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花鸟画图式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工笔花鸟画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突破传统,画家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品。实现中国花鸟画的繁荣。只有关注当代人的精神,真正关心和投入现实生活,遵守艺术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当代花鸟画家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自然,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肩负起社会责任。
  【关键词】:图式;工笔花鸟;传统;创新
  1.对图式的理解
  1.1图式的含义
  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创作出一种表现形式,视觉、听觉、及想象的知觉形式,能将人的本质呈现出来。伊曼纽尔·康德在1781年《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图式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图式是用来指示替丁的概念、事物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属于先验的范畴。从以上观点中我们可以得知,图式是指一个艺术家经常运用并形成的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样式,它是物象的視觉形象和心理意志的体现。
  图式不仅包括画面构图、色彩、造型、形式特征,深层次的探究,作者内心情感的表现,作者借助图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图式的内容和内涵表现在外在表现特征和内在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图式是控制主体对外界环境刺激而作出的变化,具有暂时和可变性。我们从艺术作品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审美特点、个人的性格爱好、思想意志等,也是图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1.2工笔花鸟画图式
  中国画发展历史悠久,对已图式的理解,南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是中国图式最早的人世,东晋的顾恺之提出“置陈布势”的说法,意思是指出画面形象的位置不能任意填塞、罗列,应根据事物客观规律经营安排。根据画家自己的主观意图和审美意象对物象进行主观布置、空间安排。呈现心中意境。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这是古代画家对图式最初的理解,被历代画家沿用。但这并未指出“图式”的真正涵义。“图式”是西方引进的术语中国画的图式是“构建画面的元素以及各个元素之间的组成关系,涉及到表现画面的形式语言、造型方式;画面内部的组织结构、空间关系;图式与元素的换位互异和呈现样式”这不仅是中国画图示的表述也适用于工笔画范畴,工笔画中图式包括造型、线条、构图、色彩、空间等因素,开拓新的审美领域,画家从“梅兰竹菊”等绘画题材转向反应现实生活和作者心境的题材上来.
  2.当代语境下工笔花鸟画图式转变的原因
  2.1社会经济文化冲击
  我们处的这个时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要会向着更高级的和更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发展。艺术家创造艺术的方向也转入了日常的生活中,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艺术和生活逐渐融为一体。
  二十世纪上半叶,新思潮的冲击,打破了传统画的封闭圈。1920年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中有力推动了中国画的变革,工笔花鸟画家思想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出现了俞致贞、陈之佛、赵梦朱等大家。中国工笔花鸟画从此拉开了序幕。工笔花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革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序幕。文化也进入了开放的大环境,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工笔花鸟画,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人更加彷徨,无所适从在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艺术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受到大众文化指向影响。
  2.2展示场地与观看角度
  当代花鸟画架徐累曾经说过:“你注意到现在普遍的展览空间了吗?很大的墙面,你得填满啊,至于作品有多少内涵,已经不重要了,首先是占领,这是空间性的艺术”观看方式和展示空间的变化使工笔花鸟不得不改变它的构图模式,以适应展览的大面积墙壁。
