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琵琶记》看大团圆结局下的悲剧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琵琶记》作为中国南戏之祖,主要讲述了蔡伯喈,赵五娘和牛小姐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故事以蔡伯喈在新婚之期被逼进京赶考为开端,高中状元后又与牛小姐另结新婚,而后赵五娘寻夫发展至故事的高潮,终以大团圆结束故事。看似圆满,团圆背后却隐藏着人物的各色悲剧与心酸,更折射出全剧的深刻主题。
  【关键词】:悲剧性;团圆;婚姻;悲苦
  “秋灯鸣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作眼儿看。”
  《琵琶记》作为中国戏曲中的经典名著,是由元代剧作家高明所作。全局共四十二出,通过对蔡伯喈,赵五娘和牛小姐的爱情故事的描写,歌颂了他们凄苦缠绵的爱情。另一方面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宣扬了人性之美,表现了作者对于主人公持守真情的高尚品德的赞叹。
  作为南戏之祖,《琵琶记》以一种和谐圆满的方式给全剧画上了句点。纵使过程无限辛酸,或进退两难,或孤枕难眠,或忠孝难保,或大义凌然,但结局总归是团圆。蔡伯喈忠孝终保双全,赵贞女苦尽终得甜,牛小姐善良明大义,赵双亲含笑可九泉。可歌可泣,可悲可叹。
  似是圆满,掩不住的却是回味的心酸。
  忠孝在心,进退两难
  十载亲灯火,论高才学,休夸斑马。风云太平日,正骅骝欲骋,鱼龙将化。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且尽心甘旨,功名富贵,付之天也。
  作为全剧的关键,蔡伯喈在出场时就注定了其命运的悲剧性。他沉酣六籍,贯串百家,自礼乐名物,诗赋词章,皆能穷尽其妙;他抱经济之奇才,通阴阳之星历。幼儿学,壮而行,行孝于己,责报于天。饮不尽菽水之欢,道不完新婚之恋。却无奈,好合两月,却被逼上求官。
  他亦何尝不想做官。正如每个读书人一样,埋头苦读,习得知识,最终为的都是光耀门楣,达官显贵。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安于现状,沉溺于当下。正如他自己所言:“人生百岁,光阴几何?幸喜爹妈年满八旬,孩儿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当此青春光景,闲居无事,聊具一杯蔬酒,与爹妈称庆则个。”他自满于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的生活。正是:夫妻和顺,父母康宁。于是,求取功名与隐忍与家,便成了他人生的选择之一难。
  自古忠孝两难全。欲取黄卷青灯,换金章紫绶,只恐时光,催人去也难留。高堂称寿,蔡伯喈一方面喜爹妈双全,谢天相佑,另一方面却被迫远离双亲,上京取应。在蔡父看来,“人生须忠孝两全,方是个丈夫。倘得脱白挂绿,济世安民,这才是忠孝两全。”因此,虽愿岁岁年年人常在,却难抵父母共妻相劝求。可道是:一家安乐值钱多,万两黄金尤为贵!
  辞仕难从父命,悲命难握手中。
  情深义重,凄苦人生
  她是仪容雅俊,桃李之姿:却无奈新婚两月,赏芳独自。她是德性幽闲,尽可寄托;却无奈遭亲嫌弃,悲苦度日。赵五娘,一个有贞有烈的悲命女子。
  春梦断,临镜绿云缭乱,闻到才郎游上苑,又添离别叹。骨肉一朝成拆散,可怜难舍拼。二月婚恋,却被迫为爹泪涟,为娘泪涟,为着夫妻上泪涟。狠心被拆散,临走还不忘嘱咐官人“襦衣才换青,快着归鞭,早办回程。十里红楼,休恋着娉婷。”这是一个悲情悲命的女子。
  新婚未久,官人辞家,远赴他乡,独留自己与双亲苦苦盼郎。却不料想“夫妻才两月,一旦成分别。没生公婆甘旨缺,几度思量悲咽。家貧先自艰难,那堪不遇丰年。恁的千辛万苦,苍天也不相怜。”这是一个标准的贤德夫人。她顾全大局,为夫君为公婆,宁愿压抑自己的情感,舍弃自己的幸福。这也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妻子——顺从丈夫,顺从公婆,自我牺牲,为爱不计回报。
  她于丈夫走后独自挑起家中大业。糟糠自咽,呕断心肠。尾巴好粮留给双亲,她偷偷背亲吃糠,她视公婆为己之重任,公婆离世后,她剪发埋葬,十指挖泥,罗裙包土,终于远赴他乡。后又历尽千辛万苦寻得夫君,却不曾想到他却早已另寻他人。
  正如她所吟诵的【苏幕遮】:
  怯山登,愁谁度,暗忆双亲,泪把麻裙渍。回首孤坟何处是,两下萧条,一样愁难诉。玉消容,莲困步,愁寄琵琶,弹罢添凄楚。唯有真容时时顾,憔悴相看,无语栖惶苦。
  纵使笑意满堆积,却难料,悲戚亦悲戚!
