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的“丹书铁券”
说到丹书铁券,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水浒传》中的一回:《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周世宗的后人柴皇城的祖宅被知州的小舅子殷天锡看上了,要搞强拆。柴皇城说:“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诸人不许欺侮……”
小说中柴大官人家的丹书铁券,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周世宗柴荣的心腹大将,世宗驾崩后,他发动陈桥兵变夺了柴氏的江山。宋太祖赵匡胤因为心中有愧,对后代皇帝立了两条铁律:不杀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也就是说,周世宗的后代在大宋享受了可免除死刑的司法特权,这一庄严承诺载入丹书铁券,颁发给柴氏子孙世代相传。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金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故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也称之为“金书铁券”。
丹书铁券源于汉代,创始人为刘邦,但汉代的铁券并不免死。到了后来,一些朝代的开国君王,对一些功勋大臣颁发免死的丹书铁券,以犒赏其跟着皇帝打江山的大功劳。如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对34个人赐以铁券。但是,在“谋逆”大罪前,丹书铁券也不管用。
清代的“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清代特有的称呼。清代的王爵制度不同于明代。明代每一任皇帝,都封太子之外的其他儿子为王,封藩外地,每代有一个人继承王爵。清朝的历代皇帝,也封儿、孙或兄弟为亲王或郡王,但多数是不能继承的,被封王爵者一旦死去,他的爵位代代递减,如降到贝勒,再往下降为贝子、公、将军。
但一些有大功的宗室亲贵,被封为亲王或郡王,则是世袭罔替,王爵可以一直继承下去。也就是说,子孙代代有人可以戴上“王”这个铁帽子。
清初有6位亲王和2位郡王是“铁帽子”,他们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和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到了清代中后期,又增加了4位“铁帽子王”,分别是:雍正帝封对他继承皇位有大功的十三爷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同治年间配合嫂子慈禧太后搞掉肃顺等权臣的奕訢,被赐封和硕恭亲王;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奕譞,被封和硕醇亲王;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铁帽子王”的。
无论获得丹书铁券,还是被赐封“铁帽子王”,只能是极少数权贵。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现存最早的免死金牌
史书上虽屡见“金书铁券”的记载,但真正存世的免死金牌少之又少。唐昭宗颁赐给钱镠的“金书铁券”为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免死金牌,原藏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长乐镇钱氏祠堂,1951年由当地政府移送浙江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钱镠铁券的正面,嵌有唐昭宗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赐给钱镠的爵衔、官职、邑地和种种据以受封的功绩,上嵌金字诏书333字,光彩夺目,文章末尾还不忘信誓旦旦地写道:“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维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维钦哉!”大意是说无论世事怎样变化,哪怕长江、黄河干涸得像一根带子一样窄,泰山、华山变得只有拳头一样大小,我,大唐皇帝李晔都会向你钱镠保证,使你永保荣宠,享受富贵,如果你自身犯了大罪,可以免除9次死罪,子孙后代亦可免除死罪3次,若是犯了一般刑事罪,相关官员不得过问。
钱镠为何能得此重赏?这还得从义胜节度使、唐末大将董昌说起。
钱镠年轻时以贩私盐为生,后参军成为董昌偏将,参与镇压黄巢起义,从无名小兵成长为善战将领。
公元893年,唐廷授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895年,董昌在越州僭越称帝,封钱镠为两浙都将,钱镠不接受,反劝董昌取消帝号,董昌不听。
钱镠将情况上报给唐廷,请兵讨伐。一年后,钱镠攻破越州,斩董昌,平定浙东,战功赫赫。唐廷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兼浙东浙西之地。
为了褒奖和提倡钱镠效力朝廷之举,897年,昭宗遣中使焦楚惶赐其铁券,希望他继续尽忠唐廷。
这其实是唐昭宗的拉拢之策,毕竟钱镠势力那么强大,若是起兵反唐必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钱镠获赐铁券后,倒也十分配合,感激涕零地告诫子子孙孙当以“圣主”为重。
不久,李唐王朝灭亡。吴越地区地狭兵少,实力不足,为了保全自身,钱镠不得不寻求外界支持,善事中原各朝。朱温篡唐后,钱镠向后梁称臣,后唐灭梁,钱镠又对其恪守唐臣臣节。
梁末帝朝时,曾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偏居一隅的钱镠把吴越国打理得井井有条,昭宗所赐铁券被视为国宝藏在王宫之中,世代流传。
北宋建国初期,钱镠之孙钱俶审时度势,向宋纳土称臣。为安抚臣心,宋廷承认钱镠铁券享有原有的优遇和特权,钱氏“举族归于京师”,铁券留在杭州钱氏祖庙内。
绍兴四年,钱镠后裔定居浙江台州,铁券等吴越文物随之迁移。有宋一朝,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高宗曾遣人将钱镠铁券这一前朝遗留下来的免死金牌送至京师,小心把玩。
钱镠铁券在钱氏族人手中世代珍藏传承,抗战爆发后为防止日军掠夺曾藏于深井之底,直至1945年重见天日。新中国成立后,钱氏族人将这件传家宝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摘自《中国剪报》/李崇寒/文)
