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含义:一是语言和文字,二是语言和文学。
在我看来,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是包罗万象的,語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文学的殿堂里感悟美、享受美 ,另外它还肩负着传承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的重任。在语文教育中,字、词、句是基础,因此,生字、词汇、句子是很重要的,如果基础都不扎实的话,上层建筑是难以稳固的。
中学阶段,阅读理解占据了语文教学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不应该以“麻雀解剖式”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指导学生感悟和鉴赏文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切记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唯一的答案,则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育11年,教过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一般、优秀的学生,不管是哪种语文基础知识层次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能力当中都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阅读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用错阅读方法,如选错读物、不合理安排时间 、阅读方式不对。
为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
(一)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要时不时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表达阅读读物后的所得和感悟,比如,我会在平时的讲课中适时地把自己在阅读中看到的优美的有哲理的语句与学生分享,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激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名人轶事,以故事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广泛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是包罗万象的,学生应尽量涉猎各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一些非课本及众多边缘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专门用来摘抄所看过的优美或有哲理的句子或段落,还可以写下看完书后的心得、体会。
我在阅读时,所看的书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喜欢看的内容也比较杂,看过了又容易忘记,因此我会准备多个笔记本,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我用来摘抄的笔记本主要分成这几类:成语俗语、名言警句、妙语佳句、诗词歌赋、地理荟萃、养生杂谈、处世哲学。看到与阅读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用相关的笔记本记录下来,平时有空就会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这样来加深印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无形之中就会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是方方面面的,不管是在和别人聊天交流还是写作应用时都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讲到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时就会以我自己对待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虽然不能保证全部学生能做到,但起码有部分学生做到了。
久而久之,我们可能会意外地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能灵活地运用上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讲过的词句,在写作中能够巧妙灵活地运用一些课外的名言警句等。同时,要多向学生介绍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数量肯定会增加,阅读视野也会随之开阔,阅读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
三、坚持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好习惯伴随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是极为关键的。坚持阅读,在读中思,在思中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好的阅读效果,慢慢地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时要静心,更要专注,不要囫囵吞枣,在理解文章要旨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提出问题,还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询问老师或是查找资料把问题弄懂,还可以在阅读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感悟,用文章的形式把自己的观点完整地表述出来。坚持阅读,形成习惯,随身携带笔记本,把课外阅读时产生的思考、顿悟及时记录下来以便灵活运用。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阅读
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为学生营造自由、丰富、快乐的课外阅读环境,我有一下三点看法。
(一)开放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借阅。同时我们学校还开设有两个图书室,每个班每星期开设两节阅读课,这样来保证学生每周的阅读量。
(二)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分享和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尽量每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指定的名著。我还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大约每隔半个学期就在班上举办一次名著阅读分享会,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把半个学期以来阅读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分享,再从每个小组里推选出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分享,让学生有计划地去阅读并乐于分享。
(三)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建立系统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多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成果分享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演讲比赛”“古诗词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课本剧比赛”,以及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制作书签等课外阅读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者给予充分的肯定、赞美以及奖励。
这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也可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让学生继续坚持更广泛更大量的阅读。
慢慢地,由几个带动一部分,再到大部分,长此以往,班级、学校共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学生能够开心阅读,阅读面扩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相应地,语文成绩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在日后的实际教学中能够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道路上开阔视野。
在我看来,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是包罗万象的,語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文学的殿堂里感悟美、享受美 ,另外它还肩负着传承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的重任。在语文教育中,字、词、句是基础,因此,生字、词汇、句子是很重要的,如果基础都不扎实的话,上层建筑是难以稳固的。
中学阶段,阅读理解占据了语文教学相当重要的地位。教师不应该以“麻雀解剖式”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而是指导学生感悟和鉴赏文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切记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唯一的答案,则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育11年,教过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一般、优秀的学生,不管是哪种语文基础知识层次的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能力当中都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阅读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用错阅读方法,如选错读物、不合理安排时间 、阅读方式不对。
为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
(一)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让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要时不时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表达阅读读物后的所得和感悟,比如,我会在平时的讲课中适时地把自己在阅读中看到的优美的有哲理的语句与学生分享,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激发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名人轶事,以故事的趣味性与知识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广泛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是包罗万象的,学生应尽量涉猎各方面的书籍,多了解一些非课本及众多边缘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专门用来摘抄所看过的优美或有哲理的句子或段落,还可以写下看完书后的心得、体会。
我在阅读时,所看的书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喜欢看的内容也比较杂,看过了又容易忘记,因此我会准备多个笔记本,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我用来摘抄的笔记本主要分成这几类:成语俗语、名言警句、妙语佳句、诗词歌赋、地理荟萃、养生杂谈、处世哲学。看到与阅读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用相关的笔记本记录下来,平时有空就会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这样来加深印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无形之中就会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是方方面面的,不管是在和别人聊天交流还是写作应用时都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讲到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时就会以我自己对待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虽然不能保证全部学生能做到,但起码有部分学生做到了。
久而久之,我们可能会意外地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能灵活地运用上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讲过的词句,在写作中能够巧妙灵活地运用一些课外的名言警句等。同时,要多向学生介绍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数量肯定会增加,阅读视野也会随之开阔,阅读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
三、坚持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好习惯伴随一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效果是极为关键的。坚持阅读,在读中思,在思中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好的阅读效果,慢慢地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时要静心,更要专注,不要囫囵吞枣,在理解文章要旨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提出问题,还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询问老师或是查找资料把问题弄懂,还可以在阅读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感悟,用文章的形式把自己的观点完整地表述出来。坚持阅读,形成习惯,随身携带笔记本,把课外阅读时产生的思考、顿悟及时记录下来以便灵活运用。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阅读
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为学生营造自由、丰富、快乐的课外阅读环境,我有一下三点看法。
(一)开放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借阅。同时我们学校还开设有两个图书室,每个班每星期开设两节阅读课,这样来保证学生每周的阅读量。
(二)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分享和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尽量每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指定的名著。我还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大约每隔半个学期就在班上举办一次名著阅读分享会,先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把半个学期以来阅读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分享,再从每个小组里推选出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分享,让学生有计划地去阅读并乐于分享。
(三)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建立系统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多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成果分享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演讲比赛”“古诗词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课本剧比赛”,以及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制作书签等课外阅读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者给予充分的肯定、赞美以及奖励。
这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也可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让学生继续坚持更广泛更大量的阅读。
慢慢地,由几个带动一部分,再到大部分,长此以往,班级、学校共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学生能够开心阅读,阅读面扩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相应地,语文成绩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在日后的实际教学中能够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道路上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