  温婉明理,情寄无奈
  作为《琵琶记》中的另一位着力表现的女子,牛小姐对于剧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是庭院深深的温柔女子。仪容娇媚,但却好似美玉无瑕;体态幽闲,却不见半点难勾引的芳心。她如清水般澄澈见低,又像脱胎于绮罗队里却厌繁华之气。怪听笙歌声韵,唯贪针指功夫。爱此清幽,镇白日何曾离绣阁;笑人游冶,傍青春那肯出香闺。她是玉皇殿前掌书仙,一点尘心谪九天。莫怪兰香熏透骨,霞衣曾惹御炉烟。可歌,可叹!
  她出身高贵,知书达理;她性情温柔,家教甚严。她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她对于自己的命运却难掌手中。她的父亲是当朝太师,因此,她的夫君从出生起就注定了是状元且不凡于世。
  她与蔡伯喈的婚姻始于父亲的一厢情愿,更源于父亲的丞相脸面。因为扎根于传统观念,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成了自然而然。父亲叫她嫁于状元郎,她不反对,因为她并没有选择的自由。但是她是有个人的尊严。当父亲的提亲遭到蔡伯喈的反对时,牛丞相不依不饶,但是牛小姐却本能的反对,认为爹爹“忒过分爹行所为,但索强权不顾人议。背飞鸟硬求來谐比翼,隔墙花强扳来做连理。姻缘,还是怎的?”但无奈,拗不过牛丞相的一张脸面。无愿的婚姻就此结合。
  悲命未曾止于开端。当无愿婚姻遇上久久相伴,真情似乎也萌生于其间。“烛影摇红,帘幕瑞烟浮动,画堂中珠围翠拥。妆台对月,下鸾鹤神仙仪从。玉箫声里,一双鸣凤”。“正是门阑多喜气,女婿近乘龙。”“清风明月两相宜,女貌郎才天下奇”。本以为婚姻生活会就此美满,但谁曾想“蓝田日暖玉生烟,似望帝春心托杜鹃,好姻缘翻作恶姻缘”。眼前的如意情郎,却早已是家中有伴。
  琴诉荷池。抚琴舒闷怀,却听得余音转愁烦,似寡鹄孤鸿和断猿,又似别凤乍离鸾。问心事,却道是新弦难拼旧弦。弄得人儿妆零乱,懒去眠。她也曾有过埋怨“教伊怨我,教我怨爹爹”,但事到如今,只能是嫁鸡随鸡,夫唱妇随。面对正妻,她以礼相待,且丝毫没有半点怨言。她坚强隐忍,能够甘居人下,辅居做小。所以才最终促成了“一门旌表”的团圆结局。
  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其中的心酸悲苦也只能自己消化于心中。
  古来喜团圆,却未曾料得,团圆尽后是心酸。《琵琶记》,这个以事件的和谐美满,人物的忠孝两全为结局的经典,在悲喜交加,双线并行的模式中代代流传。“夫唱妇随同归去,一处思量一处悲”。或许,令世人感慨的不仅仅是爱情本身,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人本性的真善和美。是在悲喜过后闪耀在人物身上的高贵品质,是人物自身悲剧命运的投影。
  参考文献:
  真情持守:凄苦缠绵《琵琶记》 门岿、宋义婷著—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3
其他文献
【摘要】: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著作《谈美》论述了与美相关的许多问题。阅读后,我对于移情作用和科学与美这两点有些许想法, 结合这两点谈谈我对美和美学的理解。  【关键词】:《谈美》;移情作用;科学与美  “为什么灵魂寻求美?这是不可问也不可答的。”愛默生这句话道出了我心中对美这个字最直接的想法。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后,我对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想法,也依然有很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地方,心中有些许想法
期刊
关于文学、艺术类型的划分,历史上便有很多的见解。有的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来界定,有的又用再现性、表现型来分类。哲学家黑格尔曾对与艺术分了三个类型,分别是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而黑格尔的这种分类法应用在后来的文学类型划分之中就出现了文学的三种类型,其中“现实型”这一类别便是对于黑格尔艺术类型中古典型的改造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缅甸作家玛珊达的现实型文学作品《刨冰爱冰》的译文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与讨论,
期刊
【摘要】: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首次为“游侠”立传,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司马迁选择为游侠立传与“侠”的历史渊源、当时社会状况、其个人命运遭际等密不可分。  【关键词】:司马迁;《游侠列传》;游侠  在历代正史中,《史记》首设《游侠列传》,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司马迁选择为游侠作传,除了因为游侠在西汉已成为一种现象外,也与他的人生遭际及对游侠的理解等有关。  一、司马迁对“游侠”的阐述  韩非