说到丹书铁券,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水浒传》中的一回:《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周世宗的后人柴皇城的祖宅被知州的小舅子殷天锡看上了,要搞强拆。柴皇城说:“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诸人不许欺侮……”
小说中柴大官人家的丹书铁券,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周世宗柴荣的心腹大将,世宗驾崩后,他发动陈桥兵变夺了柴氏的江山。宋太祖赵匡胤因为心中有愧,对后代皇帝立了两条铁律:不杀柴氏子孙;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也就是说,周世宗的后代在大宋享受了可免除死刑的司法特权,这一庄严承诺载入丹书铁券,颁发给柴氏子孙世代相传。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金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故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也称之为“金书铁券”。
丹书铁券源于汉代,创始人为刘邦,但汉代的铁券并不免死。到了后来,一些朝代的开国君王,对一些功勋大臣颁发免死的丹书铁券,以犒赏其跟着皇帝打江山的大功劳。如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对34个人赐以铁券。但是,在“谋逆”大罪前,丹书铁券也不管用。
清代的“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清代特有的称呼。清代的王爵制度不同于明代。明代每一任皇帝,都封太子之外的其他儿子为王,封藩外地,每代有一个人继承王爵。清朝的历代皇帝,也封儿、孙或兄弟为亲王或郡王,但多数是不能继承的,被封王爵者一旦死去,他的爵位代代递减,如降到贝勒,再往下降为贝子、公、将军。
但一些有大功的宗室亲贵,被封为亲王或郡王,则是世袭罔替,王爵可以一直继承下去。也就是说,子孙代代有人可以戴上“王”这个铁帽子。
清初有6位亲王和2位郡王是“铁帽子”,他们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和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到了清代中后期,又增加了4位“铁帽子王”,分别是:雍正帝封对他继承皇位有大功的十三爷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同治年间配合嫂子慈禧太后搞掉肃顺等权臣的奕訢,被赐封和硕恭亲王;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奕譞,被封和硕醇亲王;庆亲王奕劻,是最后一位被封为“铁帽子王”的。
无论获得丹书铁券,还是被赐封“铁帽子王”,只能是极少数权贵。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现存最早的免死金牌
史书上虽屡见“金书铁券”的记载,但真正存世的免死金牌少之又少。唐昭宗颁赐给钱镠的“金书铁券”为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免死金牌,原藏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长乐镇钱氏祠堂,1951年由当地政府移送浙江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钱镠铁券的正面,嵌有唐昭宗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赐给钱镠的爵衔、官职、邑地和种种据以受封的功绩,上嵌金字诏书333字,光彩夺目,文章末尾还不忘信誓旦旦地写道:“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维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维钦哉!”大意是说无论世事怎样变化,哪怕长江、黄河干涸得像一根带子一样窄,泰山、华山变得只有拳头一样大小,我,大唐皇帝李晔都会向你钱镠保证,使你永保荣宠,享受富贵,如果你自身犯了大罪,可以免除9次死罪,子孙后代亦可免除死罪3次,若是犯了一般刑事罪,相关官员不得过问。
钱镠为何能得此重赏?这还得从义胜节度使、唐末大将董昌说起。
钱镠年轻时以贩私盐为生,后参军成为董昌偏将,参与镇压黄巢起义,从无名小兵成长为善战将领。
公元893年,唐廷授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895年,董昌在越州僭越称帝,封钱镠为两浙都将,钱镠不接受,反劝董昌取消帝号,董昌不听。
钱镠将情况上报给唐廷,请兵讨伐。一年后,钱镠攻破越州,斩董昌,平定浙东,战功赫赫。唐廷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兼浙东浙西之地。
为了褒奖和提倡钱镠效力朝廷之举,897年,昭宗遣中使焦楚惶赐其铁券,希望他继续尽忠唐廷。
这其实是唐昭宗的拉拢之策,毕竟钱镠势力那么强大,若是起兵反唐必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钱镠获赐铁券后,倒也十分配合,感激涕零地告诫子子孙孙当以“圣主”为重。
不久,李唐王朝灭亡。吴越地区地狭兵少,实力不足,为了保全自身,钱镠不得不寻求外界支持,善事中原各朝。朱温篡唐后,钱镠向后梁称臣,后唐灭梁,钱镠又对其恪守唐臣臣节。
梁末帝朝时,曾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偏居一隅的钱镠把吴越国打理得井井有条,昭宗所赐铁券被视为国宝藏在王宫之中,世代流传。
北宋建国初期,钱镠之孙钱俶审时度势,向宋纳土称臣。为安抚臣心,宋廷承认钱镠铁券享有原有的优遇和特权,钱氏“举族归于京师”,铁券留在杭州钱氏祖庙内。
绍兴四年,钱镠后裔定居浙江台州,铁券等吴越文物随之迁移。有宋一朝,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高宗曾遣人将钱镠铁券这一前朝遗留下来的免死金牌送至京师,小心把玩。
钱镠铁券在钱氏族人手中世代珍藏传承,抗战爆发后为防止日军掠夺曾藏于深井之底,直至1945年重见天日。新中国成立后,钱氏族人将这件传家宝捐献给国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摘自《中国剪报》/李崇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