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并非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而是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感互动中的学生的“学”。积极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从过去的“教师主讲,学生静听”转化为“教师引领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相应地,教学设计也应由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氛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和谐氛围,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学生的魅力!
  一、借助史实,激活课堂
  数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积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数学史知识,在课堂上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讲述数学史上的思想、方法,某些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讲述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数学家废寝忘食、排除万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动人心魄的业绩,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学生对这类数的认知存在一定障碍,随之产生的是厌学的情绪。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有机的结合“哥德巴赫猜想”,介绍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让学生对质数有一个新的认识;靠近的故事,数学史实的故事可令学生兴趣倍增,有效地激活了沉闷的数学课堂。
  二、渗透美感,陶冶课堂
  数学是有趣的、美丽的、令人兴奋的。但如此美丽的、重要的一门学科,却很少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它,更谈不上去领略数学的美。这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形态美、抽象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统一美和奇异美),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传神的手势、直观的教具、形象的媒体以及精美的板书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图形变换”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花鸟纹锦、瓷器、铜镜等物体中的美丽图案,感受到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美的欣赏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亲自体验。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领略与发现中展现美,在体验与感悟中欣赏美,在追求与创造中实践美,进而对数学产生强烈而丰富的情感。
  三、动手实践,活跃课堂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科学试验研究之中,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图示教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使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亲身感受,促使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新的学习探究。
  如,在教学“克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身边物体质量的估计上存在较大的偏差。于是,我从学生当中搜集了一些质量较轻的物体,准备让学生先在手上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再拿到天平上称一称,增强感知。活动刚刚开始时,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有很大差距,在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的动手实践中,产生的较大误差促使学生去思考、观察。估计的质量也比较接近了。当一个同学所估计的一块橡皮擦质量与实际质量丝毫不差时,大家就情不自禁地为他欢呼起来,整个课堂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同学们再次探究的欲望也就自然生成了。
  四、合作交流,拓展课堂
  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合作、节省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体验出想要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提供学生乐于交流的话题,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及倾听别人的想法,增强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学生们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的方法。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与别人的协作中分享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同时也有效地拓展了数学课堂。
  五、结合媒体,开放课堂
  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摆脱了“教师——课本”这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以挖掘。数学教材中许多抽象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一些动态的想象学生无法完成,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而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利用一系列连贯的、变化的动态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声像并茂的完美整合使数学课堂的内在和谐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使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提高。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直接利用教具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学生的观察也漫不经心。而利用多媒体将圆进行多次的剪割,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近似于长方形逐步呈现出来。这一过程也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学会变通,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开放的观念为基石,以先进的思想为载体,以教师角色转换为突破口。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积极创造和把握每一个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达到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
  [2]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李希芳.实践新课程基本理念 构建生命化数学课堂.福建中学数学.2006.8
  
其他文献
期刊
一、教材分析  图案是装饰性和实用性并存的,是设计与工艺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一。图案的形式美来自大自然。传统图案是历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现代图案,即新式图案。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图案的概念、分类、特性以及图案形式美的规律有所了解。在认识我国传统图案的卓著成就的基础上,汲取传统图案精髓,自如的将对传统图案的认识,运用到现代图案,即新式
摘要:小学应用题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和训练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解答应用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上应更加注意一些细节方面上的问题,这些细节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
期刊
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为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科研在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果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就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勇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学改革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就是抓好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永远是学生健康成长和能力提高的主阵地。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
期刊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做到这几点,缺少激情可以吗?我经常发现数学课上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学生往往沾沾自喜,学不会的学生一脸的沮丧。甚至对数学充满了厌倦,兴趣全无。久而久之,他们渐渐的成了后进生。实际上他们在课间玩时都是充满生气阳光灿烂的孩子。我们常说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是僵死的;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也是会枯萎的;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同样是不完整的。学生是充满生气的孩子,同样也需要激情。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