  照相机、电视机、电脑等高科技产物的出现,为传统绘画艺术构成危机,画家们也用此技术收集更多的素材,当代社会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各种传播媒介,各种图像借助与电视、电影、网络、印刷、广告等充斥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念和选择。看似人们充满自由,实质上是被图像奴役着。思想缺乏主见,依赖科技手段。
  3.当代艺术语境下工笔花鸟画图式的艺术特点
  从当代工笔花鸟画中可以看出“借古开今”在“外来之传统”中吸取精华,发生着质的变化。继承“传统”不是“僵化不前”,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并非完全僵化过时,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方式。”体现人的视觉感受和精神内涵,透露出传统工笔花鸟画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境界。
  3.1构图形式的拓展
  在开放性、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当代艺术盛行,艺术家探索新图式。一方面立足当代,从新的文化角度适应人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继承“比兴”手法借鉴外来元素,反应当代人情感的作品。
  构成意识的增强,传统工笔画中讲究“起、承、转、合”,强调“势”和“空白”的处理用的是“散点透视法”经营画面。当代工笔讲究黄金分割点,焦点透视,为了适合展厅效果,画面物象更大。构图上更加注重“主观”因素。借鉴平面构成以及“立体构成”原理,注重点线面等构成元素的结合。现代理念是工笔花鸟画新的血液,画家运用‘平行’排列强化势感。
  3.2夸张变形的艺术形象
  “形神兼备”是传统工笔花鸟画家的造型目标《尔雅》说“画,形也。”谢赫在《六法》中曾经提出“应物象形”写生来追求造型的准确,生动,富有神韵,花鸟画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画家深入自然,描摹自然的结果,使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作者情感相结合,历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不同风格。花鸟画的造型没有不写实的变形,也没有不变形的写实“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客观融合的产物。当代工笔花鸟画家通过变形、夸张、高度概括提炼的手法物象变得更加艺术、更有感染力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给观者带来视觉冲击,表现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主观意识。
  3.3多视角、多方位的空间表现
  当代工笔花鸟吸收西方的空间观念,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融入现代意识,将明暗、光影、透视等西方绘画变现手法与中国绘画相结合。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构建新的空间表现图式。色彩表现形式多样新材料、新工具、新观念的传入。艺术家为追求画面的丰富性,更加强调色彩的内涵强调色彩的体积表现力。不少花鸟画家将水粉颜料、丙烯颜料、水彩颜料运用到画面中,传统技法与西方色彩技法相互融合渗透,光与色此时是艺术家关注的重点,为传统工笔花鸟画注入落入新的血液。
  3.4装饰风格体现
  黑格尔称:“以中国画为首的东方艺术为装饰性艺术”中国画从古代就有了裝饰风格,《鹳鱼石斧图》、《人面鱼纹图》都是富有装饰意味的艺术品,当代工笔花鸟画也继承了装饰性这一特点。一方面当代工笔花鸟画设色鲜明有节奏。虚实结合、抽象与具象结合、抒情与实景结合、理性与感性结合。另一方面,当代工笔花鸟画大胆利用夸张变形,利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打散、重叠、构成、重复等现代构成法则,
  4.当代工笔花鸟现状的思考
  当代工笔花鸟图式既要有时代感又不失其传统特色,中西融合的观念在二十世纪出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的倡导下就已经出现。徐悲鸿、林风眠都是当时海龟画派画家,都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徐悲鸿对古代花鸟画的评价最高,因保有写实精神为多,认为“造诣确为古今世界第一者,首推花鸟”,“画中最美之品为花鸟”,花鸟画是“世界艺术园地里一株特别甜美的果树”。他主张“以写实主义为出发点”,“以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复兴中国画和中国花鸟画。他真正将西方的色彩观念引渡到宣纸上来,创立了一种新形势。
其他文献
关于文学、艺术类型的划分,历史上便有很多的见解。有的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来界定,有的又用再现性、表现型来分类。哲学家黑格尔曾对与艺术分了三个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而黑格尔的这种分类法应用在后来的文学类型划分之中就出现了文学的三种类型,其中“现实型”这一类别便是对于黑格尔艺术类型中古典型的改造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缅甸作家玛珊达的现实型文学作品《刨冰爱冰》的译文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与讨论,
期刊
