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真实起来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ijiu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在人的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德育能够养成人以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给人们学习知识以正确的方向,是其习得知识的思想保证和学习动力。所以德育不仅可以决定人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而且可以决定人们对知识的应用走向。
  关键词:德育 德育的地位 真实德育
  
  如何将“德育”理论真正的付诸于实践,一直是教育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把人的完整生命纳入道德教育视野,以此来理解德育则是为着每一个生命的丰满、发展与幸福。[1]我们追求的理想德育不是书本知识的转移换位,而是能够唤醒学习者的内心自觉,促使其道德成长,为其终身学习、快乐真实的生活作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是一种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生成的、积淀的,要求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活。其主要依赖于后天环境的教化、熏陶、和规范,这不同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和天赋的才能。衡量一个人是否道德的标准是:个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一、德育的特殊地位
  
  “德育”在“教育”诸成分中的地位,只是把它同“教育”中的其他成分加以比较。由于“美育”、“体育”的实际地位不足以同“德育”比较,所以实际上是把“德育”与“智育”加以比较。[2]智育是给予人们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人们在接受智育的过程中,精神生活也得到了丰富,思想和行为受到了影响。一个无知的人的思想是混乱的,行为是盲目的,更谈不上什么高尚的德性。因此,智育是形成个人品德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样,德育也可以促进智育。德育能够培养人以正确的政治观点,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给人们学习知识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习得知识的思想保证和学习动力。所以德育不仅可以决定人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而且可以决定人们对知识的应用走向。
  早在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就针对“德”与“才”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才标准是:“苟不能得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他的这种选才标准是历史的“正声”,一向为人们所推崇。
  在外国教育史上,比较长的时间内是将德育的概念等同于教育。德国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3]这里很明显的是把教育与德育等同起来,可见,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二、真实“德育”的具体体现
  
  1、于身边的行动体现大德育观
  德育是以德育课程为载体,通过个个阶段的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
  什么是热爱祖国,什么是热爱人民。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地震以后,不论是救灾现场紧张的搜救、转移、安置、治疗和抚慰,还是灾区之外的捐款、全国性的默哀,还是国家领导人的亲临现场指挥,我想,这里所有的善举都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很多天以来,我们浸人了最真实、最强烈、最感人、最受教育的巨大社会氛围,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善良、正义、利他、奉献、责任、爱国、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等美好而动人的情感。[4]所有这些都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淀的德育品质发挥的淋漓尽致。越是在危难的时刻我们越是需要发扬这种高贵的品质,我觉得只有这样,个人安危才能有所保障、家庭幸福才能有所实现、社会和谐才能得到构建。
  2、学生道德成长的体现——内心自觉的唤醒
  真实的德育不同于纯粹理性德育,真实的德育并不是一味地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个体内心自觉得唤醒,包括个体的情绪,个体的感受等等。因此,真实的德育强调学生能够感受生命的真谛,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教育活动本身成为一种人生境界的达成过程”。[5]
  汶川地震后,许多中小学生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精神令人为之动容。某中学的两名女学生互不相识,当得知对方的存在时,她们隔着水泥板互相说话,彼此鼓励坚持下去,为官兵赢得了救援时间;另一名中学生,在暂时没办法将同班同学从水泥板夹缝中救出来的情况下,他手持液体瓶为同学输液以蓄积能量;还有名小学生,得知班里的一位同学不幸离去,看着家长悲痛万分,伤心至极的样子,他主动地帮助家长寻找同学的书包……他们自觉的道德意识和强烈的道德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道德教育给师生的道德成长奠定了重要基础,发挥了学校教育应有的功能。[6]
  