期刊
【摘要】: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山水画写生感知自然界中蕴含的艺术气息,可有效激发自身的创新灵感。  【关键词】:太行山;山水画;艺术气息  与此同时,对创作素材的收集、创作技巧的训练、创作语言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此次太行山写生中,使我受益颇多。当我踏上太行山之行的旅途时,内心不可谓是雀跃、激动且充满幻想的。  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  汉军已料骑士屈,
期刊
【摘要】:《北迁的季节》是苏丹现实主义作家塔依卜·萨利赫的成名作。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小说中“尼罗河”及其叙述者与穆斯塔法两人在特殊语境下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解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以及其作品。  【关键词】:《北迁的季节》 ;语境;符号学  塔依卜·萨利赫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北迁的季节》是他的成名作,自其出版后,阿拉伯文学界和西方媒体曾一再发表评论,一些评论家甚至把它奉为阿拉伯文坛“当
期刊
【摘要】:《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期黄门令史游所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童蒙识字课本。在此之前,最早被记载的童蒙课本是西周周宣王时期所做的《史籀篇》。至秦代,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等著作都是古老的识字课本。汉字反映了先民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包含着他们对世界隐喻式的体验。《急就篇》一书涵盖人名姓氏、农业饮食、服饰器用等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对研究汉代的风俗习惯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期刊
【摘要】:《影的告别》是《野草》中的第二首散文诗,文章通过写影子脱离形的过程揭示了灵魂深处的彷徨无助。学界历年来较多的关注《影的告别》中影与形的关系问题,在《影的告别》中,鲁迅先生巧妙的把自己的内心以及灵魂比喻成影,备受现实生活环境折磨的苦难比喻成“形”。通过影的独白,灵魂深处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彷徨再次被揭露出来。  【关键词】:鲁迅;《野草》;形与影  一、沉睡的影  在《影的告别》中,以诗
期刊
【摘要】:《围城》是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讽刺小说。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中,英文版( Fortress Besieged)由美国作家兼翻译家珍妮·凯利译出初稿,再经美国学者茅国权审阅、润色、排序和注释,出版后受到热烈欢迎。本文通过对《围城》译本的分析,旨在通过接受美学角度对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接受美学;《围城》;翻译策略  一、引言  《围城》
期刊
张洁小说《无字》是对一个世纪的中国妇女命运的总结,审视作品中几代人物,尤其是女性的命运,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背景上,展开了女性生命历史的追溯,在描摹人物的坎坷人生中表达出对生命的体味、对生活和命运的感悟。在这部长达八十万字的三卷本长篇中,小说情节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从离婚后进入精神病院的吴为的惨状开始,追诉吴为、胡秉宸、白帆三人的复杂关系及胡秉宸的经历;二是与前一线索交叉并行的,讲述墨荷、叶莲
期刊
【摘要】:余秀华的诗歌在创作的过程颇引人关注,她用极具穿透力的语言展现了底层乡村女性的生活经验。本文将基于对余秀华诗歌的剖析,通过其自身境遇,生活环境等因素,在底层女性的苦难中,寻找行吟在生命深处的余秀华。  【关键词】:女性;疼痛;底层;苦难;美  余秀华,一个女性的残疾的底层诗人,笔者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在于她诗歌所包含的特征,蕴含在心中的女性的力量,身体上的疼痛,来自底层的生活环境,正是这些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