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70-01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鲜出炉,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于是,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改扬帆起航。
一、课改,更新了教育观念
1.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性的表现学生所面对的学习环境应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情境中相互交流、对话,在实践中探索,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2.教学观:改变以往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忽视情感、态度、责任心的培养;重结果不重过程;内容过繁,学生负担重的现状,每个学习者不应是知识传递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3.教师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作学生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如今“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没有学不好的学习,只有不适应的方法”、“蹲下身子看孩子”、“赏识教育”等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它真正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和心灵,把学生带入了欢快成长的乐园;它真正让教师体现了职业的尊严。
二、课改,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语文课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研究表明,以课堂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记得孙建峰老师上《那深情的一跪》时,怀孕的藏羚羊迎着猎枪向猎人的深情一跪,不顾冠军奖杯的光环,向惨死的小鸟深情的一跪,激情飞扬于字里行间,我相信任何一个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美丽!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突破,感恩情怀的培养。
三、课改,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具体表现在:
1.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3.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主体地位,给儿童一个自由空间,还课堂教学一个七彩!
四、课改,让评价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强调尊重、赞赏,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育是科学,它需要缜密的思维并按规律办事,教育是艺术,它需要匠心独具的创新意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把学生看作课堂的对话者,平等的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轻轻松松地学习。书教三年是热情,教书十年是责任,十五年教书是奉献,二十年教书不变则是误人子弟,贻害后人。对于教师来说,有字的书是无限的,而学生这本无字的书却是有限的,在与你的相处中是翻过一页而少一页。不禁想起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鸟儿飞过,没留下痕迹。教育过后呢?难道不想着点颜色。是啊,新一轮课改正着上绚丽多姿的色彩乘风远航。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鲜出炉,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于是,轰轰烈烈的新一轮课改扬帆起航。
一、课改,更新了教育观念
1.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性的表现学生所面对的学习环境应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情境中相互交流、对话,在实践中探索,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2.教学观:改变以往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忽视情感、态度、责任心的培养;重结果不重过程;内容过繁,学生负担重的现状,每个学习者不应是知识传递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3.教师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作学生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如今“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没有学不好的学习,只有不适应的方法”、“蹲下身子看孩子”、“赏识教育”等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它真正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和心灵,把学生带入了欢快成长的乐园;它真正让教师体现了职业的尊严。
二、课改,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语文课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研究表明,以课堂听讲为主的学习方式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记得孙建峰老师上《那深情的一跪》时,怀孕的藏羚羊迎着猎枪向猎人的深情一跪,不顾冠军奖杯的光环,向惨死的小鸟深情的一跪,激情飞扬于字里行间,我相信任何一个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美丽!语文到底该怎样教?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突破,感恩情怀的培养。
三、课改,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具体表现在:
1.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3.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主体地位,给儿童一个自由空间,还课堂教学一个七彩!
四、课改,让评价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强调尊重、赞赏,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育是科学,它需要缜密的思维并按规律办事,教育是艺术,它需要匠心独具的创新意识。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把学生看作课堂的对话者,平等的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轻轻松松地学习。书教三年是热情,教书十年是责任,十五年教书是奉献,二十年教书不变则是误人子弟,贻害后人。对于教师来说,有字的书是无限的,而学生这本无字的书却是有限的,在与你的相处中是翻过一页而少一页。不禁想起印度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鸟儿飞过,没留下痕迹。教育过后呢?难道不想着点颜色。是啊,新一轮课改正着上绚丽多姿的色彩乘风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