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注释性翻译与解释性翻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注释性翻译和解释性翻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和文化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翻译与语义等值的关系、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与文化传递的关系,以及由于文化空缺而造成的解释性翻译与注释性翻译的必要性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解释性翻译;注释性翻译;语义等值;文化传递
  【作者简介】于洪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就意味着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有着其特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个性”显而易见地影响着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才能在翻译中准确传递不同文化间的信息,从而达到语义等值呢?注释性翻译和解释性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文化翻译与语义等值
  文化翻译是翻译领域的难点,涉及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包括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文学以及宗教信仰等在内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翻译要求译者把原语的“形”“神”“意”在译语中尽可能多地体现出来,以达到传播原语文化的目的。但又因为文化包罗万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沉积,要通过翻译用目的语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非易事。因此,在翻译中,既需要研究语言,也需要研究文化。既要充分而全面地显示原语的信息,又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需要,达到文化的交融。在翻译中要达到文化等值,首先要做到语义等值。
  等效原则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性质,奈达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观念,经过之后的研究发展,又改称为“功能对等”。所谓等效,就是译文带给目的语读者的感觉与原语读者读完原文的感觉相同。换句话说,译语对译语读者产生的影响要与原语对原语读者产生的影响从理论上完全一致。奈达“功能对等”的内涵是,译文从语义到文体与原文实现最大程度的對等。一般来说,所有文化翻译中的等值翻译主要是指语义等值。语义的含义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是对事实含义的表达。语义可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就是一句话或一个词的字面意思,深层意义是指一句话或一个词的隐喻。费道罗夫说过,文学翻译要“充分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并在功能、修辞上与原作等值”。文化翻译不仅要达意,即在思想内容上对等,更要传神,做到形神俱备。
  二、注释性翻译与解释性翻译
  1.文化传递与注释性翻译。翻译不仅仅要求语言文字的对应,更要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需要尽最大可能精确地将原语文化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译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译文读者的反应,即他们通过阅读译文,对原文信息理解了多少。但文化要在翻译中得到体现,需要借助多种翻译策略。是采用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还是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是指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是指要将原文的意思完整表述出来,要达意,要传神。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承载很多原语文化信息的句子,比如专属于原语文化的特殊事物和特别人物。这时译者就必须将原语文化信息添补上,以便向译文读者解释清楚。此时就可采用直译加注方式,用注释性翻译解释清楚。例如,历史人物或地理位置的名称直译时一般都必须在翻译中加注。
  比如,翻译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此时,如果译文读者不很熟悉“周瑜”和“黄盖”,便要在这两个人物之后加上注释。
  注,Zhouyu, Huanggai, two great generals during Three Kingdoms Period.
  又如,中国人经常提到的“阿Q精神”,解释阿Q就得用加注方式:
  注,A small character in Luxun’s famous short story “The True Story of Ah Q”, who was very good at self-comfort but suffered a lot in his life.
  2.文化传递与解释性翻译。解释性翻译是一种翻译手段,可以通过适当地添加删改而在原语使用者和译语使用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跨越由于文化不同造成的鸿沟。但解释性翻译又不同于注释性翻译。解释性翻译是直接将缺失的信息融入译文中,是一种隐性填补的方法;而注释性翻译则采用一种显而易见的加注的形式。解释性翻译分为解释性增补法、解释性替代法等。解释性翻译在西方学者中大为推广,伽达默尔( Gadamer)认为,翻译始终是解释的过程;奈达(Eugene Nida)也认为,翻译就是解释意义;斯坦纳(George Steiner) 更是在其著作《通天塔之后》(After Babel) 中把翻译放到了阐释学(hermeneutics) 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探求翻译中的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他认为一切交际都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而一切翻译又以其是否解释出原语表达目的为翻译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
  当英语比喻句中出现的喻体与中文中喻体相差甚远时,阐明中英文喻体对换,采用解释性替代翻译法就非常重要了。由于比喻句中喻体差别很大,中国读者往往无法直接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具体实例有:“He is as cool as cucumber ”不能将其直译为“他像黄瓜一样冷静”,而应译为“他很冷静。”类似例子还有,“as coward as a rabbit” ——胆小如鼠,“as dry as limebasket”——口渴得不得了,“as poor as a churchmouse”——穷得叮当响,“as thin as a pin” ——骨瘦如柴等等。
  上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有时在一种语言文化中的常见之物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却无从表达。此时为了译文的通畅,可从译语文化中选取与原语文化意义相似的词汇及事物进行解释性替代。   如,当翻译诗句“人比黄花瘦”时,我们可以使用译句“I’m more frail than the yellow chrysanthemum” ,但英语使用者很少使用“黄花”这个形象来形容人消瘦。所以,为了更好地达意,我们可以使用英语中的谚语 “I’m as thin as a pin” 来表达。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 Peter Newmark) 认为:“As a last resort, explanation is the translation.”(解释就是翻译)。顾名思义,解释性翻译法就是在翻译的时候对于所译内容作出必要的解释性说明,从总体上来说,它是对语言意义的解释和对背景知识的补充说明。所以,即便翻译成译语后出现一些必要的增补而导致字数甚至内容上的不对等,解释性翻译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也是解释原语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从文化空缺的角度看注释性翻译和解释性翻译的必要性
  每种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成分,比如中国特有的“豆腐”和“饺子”的翻译就颇具争议。中国的“豆腐”經历了从bean curd到tofu加注 “a kind of Chinese food, made of beans and shaped square, colored white”;饺子也经历了由dumpling到jiaozi加注“a dumpling-like snack made of a flour wrapper with meat stuffed inside and served with or without soup”,这样的解释性翻译方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别的国家食物中的bean curd和dumpling都代替不了中国特有的“豆腐”和“饺子”。对于特有事物,国际翻译中是提倡直译的,但又由于是特有,直译无法尽其意,所以采用直译加注,即注释性翻译才是最佳方法。
