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模式的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资助育人是党和国家依法保障高校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面对新要求,资助工作要打破“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的现象,将由资助助人向资助精细化转变。因此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利用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从组织协同、制度协同、内容协同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的精准化。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党团班协同育人;精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1
  一、高校资助育人的意义
  高校资助育人是党和国家依法保障高校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更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资助育人政策的精准落地,可以保障贫困学子受教育的权利,体现社会公平。帮助贫困学子重拾自信,更加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高校必须将资助育人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长治久安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
  二、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的现状
  高校资助育人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育公平。各地方政府和高校在实施党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外,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除了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外,还设立了地方政府助学金、校友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社会资助强度也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了“助、贷、奖、补、免”等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资助体系,“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几乎很难出现。
  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面对新要求,资助工作将由资助助人向资助精细化转变,应打破“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的现象,平衡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均衡发展,引导和激励受助学生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下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模式的探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在多年资助育人实践中,创新资助育人工作思路,构建了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下,促进学生经济资助精准化,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
  (一)组织协同把握精准资助的高线,动态跟踪,贴近资助需求精准扶贫是高校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通过实践,化学工程学院在低年级派驻学生党小组,纵向设置党支部。所有班级实现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三级齐备的组织架构,完善资助过程认定、监督、教育的组织职能,为学生精准化资助奠定了组织基础。具体模式如下:受助对象向班委会提交受助申请;团支部和班委会进行对申请进行审核,召开班级认定会议,向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提交公示名单;由学院党委和党支部对认定学生经济情况进一步审定。三级组织协同有利于精准纳入受助对象,发挥学生组织在资助中民主和监督作用,及时掌握受助学生的真实情况,吸纳新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移除家庭经济好转的受助学生,进行定性及定量的科学评审。
  (二)制度协同严把底线严明纪律精控出口,细化认定标准和条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管,建立和完善资助制度为高校资助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提供基本保证。2016年以来,化学工程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完善认定标准和条件,形成《化学工程学院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细则》等4个与资助相关的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国家相关资助精细化开展。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建立职责分工、民主决策、考核评价、精神提升四个维度的制度体系,用程序规范认定过程权利,保障党团班权利。同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和激励受助学生思想和能力的提高,提升资助过程的精准化。
  (三)内容协同紧扣资助工作导向,加强资助文化建设,重视受助学生能力培养
  物质资助只是资助育人工作的起点,资助育人的落脚点还在于育人。重视受助学生品质的培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新时代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党团班协同机制在资助育人工作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闭环。在班级的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特色建设方面,团支部、班委会具有天然的优势,发挥突击队作用和协同执行作用,通过开展感恩主题演讲比赛、励志主题舞台剧、回乡开展资助政策宣讲等形式,建立班团两级资助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诚信做人,励志奋进,感恩社会”的意识。党支部(党小组)应当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承担起班级的整体规划和学生成长的思想指导功能,适当采用学生回访从精神面貌和成长成才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资助工作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对团支部和班委会的资助工作把握方向、提升高度。
  参考文献
  [1]佚名.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中组织振兴的逻辑与路径探析——基于恩施“尖刀班”创新模式调查的启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02):36-41.
  [2]佚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135-13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95-02  前言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的关系和性质的一门学科。作为解析几何的一大分支,平面解析几何在历届高考中占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比重,重点考察学生们的方法选择、计算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其中,求解元素之间的数值比例关系是考试十分常见的一种题型。本文着重以三种不同的例题为案例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饱含人文底蕴,在实际课堂中,文言文教学并不乐观。文言文是一个整体,将“文”“言”合一,回归文化底蕴和文本内涵,才能够起到学习并传承经典文化,实现以古鉴今、完善其身的素质教育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言合一;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90-01  文言文在初中课
期刊
【摘 要】通过AHT·CDIO理念对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案例改革,明确课程改革目标,遵循立德树人、科研反哺教学、创新创业的教学宗旨,探索培养具有艺术人文实践等多元化能力与素养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AHT·CDIO;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青年专项Q1759-02  【中图分类号】TU238-4;G64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机械零部件的制造》课程为目标,探索其在“中国制造2025”行业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改革。通过问题分析,研究探讨,对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删繁就简的改革,以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有效认知;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模块化设置改革,以增强技能培养的专业针对性。旨在将专业培养与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结合,使学生更好适应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零部件的制造,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样,文化自信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英语课堂与思政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英语教学来不断地提高大学生们的文化自信。而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课外活动便是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用英语讲述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一活动
期刊
【摘 要】习总书记强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时代教育事业新征程。本文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为例,从学生基础素质培养角度切入,探讨中外合作办学人才的培养途径,寻求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引发对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立德树人;基础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重要位置,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逐步解决更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领路人,应该仔细钻研学生运算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有目的进行运算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的同时完成数学教学方法的升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运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摘 要】小学时期是培养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最重要的阶段,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接触新事物的渠道越来越多,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这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课本剧《幸福在哪里》的分析和排演过程的叙述,从语文学习和肢体呈现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提高少年儿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方式和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增强他们的竞争力,是我们需要思考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意味着这项工作必须贯穿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同时,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还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研究宣传策略,对于提升传播效果,做好高校新闻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思想政治;红色文化;新闻宣传;红色基因;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重点项目“新时代
期刊
【摘 要】3到6岁是儿童建立规则的关键期,他们在这一阶段开始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规则行为习惯,这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则意识对儿童适应社会和集体生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教育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既跟儿童自身相关也与家长和教育管理有关。本文从班级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幼儿;规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