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课堂管理的研究日益成为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成果也异常丰富,但是主要的研究取向是教师如何管理学生,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管理关注较少。文章试图从教师的自我管理角度入手,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阐述课堂教学中教师自我管理的内容及其改进策略。加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是管理好学生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艺术,实现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自我管理 教师 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是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内容中介来维系的针对学生活动的管理体系。课堂管理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工作。但一说到课堂管理,人们总是简化成“教师管学生”,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课堂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教师管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我管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而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搞好课堂管理的关键首先是教师的自我管理,其水平制约着课堂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管理包括知(知识)、情(情感)、意(意识)、行(行为)四个方面的自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知识管理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必须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精心的管理,使其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其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落实厚基、博学的策略,优化自我的知识储备。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个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了解自己的学科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的知识,并熟练运用学科中用于建构知识的方法论知识,教师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第二,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和实践智慧,这是教师顺利实施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一桶水也许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必须成为知识之水源,才能使学生得到滋滋灌溉。同时,教师必须具备实现教学情境下一般知识的系统化转化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的整合。
第三,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这是教师成功教学的条件性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
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力水平,从而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情感管理
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外界事物所引起的爱、憎、愉快、不愉快、惧怕等的心理状态。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在一定情境下以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自控更多的是教学情境下的自我情绪管理。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中交际的双方,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会相互影响。教师的情绪具有弥散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情绪振奋,情感稳定,就会在课堂上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磁场,紧紧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把他们带到一个知识的殿堂,使知识在一种和谐、美妙的气氛中潜移默化的被学生理解接受。反之,教师的情绪萎靡,情感多变,就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学生内心的反感和反叛,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自控对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情感自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自然地控制、支配、迁移自己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绪,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修养。教师课堂教学中实现情绪自控必须做到:
第一,不要将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教师也是人,也有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但是教师又不同于一般人,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更应该学会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做到把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出气筒”,把生活、工作中的不良情绪都带入课堂倾泻到学生身上,伤害学生又有损教师形象。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仔细的梳理自己的情绪,用理智自觉调控自我,把不良情绪扫去,带着自信和热情走入教室。
第二,不要让学生的情绪左右自己。教师应该保持一种有利于教学的积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与教师的情绪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和把握学生的反应。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偶发违纪事件后,教师必须冷静克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平息事态,巧妙的收回学生的注意力,切不可火上浇油,使事态扩大化。因此,教师要学会自制和忍耐,以避免无益激情的爆发,减少教育失误。
第三,教师应该避免对优生的偏爱、差生的偏见和对中等生的忽视,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较好、纪律好的学生有特殊的感情,因为这些学生一般都是教师的“小棉袄”,他们总是能够密切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并做到“投其所好”的在教师面前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教师也会对这部分学生有更多的喜爱、赞赏的情感;相反,那些学习较差、顽皮捣乱的学生是教师反感、厌恶的对象,不愿意接近他们,甚至视之为累赘;同时,课堂上还存在一类学生即学习一般、不违反纪律,但又不积极主动的学生即中等生,这部分学生既不会让教师有过多的担心和反感,也不会引起教师过多的关注,是教师眼里“听话的孩子”,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很多时候是忽视的。教师对这三类学生的不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及教学效果。对“优”生的偏爱会使其滋生一种优越感、满足感,轻视其他同学,造成同学间的冲突;对“差”生的厌恶感会给学生带来精神压力,严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极易爆发激烈的冲突;而对于“听话”学生的忽视,使教师和中等生之间的关系貌合神离,形同陌路,学生一般不去触犯教师,但也不会对教师产生更加强烈的依赖感和亲切感,有的甚至会厌恶教师对自己的忽视,因为教师的忽视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坚持公平合理地对待学生,经常做一下换位思考,用诚挚无私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为学生所想、所急,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
三、意识管理