  至于解释性翻译,在传递文化的翻译中也被广泛应用。David Hawkes 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就多次采用。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最多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包含许多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例如,第四十五回中薛宝钗安慰林黛玉:“……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在霍克斯的译本中,此句被译为“…as with your intelligence I am sure must——you have no cause to go echoing Si-maNiu’s complaint: “All men have brothers, only I have none.”把司马牛的感叹直接解释在翻译中,译文读者就能轻松地理解为什么宝钗说黛玉是作“司马牛之叹”了。
  毋庸置疑,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作为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翻译中使用解释性翻译和注释性翻译能使译文更忠实于原文,也能使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及原语文化。
  参考文献:
  [1]David Hawkes. 1973, 1977, 1980.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London:Penguin Books Ltd.
  [2]傅新宇.论解释性翻译及其运用[J].兰州学刊,2005(6).
  [3]黄海军.关于汉译英方法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改革使很多的学科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影响了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英语是初中学习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学好英语这少不了阅读这一环节,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阶段应该注重学生们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实效,结合英语的教学特点来进行教学的研讨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何芳钦(1976.11-),女,汉
【摘要】选取8个与二语习得密切相关的国际核心期刊,使用Python3.5下载2008-17年期刊文章建立语料库,旨在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分析国际二语习得研究热点及趨势。发现语言生成、语言加工等73个研究热点(含11个研究方法类),卡方检验结果表明28个主题热度稳定,20个呈上升趋势,25个呈下降趋势。研究者对语言信息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越来越感兴趣,注重与新技术的结合,对传统语言学问题
【摘要】本文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为例,主要分析英语专业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角度来探究如何提高语音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混合式教学  【作者简介】高洁(1989-),女,山东日照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王初明指出,虽然语音只是外语学习的一部分,但语音掌握的好坏影响着学习者对自己整个外语学习
【摘要】以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原则为理论框架,对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赠汪伦》及其四种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立足源語篇,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意义。研究表明,生态翻译学在古诗英译实际操作以及翻译研究中极具活力。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赠汪伦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based on the t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要打造一个高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高中英语阅读的特点,来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  【作者简介】曾爱琼,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无论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还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都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英语阅读教学的性质所决定
【摘要】近年來的高考英语变革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调整,高校教师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新的尝试。然而,这种改革一定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自有规律,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和已有的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本文对现有改革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学英语现有的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大学英语微改革模式,指出改革要遵循渐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此文也可以作为一般性的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现在的教育还是偏重语法教学,大量的词汇灌输与句型结构的讲解使孩子们对于语言交流的能力有所忽视,特别是对于低中年级的孩子,机械操练和语法知识对于他们都是难以理解的困难。这种去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慢慢地弱化。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问题的提出,探索与分析,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于情境在英语教学中
【Abstract】Pakistan is a country of diverse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Islamabad, the capital of Pakistan, enjoy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Beijing thank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 Pakistan Economic
【摘要】阅读教学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从高考还是今后运用的角度看,其重要性都不容忽视。如何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新课改要求和自身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实践,本文尝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主要有自主探究、整体探究、互动探究、创新探究等不同方式。本文对于今后做好英语阅读教学,促进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主探究;整体探究;互动探究;创新探究  【作者简介
【摘要】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推行新课程标准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则以英语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努力营造新颖、真实、愉悦的语言情境,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打好学英语的基础。因此,本文根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探讨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有效构建和运用的策略,希望能真正地发挥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思想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此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