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语言的神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成功的学生,并不仅仅在于书面成绩的多少。语言是一门灵活的艺术,如果你能掌握住她的神韵,你就能做到一点就通,一说就会,这一点并不是死记硬背能够替代的。而灵活运用一门语言,不敢说,不会听都会是最致命的障碍。在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一下口语的重要性。
  现行小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反倒越不愿发言了。有些学生考试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也想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还有的学生小组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一到正式发言时就结结巴巴,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我分析有如下几点原因:
  
  1 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大多数内心会焦虑紧张。性格开朗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不怕丢面子,举手发言的情况会稍微好一些。但关键时刻,也容易胆怯。有一次,我们班举行英语演讲比赛,一个平时表现非常好的孩子却紧张得站不稳,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后摇晃,声音也非常小。事后,我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紧张,他说:“英语毕竟不是汉语,平时练的机会少,说起来就不自信了。”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更是如此了。有了这样的自卑心理,自然会影响表达效果。
  
  2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要想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必须要在好的语言环境中多练。但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他们很少或几乎没有与外国人对话的机会,生活中,爸爸妈妈也少能用英语与他们对话。即便在课堂上,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对情境的精心创设,缺少学生能力培养与展示的舞台,缺乏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兴趣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其结果是拳离了手,曲离了口。
  
  3 小组合作交流仅是形式
  不少老师在有效教学模式的推动下,也开始注重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的应用,但学生交流的前期准备不充分。如:老师在出示教学目标或任务时,就让各学习小组立即进入讨论交流,此时只有个别优生能勉强应付,其他学生只能做观众或听众,因为他们尚未进行过充分思考,自然难有实践与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容易养成依赖习惯;不仅如此有的教师又不及时掌握各小组情况而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导致课堂的失控,其后果两极分化严重。
  针对上述一些情况,我做出了相应的一些对策:
  
  1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英语交际的信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批评是一种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孩子一旦受到了批评的刺激,就会产生恐惧感和自卑心理,也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俗语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只有鼓励学生战胜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如:在一次教学复习单词时,我请了一位上课很少发言的同学,他非常紧张,不敢回答。我一直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并对他说:“I believe you。”(我相信你。),遇到他回答不上来的尴尬局面,我就请其他同学帮忙,回答正确后。我又和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此后,我经常用这种方法为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渐渐的他的发言也多了起来。
  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表情中察觉出学生的内心活动,寻找机会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一个孩子平时很少主动举手发言,可是当别的学生在说的时候,他却听得非常认真,时而微笑点头,时而静默摇头,并充满期待地看着老师点他的名,这时,我们就应该把握时机,果断地请这位学生回答,让他知道老师心中有他,我们经常坚持这样做,他的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心理素质也会随之提高。
  
  2 创设英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英语交际的欲望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大纲也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进行口语交际。”因此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的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参与激情高涨,展示欲望强烈,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真是一举多得。
  课堂外,我也尽可能地营造一些英语氛围。如:倡导师生之间用英语互致问候;建立班级和校园英语角、开展英语歌咏,英语诗朗诵比赛、表演课本短剧等等。尽量让学生置身英语的情境,调动学生应用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开展小组合作秀性学习培养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小组合作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言博大而精深,我们自身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需要提高的地方。但作为老师,我们要的是一种能够让孩子们自己学习的教育方式。我的些许心得,是想在神圣的人民教师的光环下。做到不误人误己。也许我们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可是现阶段,我们得让孩子们找到人们的途径,发展的方向和提高的希望。对我们来说,最好的回报,应该是看着从身边走过的学生,一步步的成长,赶上我们,超越我们!
其他文献
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是靠文字传承,学生只有学会认字写字,才有可能学好文化知识,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对于刚刚接触祖国汉字的小朋友来说,每课书要识记10—20个汉字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在目标内容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极为赋有创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极强的工具式课程。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功能是落实在操作和实践,辅以少量的理论知识,而这部分的理论知识是可以在学生操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思索即能获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我们并没有获得预先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学生完成任务的状态不一
【摘要】围绕“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这个主题,从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加强对营业性网吧业主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质,提供丰富的、优质的网络平台与信息资源,开展有益的网络活动,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学校工作中进行网络心理健康的几个有效途径进行了讲解。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
纵观多年来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新诗的鉴赏与创作似乎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考试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机械运作的考试工具,新诗的教学也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变得毫无生机,很难想象这样失去了诗意熏陶的工具人能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梦想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鉴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我国基础教育应以优化人文素养为目标,并开始了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更新的深刻蜕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讲授、灌输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重视教给学生的知识。忽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活动;教学效益;教学反馈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
庆阳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庆阳市师资培训基地。该校与庆阳电大合署办公,具备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计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培训8期,人数1100人;完成全市中小学校长培训12期,人数600l以上;完成市保险公司培训11期,人数1600余人;协助完成市教育局教研室培训14期,人数700余人;协助完成民生集团培训2期,人数360余人。在上述工作中,学校积极联系,统一安排,各方协调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动手实验并得出相关数学结论,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参与方式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那就是“倾听”老师的讲解与同伴的发言。倾听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参与方式,能有效的保证学生获取知识,倾听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关注能力也就是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这种关注能力是激起学生思维之花绽放的关键。所以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倾听能力,这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
新课改倡导的是“人性化”教育,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大力贯彻个性化原则,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通过学习,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创设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安全、自由”的学习,体会应有的人文关怀,享受人生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思想品德教学氛围呢?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以人为本
许多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事业中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低,或者智力开发差。相反,恰恰是这些人在长期的学习经历中,非智力因素始终未得到开发与训练,造成了知识与能力之间巨大的落差,因而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的要求。以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而言,许多初、高中毕业生学了四、五年物理,但遇到家用电器失灵,却无法判断故障在哪儿,分不清火线与零线,短路时没有处置办法。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