  三、如何让“德育”真实起来
  
  真实德育的价值在于,学生能够将学校传递的正向价值和良好的习惯态度不自觉地外显于现实生活中。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学校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
  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德育的工作方法亦是如此。学校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向学生传递正向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在这个问题上,世界道德教育界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比如在美国,人们为了突破传统的单一价值传递的“美德袋”式的道德教育模式,曾一度认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使其学会在多元文化中进行自主的价值选择,而不必明确提出传递某种正向价值。这在理论上主要以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支持。但经过短短的一二十年的实践之后,就有学者开始对这种道德教育模式提出质疑。一种意见认为,道德判断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当一个人尚不能清醒地、健全地和理智地区分各种价值的时候是无法具备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既然存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背景,那么是否意味着各种价值是无法沟通和相互认同的,换言之,在多元价值中是否也还包含一些基础性的价值。基于这种责难,加拿大有学者明确提出,人类要过美好生活就需要传递正向价值,而其中包含的一些基础性价值又具有相对的恒常性,因而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中都是需要尊崇的。
  与此同时,学校的德育目标还应制订校本德育目标,设计和推行相关课程。在这里,我们强调一下校本德育目标的确立。美好德育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好的道德氛围的熏陶渐染。道德教育是塑造人的道德文化生命的过程,任何生命都是独特的,在一个缺失了道德文化风格的教育氛围中要凝聚这种独特的生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教育塑造的其实就是一种风格和特色,并且只有依赖于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不同的校本文化风格,道德教育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7]通过这种校本德育文化使学生浸入到真实的氛围当中,汲取道德养料,充实个体品质。
  2、着力勾勒德育课程的教学进程
  道德教学可以构建出一定的教学模式,却并无固定的教学流程。不同的方法论视角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如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与价值澄清的教学流程就是两种主张。
  台湾学者从融合生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发,把道德教学的基本进区分为具有先后顺序的11个环节,即:呈现中心德目、呈现行为规条、选择适当方法、呈现问题情境并演练、行为情境的类化、形成中心德目的概念或观念、讨论理由、检讨反省激发道德情绪、培养处事能力及反省功夫、建立价值系统、将中心德目人格化。[8]
  珠海市拓新教学实验组基于“用一种道德生活创造更美好的道德生活”的理念和他们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解,通过实验提出了“体验——创造——生成教学模式”,并借鉴国内外有关德育模式的研究成果,把道德教学的程序性要素概括为6个方面,即:情境创设、自主体验、自由表达、参与讨论、模拟与反思、实践与探究,每个方面又区分为更多的延伸性要素。[9]
  这里,就情境创设要素中的建立与生活的链接,我想以九年级的一节思想品德课为例作一补充:
  主要内容: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首先,教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在家中、学校和同学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了“角色”和“责任”的含义。接着,教师让同学回想一下,在前不久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是谁在承担责任。同学们的回答不尽相同,有国家领导人、军人、志愿者、记者,还有灾区之外捐款的热心群众。我想,同学们的回答是真诚而坦率的,因为他们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广播等多种媒体身临其境的感受了这场灾难,也通过身边人的行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人间真情的存在。我们的教师就地取材,将承担责任,服务于社会这一抽象的德育观念与真实的生活链接起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明白了爱是双向传递的。如果这种爱没有被感受到,或者感受到了却不能作出反应,那么爱的付出就没有回馈。只有得到了回馈,施爱者才会更加强大,爱与爱的行为才会不断循环。[10]
  最后,讲到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算术题:
  0.9×0.9×0.9×……×0.9=
  1×1×1×1×1×……×0=
  1×1×1×1×1×……×-1=
  老师把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或贡献比喻为完整的一,如果每个人只努力0.9的力量,或者说所有的人都在努力,有一个人自始至终无动于衷,还有的人在想方设法作破坏,那么我们与和谐社会的距离只能永远是近在咫尺。
  3、家庭德育的力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中,家庭德育起着奠基作用。孩子在家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其在学校的表现,影响着其日后的身心发展,并且影响其终身。
  首先,家长应指导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就今天的独生子女教育来说,理性地对待青少年之间的人际冲突应当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在家庭德育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尤其要避免仅仅从自利和保护青少年的角度出发来处理青少年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冲突问题,从而破坏青少年之间正常的伙伴关系,以至于因处理轻率、引导失当而在青少年的心灵中种下记恨、报复的种子,让他们养成自私、蛮横等不良品质。
  其次,家长应把家务劳动纳入到培养孩子道德的计划中去。参加家务,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劳动的过程当中真正了解和体会到父母或其他年长者的辛苦,从而更加尊重父母和其他年长者,而且有助于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对生活的自理能力。另外,家长和和孩子共同承担家务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升华家庭亲情。
  
  参考文献:
  [1]刘慧,朱小蔓.生命叙事与道德资源的开发[J].上海教育科研,2003.8.
  [2]陈桂生.“德育”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J].上海教育科研,2003.4.
  [3]王明志.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学德育地位问题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
  [4][6][10]朱小蔓.爱,无言的道德命令[J].上海教育,2008.6.
  [5]檀传宝. 德育美学观[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31.
  [7]朱小蔓,其东.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8]毛连塭.生活教育与道德成长[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287-288.
  [9]李雪红.小学品德教学拓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74-259.
其他文献
摘要:协同论又称协同学,协同效应,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将协同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仅能提升教育的价值功效,并且能更好的实现教育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协同论 整体性 统一性 教学    协同论又称协同学,协同效应,是由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
本文简要介绍了湖南长沙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国际学生教育中心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法.
德意志联帮共和国试验证明,磷肥施入时间越长,越难被植株吸收。马铃薯在旺盛生长期每天每公顷吸收大约一公斤的 (P_2)(O_5)。观察表明,甚至一个月中降雨达120毫米,而施入磷
摘要: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实际的教学形式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新课程带动了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巨大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建构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摘要: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崇左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崇左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崇左市 农村中小学 教师队伍 调查    崇左市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崇左市辖江州区、大新县、天等县、龙州县、凭祥市、宁明县、扶绥县等七个县市,人口220万。崇左市所辖县市均属于桂西贫困地区。为了解和掌握当前桂西农村中小学教师
摘要:《教师法》在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的出台使保护教师权益纳入法治轨道。但现实生活中我国教师尤其是处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却长期处在权利缺失的困境中。教师权利的缺失其成因是复杂的,而解决起来更是困难的。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快保护教师权利立法工作的建设,使教育法律日益完善, 这是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同时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我国新义务教育的颁布实施某些程度上捍
摘要:通过对我院学生读者信息需求与利用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出大学生信息需求的特点。并提出了通过加强信息观念、信息意识培养和信息理论知识、计算机理论知识及网络知识教育来强化高校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并提高大学生信息利用行为能力。  关键词:学生读者 信息需求 信息利用行为    一、信息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以我院学生读者为对象,调查内容分为:信息需求的内容、目的及心理,信息利用行为、信
摘要:如今,课堂管理的研究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成果也异常丰富,但是主要的研究取向是教师如何管理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管理关注较少。文章试图从教师的自我管理角度入手,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阐述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管理的内容及其改进策略。加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是管理好学生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艺术,实现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自我管理 教师 课堂教学    课
二十一世纪,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在时代发展中,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处理和传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知识信息的获取方式、获取效率以及人们所获得信息的质量,同样也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改变。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的指导方针    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的指导方针可以概括
摘要:目前,城市小学生接触事物面广,思想比较活跃,造成班级管理手段匮乏,小学班级管理成为一门艺术。本文作者有着多年班级管理经验,逐渐总结出一套日臻成熟的班级管理办法,收效明显,特总结成文与同行商榷,以飨读者。  关键词:个性品质 民主管理 个性才能 创新精神    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