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2月,青浦一中以“预学习”为突破、以“少教多学”为原则的课堂改革,顾泠沅老师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指出发展的方向:“路径已经清晰,成功还靠细节”。继而,一中语文教研组进行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改进尝试和实践活动, “预学习”成为重头戏,是颇为引人注目的环节。关于“预学习”,青浦一中已经形成了以下认识[1]:1.“没有预学不准上课,预学不好不能上课”;2.预学单导学、助学,强化自学能力的培养;3.预学佐证了一个观念:教是为了不需要教;4.预学创生了一个观念:学是为了更需要学。本次课例采用以改进预学单为突破口,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预学习在课堂上与其它三个环节的关联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下面我就整个磨课和上课的过程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第一稿暴露的问题:
1、.学习目标的设定过于粗略和不明确
当时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③. 分析人物形象,明晓道理。
学习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道理。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
2、.在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设计的过大
如“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应该给他们一个台阶,可以把陈尧咨心理变化的其中一个阶段的表现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抓手。
3、.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设计有重复
如①“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是什么?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与②“谈谈你对陈尧咨、卖油翁的看法。”第二个问题其实已经包括了第一个问题了。学生在分析陈尧咨与卖油翁人物形象时必定会设计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我的反思】
1、预学单是供学生预学习使用的工作单和线路图,是做、学、教三者的结合,反映的是教材思路、以学生为本位的学习思路以及教师思路的三线贯通。因此,预习单中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认真研读和对学情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的。《卖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强,人物对话虽不多,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在师傅姚勤老师的帮助下,我在预学单的第二稿设计中做了如下修改:
教学目标: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矜”、“释”、“睨”、“颔”“忿”、“遣”等文言词语,能够顺畅的翻译全文。
② 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学会利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③ 体会陈尧咨发现自我的过程。
2、预学单是为课堂教学做铺垫的,是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预先学习,所以预学单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果内容出现了交叉和重复,会加重学生预习的负担,因此我把“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是什么?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这一问题删除了。
3、预习单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尤其在设计理解性的问题时,适当的给学生搭建阶梯,会有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对重点的把握,因此我把“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个问题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给学生:“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
同样的问题,但如果给学生一个台阶,那么学生就会有方法可寻,在批阅预习单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二稿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陈尧咨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
第二稿暴露的问题:
拿着第二份预学单,我借了6班进行了试讲。结果在课堂上却发现第二稿预学单设计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生对文中人物“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用深入到文本中去,这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比较突出,学生仅仅就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这两个人物。
【我的反思】
预学应该凸显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为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服务的。如果预学单中的重难点没有抓准,将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抓不住重点,解决不了难点。所以第一次试讲时,学生对文中人物“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用深入到文本中去,这篇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刻画来凸显人物形象,但学生仅仅就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这两个人物。加上朗读和品析环节的断层,使得整堂课的朗读显得不够有效,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于是我在第三稿人物形象品析环节作了如下修改:
谈谈你对陈尧咨、卖油翁的看法。(提示:结合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评价人物)
给出提示之后,我发现学生后面的品读分析明显有了发散性,教师通过给出的提示帮助学生扫除了理解上的“拦路虎”,学生对人物的分析更全面和丰满。
二、来自四次试讲的反思和改进
(一).第一次试讲暴露的问题:
第一次试讲是借班上课,在初一(6)班。由于十一长假回来的第二天就要上课,上课之前学生除了做预学单之外,课文的朗读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学生的预学单收上来之后因为时间紧迫,我没有对学生预学单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太多关注。结果试讲下来,整节课,老师在引导学生发言上面就花了很多时间,大部分时间是老师与单个学生的对话,而不是生生对话。由于在不停的引导学生,教师的语言比较多,而且很罗嗦,重复学生的回答。作为文言文教学,重要的是朗读,在朗读中品析人物,但整节课朗读显得不够,品析也没有真正抓住重点,落实难点。学生的表现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二).第二次和第三次试讲暴露的问题:
第二次和第三次试讲是在我师傅的两个班级(3)班和(4)班。这两个班级学生语文素养比较高,在读的环节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出人物的语气与语调,为试讲做了很好的铺垫。但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对于学生根据图片复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时,第一个学生已经复述的很到位了,但我接下来又请了一位同学复述,并且对于这两位学生的复述,我没有及时进行点评,让学生摸不到头脑。同时还是存在教师语言过多的问题,在引导生生对话方面显得很欠缺。
【改进措施】
第一件事就是将1班的预学单收上来一份份认真批改,在文言词语和句子翻译方面找准学生的薄弱点,对于“陈尧咨”和“卖油翁”这两个人物,通过学生的预学单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针对上课教师语言罗嗦的问题,姚老师建议我把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按照上课流程写下来,并且像演员背台词一样背下来。