【摘要】: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首次为“游侠”立传,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司马迁选择为游侠立传与“侠”的历史渊源、当时社会状况、其个人命运遭际等密不可分。  【关键词】:司马迁;《游侠列传》;游侠  在历代正史中,《史记》首设《游侠列传》,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司马迁选择为游侠作传,除了因为游侠在西汉已成为一种现象外,也与他的人生遭际及对游侠的理解等有关。  一、司马迁对“游侠”的阐述  韩非
期刊
【摘要】: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山水画写生感知自然界中蕴含的艺术气息,可有效激发自身的创新灵感。  【关键词】:太行山;山水画;艺术气息  与此同时,对创作素材的收集、创作技巧的训练、创作语言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次太行山写生中,使我受益颇多。当我踏上太行山之行的旅途时,内心不可谓是雀跃、激动且充满幻想的。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  汉军已料骑士屈,
期刊
【摘要】:《北迁的季节》是苏丹现实主义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成名作。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小说中“尼罗河”及其叙述者与穆斯塔法两人在特殊语境下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解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以及其作品。  【关键词】:《北迁的季节》 ;语境;符号学  塔依卜·萨利赫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北迁的季节》是他的成名作,自其出版后,阿拉伯文学界和西方媒体曾一再发表评论,一些评论家甚至把它奉为阿拉伯文坛“当
期刊
【摘要】:《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期黄门令史游所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童蒙识字课本。在此之前,最早被记载的童蒙课本是西周周宣王时期所做的《史籀篇》。至秦代,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等著作都是古老的识字课本。汉字反映了先民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包含着他们对世界隐喻式的体验。《急就篇》一书涵盖人名姓氏、农业饮食、服饰器用等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对研究汉代的风俗习惯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期刊
【摘要】:《影的告别》是《野草》中的第二首散文诗,文章通过写影子脱离形的过程揭示了灵魂深处的彷徨无助。学界历年来较多的关注《影的告别》中影与形的关系问题,在《影的告别》中,鲁迅先生巧妙的把自己的内心以及灵魂比喻成影,备受现实生活环境折磨的苦难比喻成“形”。通过影的独白,灵魂深处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彷徨再次被揭露出来。  【关键词】:鲁迅;《野草》;形与影  一、沉睡的影  在《影的告别》中,以诗
期刊
【摘要】:《围城》是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讽刺小说。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中,英文版( Fortress Besieged)由美国作家兼翻译家珍妮·凯利译出初稿,再经美国学者茅国权审阅、润色、排序和注释,出版后受到热烈欢迎。本文通过对《围城》译本的分析,旨在通过接受美学角度对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接受美学;《围城》;翻译策略  一、引言  《围城》
期刊
张洁小说《无字》是对一个世纪的中国妇女命运的总结,审视作品中几代人物,尤其是女性的命运,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背景上,展开了女性生命历史的追溯,在描摹人物的坎坷人生中表达出对生命的体味、对生活和命运的感悟。在这部长达八十万字的三卷本长篇中,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从离婚后进入精神病院的吴为的惨状开始,追诉吴为、胡秉宸、白帆三人的复杂关系及胡秉宸的经历;二是与前一线索交叉并行的,讲述墨荷、叶莲
期刊
【摘要】:余秀华的诗歌在创作的过程颇引人关注,她用极具穿透力的语言展现了底层乡村女性的生活经验。本文将基于对余秀华诗歌的剖析,通过其自身境遇,生活环境等因素,在底层女性的苦难中,寻找行吟在生命深处的余秀华。  【关键词】:女性;疼痛;底层;苦难;美  余秀华,一个女性的残疾的底层诗人,笔者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在于她诗歌所包含的特征,蕴含在心中的女性的力量,身体上的疼痛,来自底层的生活环境,正是这些塑
期刊
【摘要】:《琵琶记》作为中国南戏之祖,主要讲述了蔡伯喈,赵五娘和牛小姐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故事以蔡伯喈在新婚之期被逼进京赶考为开端,高中状元后又与牛小姐另结新婚,而后赵五娘寻夫发展至故事的高潮,终以大团圆结束故事。看似圆满,团圆背后却隐藏着人物的各色悲剧与心酸,更折射出全剧的深刻主题。  【关键词】:悲剧性;团圆;婚姻;悲苦  “秋灯鸣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