意识管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强调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教师实现意识自控首先应该明确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并按照要求去实施教学,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教学井然有序、条理清晰、错落有致。其次,教师应该克服“权威”心理,树立新的师生观。教师不是真理的代言人,也不是学生的主宰者,而是终身学习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学生共同研究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责权主体。因此“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及管理压抑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损害了教师的角色形象,是要摒弃的落后观念。最后,教师应强化自我观察能力,这是教师意识自控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自控水平高的一种体现。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观察学生的表情反应中敏锐的观察自我,并做到及时调节控制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要建立师
生交流的良好平台,虚心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教学风格等的评价与建议,以避免主观偏差。
四、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即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管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劳动,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大致包括教学语言、教学组织、实验操作、教态等,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意识的管理和控制,做到言行一致、情意统一。行为自控要求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对教师来说,教师准确、优美、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奇妙的磁场效应,它可以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艺术殿堂和科学的大厦。教师的教学言语应该准确、精炼、规范、优美、诙谐,音量高低适中、语速快慢适宜,要能明白无误地传递科学的教学内容。
其次,课堂教学组织应环环紧扣,循序渐进;疏密相间,重点突出;动静搭配,妙趣横生,使学生的心理感受有张有弛,形成有规律的节奏美。只有这样的教学组织才能够形成和谐的教学节奏,才不会让学生感到筋疲力尽,无法接受,或者是昏昏欲睡,毫无情趣。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细节处理上也应该是精心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如板书示范、实验操作等应有备而为,规范、准确,步骤条理清楚,便于学生自己操作。
最后,教师的教态管理即教学非言语的自我管理。教学非言语教师教学中重要的表达系统,它包括教师的仪表、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动作等,是教师表情达意的重要渠道。它是一种无声的讯道,但是却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非言语的修养,做到穿着朴素大方、整洁得体;表情姿式要适度,自然,并与口头语言所述的情、景、形相统一、相谐调,不过分夸张也不扭捏拘谨,从而达到增强言语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良好的知识管理、情感管理、意识管理和行为管理,既是教师进行课堂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安定学生听课情绪、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保证课堂秩序的关键所在。
“教者,人之模范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都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做好自我管理,言谈举止大方得体,表情动作合情适境,才能够给学生做好榜样,才能够称为生之楷模。教师自我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利用人格魅力,陶冶熏陶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秩序正常运转的关键条件。加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摆脱困境、培养能力和改善教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保强.教师课堂管理的结构性指标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1(9).
[2]舒建红.试论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管理[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
[3]玄爱玲.浅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管理[J].山东教育科研(月刊),1999(11).
[4]陈论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管理[J].人民教育,2003(13-14).
[5]李剑.试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情绪调控[J].山西教育,2003(9).
[6]郑桂芳.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心理因素与调节策略[J].教育探索,2005(5).
[7]谭泽晶.浅论课堂教学管理[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关键词:自我管理 教师 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是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学内容中介来维系的针对学生活动的管理体系。课堂管理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工作。但一说到课堂管理,人们总是简化成“教师管学生”,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课堂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教师管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我管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而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搞好课堂管理的关键首先是教师的自我管理,其水平制约着课堂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管理包括知(知识)、情(情感)、意(意识)、行(行为)四个方面的自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知识管理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必须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精心的管理,使其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及其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落实厚基、博学的策略,优化自我的知识储备。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这是一个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了解自己的学科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的知识,并熟练运用学科中用于建构知识的方法论知识,教师才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第二,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和实践智慧,这是教师顺利实施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一桶水也许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必须成为知识之水源,才能使学生得到滋滋灌溉。同时,教师必须具备实现教学情境下一般知识的系统化转化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的整合。
第三,教师必须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这是教师成功教学的条件性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
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力水平,从而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情感管理
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外界事物所引起的爱、憎、愉快、不愉快、惧怕等的心理状态。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在一定情境下以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自控更多的是教学情境下的自我情绪管理。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情境中交际的双方,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会相互影响。教师的情绪具有弥散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情绪振奋,情感稳定,就会在课堂上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磁场,紧紧的吸引着学生的注意,把他们带到一个知识的殿堂,使知识在一种和谐、美妙的气氛中潜移默化的被学生理解接受。反之,教师的情绪萎靡,情感多变,就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学生内心的反感和反叛,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自控对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情感自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自然地控制、支配、迁移自己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绪,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修养。教师课堂教学中实现情绪自控必须做到:
第一,不要将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教师也是人,也有各种不同的情绪体验,但是教师又不同于一般人,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更应该学会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做到把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出气筒”,把生活、工作中的不良情绪都带入课堂倾泻到学生身上,伤害学生又有损教师形象。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仔细的梳理自己的情绪,用理智自觉调控自我,把不良情绪扫去,带着自信和热情走入教室。
第二,不要让学生的情绪左右自己。教师应该保持一种有利于教学的积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与教师的情绪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和把握学生的反应。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偶发违纪事件后,教师必须冷静克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平息事态,巧妙的收回学生的注意力,切不可火上浇油,使事态扩大化。因此,教师要学会自制和忍耐,以避免无益激情的爆发,减少教育失误。
第三,教师应该避免对优生的偏爱、差生的偏见和对中等生的忽视,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较好、纪律好的学生有特殊的感情,因为这些学生一般都是教师的“小棉袄”,他们总是能够密切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并做到“投其所好”的在教师面前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教师也会对这部分学生有更多的喜爱、赞赏的情感;相反,那些学习较差、顽皮捣乱的学生是教师反感、厌恶的对象,不愿意接近他们,甚至视之为累赘;同时,课堂上还存在一类学生即学习一般、不违反纪律,但又不积极主动的学生即中等生,这部分学生既不会让教师有过多的担心和反感,也不会引起教师过多的关注,是教师眼里“听话的孩子”,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很多时候是忽视的。教师对这三类学生的不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及教学效果。对“优”生的偏爱会使其滋生一种优越感、满足感,轻视其他同学,造成同学间的冲突;对“差”生的厌恶感会给学生带来精神压力,严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极易爆发激烈的冲突;而对于“听话”学生的忽视,使教师和中等生之间的关系貌合神离,形同陌路,学生一般不去触犯教师,但也不会对教师产生更加强烈的依赖感和亲切感,有的甚至会厌恶教师对自己的忽视,因为教师的忽视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坚持公平合理地对待学生,经常做一下换位思考,用诚挚无私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为学生所想、所急,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
三、意识管理
意识管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强调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教师实现意识自控首先应该明确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并按照要求去实施教学,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教学井然有序、条理清晰、错落有致。其次,教师应该克服“权威”心理,树立新的师生观。教师不是真理的代言人,也不是学生的主宰者,而是终身学习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学生共同研究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责权主体。因此“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及管理压抑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损害了教师的角色形象,是要摒弃的落后观念。最后,教师应强化自我观察能力,这是教师意识自控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自控水平高的一种体现。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观察学生的表情反应中敏锐的观察自我,并做到及时调节控制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要建立师
生交流的良好平台,虚心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教学风格等的评价与建议,以避免主观偏差。
四、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即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管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劳动,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大致包括教学语言、教学组织、实验操作、教态等,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意识的管理和控制,做到言行一致、情意统一。行为自控要求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对教师来说,教师准确、优美、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奇妙的磁场效应,它可以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艺术殿堂和科学的大厦。教师的教学言语应该准确、精炼、规范、优美、诙谐,音量高低适中、语速快慢适宜,要能明白无误地传递科学的教学内容。
其次,课堂教学组织应环环紧扣,循序渐进;疏密相间,重点突出;动静搭配,妙趣横生,使学生的心理感受有张有弛,形成有规律的节奏美。只有这样的教学组织才能够形成和谐的教学节奏,才不会让学生感到筋疲力尽,无法接受,或者是昏昏欲睡,毫无情趣。同时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细节处理上也应该是精心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如板书示范、实验操作等应有备而为,规范、准确,步骤条理清楚,便于学生自己操作。
最后,教师的教态管理即教学非言语的自我管理。教学非言语教师教学中重要的表达系统,它包括教师的仪表、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动作等,是教师表情达意的重要渠道。它是一种无声的讯道,但是却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非言语的修养,做到穿着朴素大方、整洁得体;表情姿式要适度,自然,并与口头语言所述的情、景、形相统一、相谐调,不过分夸张也不扭捏拘谨,从而达到增强言语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良好的知识管理、情感管理、意识管理和行为管理,既是教师进行课堂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安定学生听课情绪、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保证课堂秩序的关键所在。
“教者,人之模范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都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做好自我管理,言谈举止大方得体,表情动作合情适境,才能够给学生做好榜样,才能够称为生之楷模。教师自我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利用人格魅力,陶冶熏陶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秩序正常运转的关键条件。加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摆脱困境、培养能力和改善教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保强.教师课堂管理的结构性指标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1(9).
[2]舒建红.试论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管理[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
[3]玄爱玲.浅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管理[J].山东教育科研(月刊),1999(11).
[4]陈论良.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管理[J].人民教育,2003(13-14).
[5]李剑.试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情绪调控[J].山西教育,2003(9).
[6]郑桂芳.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心理因素与调节策略[J].教育探索,2005(5).
[7]谭泽晶.浅论课堂教学管理[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