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实际的教学形式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新课程带动了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巨大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建构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诸要素的综合实施。由于这些要素的组合及其侧重会有不同,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被提炼为多种范式,对这些范式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就形成了教学模式理论。确切地说,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1]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实际的教学形式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稳定性。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已经深入到了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学模式的出现,加强了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新课程带动了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巨大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建构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尽管尚在探索之中,一些比较成型的、有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已初获认同。下面本文将主要对目前历史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略加剖析。
一、系统讲授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认知要得到发展,基础是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进行事先的组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这一模式的操作程序是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把教学程序划分为几个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呈现信息——运用总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检查评价。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以教科书为主要教材,并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4.以教师的语言讲述为主要方法,具体史实要讲得生动,抽象概念要深入浅出。在师生角色关系上,教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和传授将要学习的内容,而学习者最根本的角色就是掌握信息和观点”,[2]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发挥学习的能动性的。
客观而言,系统讲授教学模式受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较大,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因而在课改初期受到很大质疑。美国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他认为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被动的,只要把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采取有意义的学习策略来进行学习,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学的知识性和认识性都是比较突出的,因此“讲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是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常用的教学模式,而且今后仍将是适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二、情景重现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历史情境重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程序分为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真实再现——深入情境,情感体验——分析理解,共同探究——归纳评论,迁移总结。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历史材料,挖掘多种展示的方式和手段;2.注意学生情感和情绪的调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进行交流;4.注重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判断;5.教师要注意掌控情景重现的过程和节奏,并注意总结提高的环节。在师生角色关系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情景重现的“设计者”和“表现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创设情境的活动中,其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情境重现的目的不是重现本身,总结提高环节是对教师施教能力的考验。
三、史料应用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的,其理论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直接参与发现的过程。历史信息的承载方式是以文字材料为主的,对历史资料的辨析、判断是学生掌握历史信息和形成历史思维的基本方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材料,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史料应用教学模式在操作程序上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确定主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搜集材料——辨析材料,质疑验证——得出结论,总结提高。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 针对历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问题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2.材料的内容可以相互冲突,提倡对材料的比较和综合运用;3. 提倡对材料进行大胆质疑;4.教师应以开放的、民主的态度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5.结论虽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探究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把材料作为证据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在师生角色上,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研习中的困难时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在教学实际中,材料的搜集、编辑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做,然后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进行研讨,也可以是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材料。它可以用整节课的时间进行资料的研习,也可以在一个课的某个阶段进行。历史学科经常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即是史料应用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的,其理论是人们的认识源于问题的发生,教学的过程也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好历史的标准,不是被动机械地记住他人现成的观点和结论,重要的是对各种历史结论进行比较,交流各种看法,进而形成他们对历史的态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研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提高辨析历史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产生疑难——确定问题,引发思考——运用材料,推理讨论——深化总结,范例迁移。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激情;2.以学生的讨论为主,鼓励不同观点的交锋;3. 注意在论证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4.问题本身及其结论都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强求达成一致的结论。在师生角色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只要做引导性的工作,“教师的思考应多于谈活,即教师要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2]学生是探究问题时真正的直接参与者,是问题及其结论的发现者。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启发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常以讨论、辩论等形式出现,是历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学校课堂延伸到社会课堂,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其理论是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历史学习的对象虽然是过去的事物,但遗留下来的大量的历史信息,是书本之外的宝贵课程资源。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考察或调查,掌握更多的直接性材料,形成更真切的历史感受,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社会考察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观测等方式来完成,具体操作程序包括:确定主题,提出任务——制定方案,明确分工——选择场所,实地操作——搜集信息,加工整理——形成成果、交流总结。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培养和刺激学生参与社会考察活动的兴趣;2.把社会考察活动与书本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拓展;3.加强指导,注意学生活动时的分工与合作,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4.提倡多样化的成果展现和交流。在师生角色上,教师是规划者和指导者,要对整个活动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学生亲历社会考察的体验是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收获所在。
