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角度,探求解数学题的新路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答数学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大的数学题,这类题目形式新颖、知识点众多。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变被动解题为灵活多样的解题,从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与解题水平。
  一、依据已知条件,形成解题思路
  任何一道数学题肯定要告诉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结论。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学会通过题目中已知条件与题目中所要求得到的结论,来探讨本题的解题思路,进而采取合适的解题方法。在通常情况下,解题思路中就包含着解题方法。因此,教师要把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并进行认真的思考。不同的解题思路,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有4台大织布机与10台小织布机同时工作了4个小时,一共织出72米布匹;6台大织布机与4台小织布机同时工作10小时,共织出160米布匹,照这样计算,那么2台大织布机和2台小织布机每小时各织出多少米布?在对学生进行读题指导时,就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与未知的条件各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把已知条件与未知结果建立一种联系。这里面的关系就成为了两种工作方式中具有怎样的等量联系。再通过这种等量联系,列二元一次的方程组。在解题思考的同时,还要结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迅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同时建立起来了。因此,在分析解题思路的同时,把解题的方法也考虑到其中。这样,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化繁琐为简便,分散问题难度
  很多数学问题看起来非常难,但经过老师对难点进行分解后,学生就会感到很简单。在遇到疑难的题目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学会一步一步地分解问题,消解问题的难度,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例如:某农民承包50亩山林,经过市场调查并结合植物生长规律,预计水果成熟上市后,苹果每亩能够盈利3000元,种植草莓只能盈利2000元。于是这个农民决定把两种水果树兼种,其中种植苹果树每亩一次性投入1万元,而种植草莓为0.9万。如果要种植x亩苹果,投资的总成本为y万元。①要求列出y与x的函数式;②现在这个农民只有低于47万的资金,如果想让一年的总利润不少于11.8万元,那么他应该怎样来种植?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盈利最大的种植方案?这是关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这道题属于复杂疑难的应用题,学生读起来就感觉到十分地棘手,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这时,我们就应该运用化繁为简的思想,对问题进行剖析:因为共种植苹果与草莓两种水果50亩,其中苹果的成本为每亩1万元,种草莓每亩0.9万元,设种植了x亩苹果,成本投入为y万元。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三、学会分析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是开启创新思维的金钥匙。初中学生正处在好奇与幻想的年龄阶段,他们爱提问题,并希望能解释问题。这种心理因素正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学会质疑,才能在解题过程中产生新的解题方法。例如:在探讨“每隔几分”与“每几分”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每隔几分”和“每几分”意思一样吗?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间隔的含义:①间隔,距离;②遮断,阻隔。都有“断”、“不相连”的意思。我们通常所说的“每隔一天写一篇日记”,可以理解成1号写了日记,就3号再写,中间要断开1天,而不是1号上午8时写了日记,隔1天24小时,2号上午8时又写日记,也就是“每隔一天写一篇日记”与“每2天写一篇日记”意思相同。那么记数单位是“天”时这样理解,那么记数单位是“小时”、“分”、“秒”……,也应这样来理解。公交车7:00发车,每隔10分钟再发车其意思就理解为第一次发车与第二次发车之间断开10分钟,而不包括两个指定时间在内,进行断开计算。数学中不管是“每隔几分”还是“每几分”都是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而在解决问题时应尊重人们俗成的理解,依据人们的生活经验,把“每隔几分”与“每几分”区分开来,这样就在质疑中使自己的思维畅通。
  四、培养思考能力,提高解题效率
  解数学题需要一定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肯定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隐藏在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之中。数学思想是在不同的数学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归纳、应用等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获得的,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他们才能逐步悟出其中的内容、技能、思想。把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数学思想、推理方法、建模能力等应用到解题中去,就会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后,就能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同时,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一道题讲解之后,还需要我们换个角度进行思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就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在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中,通过认真的比较,来分辨不同解法的优劣,从而总结出解题的规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案。这样,有利于学习的“迁移”,让知识更加交融,经验更加丰富,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已知 a≥0,b≥0,且 a+ b =1,求证(a+2)(a+2)+(b+2)(b+2)≥25/2 。能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很多,除了一些基本证法以外,我们还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等途径完成。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本质上的改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真正发现学生的存在价值,激发学生的潜力。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是对学生进行硬性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这与现代教育理论相悖,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所以,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应对初中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
针对初中作文教学难的状况,广大语文教师应当以创新的理念去突破,对各种不利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学生的写作营造积极的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感悟生活、搜集素材,做到“放得彻底”,同时紧抓作前指导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引导,做到“收得有度”。这种收放自如的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引导学生放眼观察生活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刻板教学变成了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个性张扬的多样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教学有效性,顾名思义,是指教师遵循客观的教学活动规律,利用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得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对事物认知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就需要抓住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向学生传达信息,使教学互动,快速地获得相应的成果。那么,教师如
期刊
在苏大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笔者接触到弗兰登塔尔的“有指导的再创造”理论。弗兰登塔尔认为,如果给予一定的指导,每个普通的孩子也许都有能力创造出他在将来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数学。有指导的再创造意味着在创造的自由性和指导的约束性之间,以及在学生获得自己的乐趣和满足教师的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学生可以创造一些对他来说是新的,而对指导者却是熟知的东西。教学中我将“再创造”思想渗透在教学中,下面介绍我在《§5
一、重视和加强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涌现出很多杰出的诗人和词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重视和加强古诗词教学,尤其是重视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能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引导学生强化对古诗词的鉴赏不仅是对文化的尊敬,更是一种审美体验。  其次,促
初中数学的教学,根本性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确保学生可以做到一题多变、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和方式,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扎实地掌握课程所学知识。  一、 通过一题多变使得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一题多变,可以使得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夯实课堂学习基础,提升解题的能力、促进解题技巧的提升。部分数学题型看似不同,但是其解题的方式、解题的基本思路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提高的场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家长、教师、学生共同的期待。作为教师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杜绝教学中的无效行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与激情,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数学课堂是传播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