负责课程内容的重新组织,技术改造负责课程的媒体素材设计、平台挂靠。2012年,根据同样的改造机制对本地课程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素材和内容,提高了课程与资源建设标准的契合度。
其五,由课程建设为主转向以培训项目建设为主。在常规继续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开展专项培训的力度,如广州市中小学校长远程专题培训和正在开展的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这些专项培训的开展具有全面性、规模化的特点,既验证了培训资源的适用性,又可以吸收大量的生成性资源。
图5 教师远程培训资源建设模式
(二)学习模式的转变
远程学习模式以自主化、探究式学习为主,但在以中小学教师为培训对象的远程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突出远程学习的探究性和协作性,充分给予教师交流、合作的空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每一位参训教师都提供了个人中心,教师可通过个人中心选择进入不同的网络社区,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
学员参与研修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案例研讨、互助答疑、专家话题、培训日志、上传资源与评论等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研修工具,各区县学员都可以进行交流并可以得到辅导教师和专家的及时指导。
1. 案例分析类
针对章节内容设置案例主题,及时促进学员总结与反思。
2. 专家话题类
专家视角分析问题,引领学员针对幼儿教育领域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3. 培训日志
自由探讨社区,“培训反思”、“教学交流”、“教研探讨”、“生活杂感”四类日志齐头并进,构建自我研修空间。
4. 共享资源与讨论
上传本土化优秀资源,专家、辅导教师、学员共同分析与探讨,挖掘资源价值,推广资源应用范围。
5. 培训反思与总结
总结自身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辅助工具类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小纸条”功能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的异步交流功能,ee教育发挥集成性功能,电子白板、讨论组、共享空间等提供全方位教研工具。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的远程培训往往会造成受训者学习方向的迷失,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解决,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从2011年起,在培训课程中引入辅导教师和专家两个角色。由辅导教师管理班级学习进度,解答学员问题,专家引领网络社区研修话题,在线值班答疑,构建了完整的网络研修体系,如下图6所示。
图6 网络研修体系图
1. 辅导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课程辅导老师由高校教师或中小学骨干教师担任,培训期间以多个人性化的指标考核辅导教师的绩效,督促辅导教师完成自己的工作。下图7为辅导教师绩效考核示意图。 图7 辅导教师绩效考核示意图
2. 专家库建设
建立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从骨干教师中选拔而来,教师可在个人中心申请成为专家,通过专家组审核后,即可加入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可担任课程辅导教师或课程专家。
3. 专家任务
课程专家每日在线值班,发布研讨话题,解答学员疑问,点评优秀资源和作业,引领研修方向。定期组织专家在线答疑,通过视音频互动的方式,实现学员与专家的“零”距离互动。下图8所示为专家工作平台。
图8 专家工作平台示意图
(四)管理模式的转变
广州市为了强化教师培训内涵发展,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完善评估体系,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从2012年开始开展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管理。广州市专门建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管理平台,以信息化为主要方式进行专项培训项目管理,旨在强化培训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培训管理效益,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培训业务统筹指导和绩效评价等提供有效参考。
一个培训项目,从申报、审核、开展、评价到结束,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培训机构、管理部门、学员、专家,其所有工作均在专项管理平台上完成(如图9)。同时,对培训项目的绩效评价也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机构自评(在线填写自评考核表)、学员评价(在线填写调查问卷)、专家组评价(在线填写绩效评审表)。市教育局将在每个教师继续教育周期中组织评定和奖励优秀培训项目,并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施教机构继续申请专项培训项目的重要依据。
图9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培训流程图
五、结束语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国培计划”是国家层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而启动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强调按需施训、量身订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并面向全国组织有实践经验、有水平的师资力量,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等显著特点。
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广州远程教育中心,整合省内外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和资源,与全国40多所部属重点师范院校、211师范院校和省级电教馆等机构同台竞争,成功申报了“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教师司函[2012]51号),成为2012年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全国16家培训机构之一,并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安排承担了“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之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任务,对来自福建、江西、重庆、云南等四省(直辖市)的7,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远程培训。目前该项培训已圆满结束并获得行内外一致好评。
“国培计划(2012)”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成功申报与圆满完成,无疑为广州市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注入了一股动力,在提升网络平台支持与服务能力、研发岭南特色课程、注重培训实效性、精细化培训管理、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等方面提供大量实践经验与参照标准,为2012年广州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模范先锋与保驾护航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教师远程培训已是当今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从客观条件来看,都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条件,而广州市在十年教师远程培训实践中,力求共享资源、创造机会、扩大规模,不断总结并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
笔者期望本文对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的资源建设、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总结,能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建设、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玉光.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外国教育资料,1999,(6):39.
[2] 朱新卓. “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
[3] 肖丽萍.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 中国教育学刊,2002,(5):56-57.
[4] 朱玉东. 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 教育科学研究,2003,(11):26-28.
[5] 叶澜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26.
[6]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Office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Improvement: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andMultilevel Analysis [0L].Feband Teacher Commitment:A.1997.
责任编辑 池 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