以上几种历史教学模式各有特色,是多种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绝对的主导模式,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认为一种教学模式有效即可用于所有范围却是错误的……没有一种模式在所有的教学目的中都优于其他,或者是达到特定教育目标的唯一途径”。[2]灵活地运用历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创新,正是历史教学模式的活力所在。我们相信,承载着新课程赋予广大历史教师的教改使命,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历史教学模式将不断呈现。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美]乔伊斯,韦尔,卡尔霍恩,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思想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诸要素的综合实施。由于这些要素的组合及其侧重会有不同,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被提炼为多种范式,对这些范式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就形成了教学模式理论。确切地说,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1]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实际的教学形式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和稳定性。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在教学模式的研究上已经深入到了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学模式的出现,加强了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新课程带动了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巨大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建构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尽管尚在探索之中,一些比较成型的、有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已初获认同。下面本文将主要对目前历史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略加剖析。
一、系统讲授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认知要得到发展,基础是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进行事先的组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认识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这一模式的操作程序是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把教学程序划分为几个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呈现信息——运用总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检查评价。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以教科书为主要教材,并提供相关的历史材料;4.以教师的语言讲述为主要方法,具体史实要讲得生动,抽象概念要深入浅出。在师生角色关系上,教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和传授将要学习的内容,而学习者最根本的角色就是掌握信息和观点”,[2]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来发挥学习的能动性的。
客观而言,系统讲授教学模式受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较大,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因而在课改初期受到很大质疑。美国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他认为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被动的,只要把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采取有意义的学习策略来进行学习,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学的知识性和认识性都是比较突出的,因此“讲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是历史教学长期以来常用的教学模式,而且今后仍将是适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二、情景重现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它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历史情境重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调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程序分为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真实再现——深入情境,情感体验——分析理解,共同探究——归纳评论,迁移总结。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历史材料,挖掘多种展示的方式和手段;2.注意学生情感和情绪的调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进行交流;4.注重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判断;5.教师要注意掌控情景重现的过程和节奏,并注意总结提高的环节。在师生角色关系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情景重现的“设计者”和“表现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创设情境的活动中,其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情境重现的目的不是重现本身,总结提高环节是对教师施教能力的考验。
三、史料应用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的,其理论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直接参与发现的过程。历史信息的承载方式是以文字材料为主的,对历史资料的辨析、判断是学生掌握历史信息和形成历史思维的基本方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材料,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史料应用教学模式在操作程序上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确定主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搜集材料——辨析材料,质疑验证——得出结论,总结提高。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 针对历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问题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2.材料的内容可以相互冲突,提倡对材料的比较和综合运用;3. 提倡对材料进行大胆质疑;4.教师应以开放的、民主的态度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5.结论虽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探究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把材料作为证据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在师生角色上,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研习中的困难时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在教学实际中,材料的搜集、编辑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做,然后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进行研讨,也可以是由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材料。它可以用整节课的时间进行资料的研习,也可以在一个课的某个阶段进行。历史学科经常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即是史料应用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四、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的,其理论是人们的认识源于问题的发生,教学的过程也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好历史的标准,不是被动机械地记住他人现成的观点和结论,重要的是对各种历史结论进行比较,交流各种看法,进而形成他们对历史的态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研讨,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提高辨析历史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产生疑难——确定问题,引发思考——运用材料,推理讨论——深化总结,范例迁移。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激情;2.以学生的讨论为主,鼓励不同观点的交锋;3. 注意在论证问题时所使用的方法;4.问题本身及其结论都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强求达成一致的结论。在师生角色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只要做引导性的工作,“教师的思考应多于谈活,即教师要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2]学生是探究问题时真正的直接参与者,是问题及其结论的发现者。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启发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常以讨论、辩论等形式出现,是历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学校课堂延伸到社会课堂,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其理论是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历史学习的对象虽然是过去的事物,但遗留下来的大量的历史信息,是书本之外的宝贵课程资源。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考察或调查,掌握更多的直接性材料,形成更真切的历史感受,并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社会考察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观测等方式来完成,具体操作程序包括:确定主题,提出任务——制定方案,明确分工——选择场所,实地操作——搜集信息,加工整理——形成成果、交流总结。在教学策略上,主要是:1.培养和刺激学生参与社会考察活动的兴趣;2.把社会考察活动与书本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拓展;3.加强指导,注意学生活动时的分工与合作,随时解决遇到的困难;4.提倡多样化的成果展现和交流。在师生角色上,教师是规划者和指导者,要对整个活动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学生亲历社会考察的体验是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收获所在。
以上几种历史教学模式各有特色,是多种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绝对的主导模式,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认为一种教学模式有效即可用于所有范围却是错误的……没有一种模式在所有的教学目的中都优于其他,或者是达到特定教育目标的唯一途径”。[2]灵活地运用历史教学模式并不断地创新,正是历史教学模式的活力所在。我们相信,承载着新课程赋予广大历史教师的教改使命,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历史教学模式将不断呈现。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美]乔伊斯,韦尔,卡尔霍恩,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