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已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而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美育的培养必不可少,对小学生而言美育的培养有助于开发小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是小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认识美创造美,同时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小学生审美的培养,也有助于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基于生活实践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參考。
  关键词:小学生   审美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自然、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人们往往生活在“美”的身边,去感觉不到“美”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发现“美”,即审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小学生天性对身边的事和物充满了好奇心,正处于对大自然的探索阶段,通过组织开展审美活动,培养小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美育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
  一、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得到很多的提升。美不是狭隘的、单纯的艺术教育,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美渗透于各学科之中,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依据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小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通过围绕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精心设计审美情景、审美任务和审美活动,也在带动教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化,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喜爱,以此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一)实践活动,启发审美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天性活泼好定,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有计划以及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极具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户外,接触大自然,充分刺激学生的各感官体验,让学生可以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到大自然一切的美好。比如夏季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学校的小花园、操场等地方,让学生直接的借助草绿花红、蓝天白云、旭日斜阳、奇花异草,让学生可以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事物和镜像中,获取更为丰富的审美源泉,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培养自身审美的资源,促使学生深刻感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之美,让学生可以懂得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从而全面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帮助学生养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最大化的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而全面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发展。[1]
  (二)情境教学,深化审美观念
  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学生正确、健康审美观念的树立,只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观,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可以体验美、创造美,有效熏陶学生审美情操,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不断地深化自身的审美观念,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所以在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方法,以直观、清晰、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有效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地深化自身审美观念,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审美能力培养实践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美的课堂情境,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美的感受。比如为学生展示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有效烘托课堂氛围,感染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深化自己在课堂上美的感悟和美的体验,最大化的丰富学生美的情感,让学生逐步的形成一种美的心境、美的感受,进而全面深化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审美素,最终实现小学阶段审美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体现。[2]
  (三)班级文化,促进审美熏陶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关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过程中,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的每个角落都释放美的智慧,有效促进学生的审美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装扮教室,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利用自身特长,通过合作设计和创作,建设班级审美文化,有效唤醒学生的审美精神,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审美之风正吹拂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理,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接受审美熏陶,不断地拓展学生的审美认识,以浓厚的审美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养成,从而让审美教育温润学生的心灵,最终实现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的最优化。[3]
  三、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体系中,需要充分重视渗透审美教育,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审美教育形式,以丰富多元的审美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让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审美能力教学情境之中,让审美能力可以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扎根,最大化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肖延灵.浅谈美育对小学生想象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
  [2]孙建国.坚持德育为先,以美育人[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01).
  [3]寇忠泉,何小波.美育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J].中小学校长.2017(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的教学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单就几何证明题的证明过程而言,学生常常找不到证题思路,无从下笔。因为证明过程逻辑性强,每一步基本上都有合理的推理依据,它不同于代数题型的解法,代数题型的解题过程是根据法则、性质、公式等知识点从头到尾依次完成的。此外,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中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是每一个初中数学
目的 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 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最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 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显然是必要的方式,而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值成长发展期的学生而言,班主任对学生的沟通不仅是在与学生关系的粘合剂,而且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班主任要善于学会与学生沟通,并且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与他人沟通,显示出沟通艺术的真正价值。文章就小学班主任如何使用沟通艺术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沟通艺术;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地理性与人文性的共融一直以来是德育教学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第二课时为例,以挖掘地理课堂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因素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地理中的人文因素,不仅有利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也有利于中学生提升地理素养。  关键词:地理性与人文性;地形图教学;山体部位;德育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解读 
摘要:在当前我国的教育的框架下,语文仍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文化科目。而语文阅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当下的小学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需要。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结合复述教学法拟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高考物理以学科素养为引领,突出学科基础性,依据考试大纲,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学科素养为引领,更加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引导学生夯实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注重了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其中一部分试题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创新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的灵活性,设计了与体育运动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实际
摘要:部编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编写的,被投入了巨大的编写资源,一直备受教育领域的关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不管是从内容还是素材而言,都顺应着时代发展的需求,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内容,随之其教学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部编教材的出发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部编教材理念教学。  关键词: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摘要:游戏教学可以将抽象的英语知识与具体的游戏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本文对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游戏教学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发学生探索英语知识的热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此外,小学英语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抽象性,一些认知和理解能力比
摘要: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有时候,家长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而外出务工,但是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得努力挣钱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同样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教师,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的家长管理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  关键词:对留守学生 有效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父母涌向外地打工,他们当中
摘要: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开展的主要场所。“辅导员”是学生在高校中接触最多的人,其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及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也应重新进行定位。本文针对“新时期辅导员在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展开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教育;大学生管理;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辅导员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