我的这堂课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但却留下了最有价值的一种尝试。预学单导引学生从问题出发,经过思考、尝试探索,或者解决了问题,或者发现新的问题,为课堂精准的做和教揭示了明确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充分地利用好预学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果认真批改了预学单,就会从中发现学生的真实学情,对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课上就可以少提甚至不提,对于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应该作为学生生成的重难点,就应该及时提、反复提,直到解决困惑,生成更高层次的新问题为止。同时预学习与课堂其它环节密切关联,才能促进自主学习的习惯。讨论环节和展示环节,要与预学习环节紧密联系,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更加重视预学习,并且在预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勇于表达,从而使自主学习在课前、课中、课后贯通起来。
参考文献:
[1] 寿伟达. 我看一中的课堂改革.在青浦区教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0.3
第一稿暴露的问题:
1、.学习目标的设定过于粗略和不明确
当时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②.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③. 分析人物形象,明晓道理。
学习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道理。
学习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
2、.在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设计的过大
如“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应该给他们一个台阶,可以把陈尧咨心理变化的其中一个阶段的表现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抓手。
3、.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设计有重复
如①“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是什么?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与②“谈谈你对陈尧咨、卖油翁的看法。”第二个问题其实已经包括了第一个问题了。学生在分析陈尧咨与卖油翁人物形象时必定会设计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我的反思】
1、预学单是供学生预学习使用的工作单和线路图,是做、学、教三者的结合,反映的是教材思路、以学生为本位的学习思路以及教师思路的三线贯通。因此,预习单中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建立在对文本认真研读和对学情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的。《卖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强,人物对话虽不多,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在师傅姚勤老师的帮助下,我在预学单的第二稿设计中做了如下修改:
教学目标: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矜”、“释”、“睨”、“颔”“忿”、“遣”等文言词语,能够顺畅的翻译全文。
② 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学会利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③ 体会陈尧咨发现自我的过程。
2、预学单是为课堂教学做铺垫的,是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预先学习,所以预学单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果内容出现了交叉和重复,会加重学生预习的负担,因此我把“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是什么?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这一问题删除了。
3、预习单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尤其在设计理解性的问题时,适当的给学生搭建阶梯,会有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对重点的把握,因此我把“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个问题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给学生:“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
同样的问题,但如果给学生一个台阶,那么学生就会有方法可寻,在批阅预习单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二稿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陈尧咨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
第二稿暴露的问题:
拿着第二份预学单,我借了6班进行了试讲。结果在课堂上却发现第二稿预学单设计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生对文中人物“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用深入到文本中去,这篇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比较突出,学生仅仅就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这两个人物。
【我的反思】
预学应该凸显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为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服务的。如果预学单中的重难点没有抓准,将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抓不住重点,解决不了难点。所以第一次试讲时,学生对文中人物“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用深入到文本中去,这篇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刻画来凸显人物形象,但学生仅仅就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这两个人物。加上朗读和品析环节的断层,使得整堂课的朗读显得不够有效,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于是我在第三稿人物形象品析环节作了如下修改:
谈谈你对陈尧咨、卖油翁的看法。(提示:结合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评价人物)
给出提示之后,我发现学生后面的品读分析明显有了发散性,教师通过给出的提示帮助学生扫除了理解上的“拦路虎”,学生对人物的分析更全面和丰满。
二、来自四次试讲的反思和改进
(一).第一次试讲暴露的问题:
第一次试讲是借班上课,在初一(6)班。由于十一长假回来的第二天就要上课,上课之前学生除了做预学单之外,课文的朗读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同时,学生的预学单收上来之后因为时间紧迫,我没有对学生预学单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太多关注。结果试讲下来,整节课,老师在引导学生发言上面就花了很多时间,大部分时间是老师与单个学生的对话,而不是生生对话。由于在不停的引导学生,教师的语言比较多,而且很罗嗦,重复学生的回答。作为文言文教学,重要的是朗读,在朗读中品析人物,但整节课朗读显得不够,品析也没有真正抓住重点,落实难点。学生的表现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二).第二次和第三次试讲暴露的问题:
第二次和第三次试讲是在我师傅的两个班级(3)班和(4)班。这两个班级学生语文素养比较高,在读的环节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出人物的语气与语调,为试讲做了很好的铺垫。但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对于学生根据图片复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时,第一个学生已经复述的很到位了,但我接下来又请了一位同学复述,并且对于这两位学生的复述,我没有及时进行点评,让学生摸不到头脑。同时还是存在教师语言过多的问题,在引导生生对话方面显得很欠缺。
【改进措施】
第一件事就是将1班的预学单收上来一份份认真批改,在文言词语和句子翻译方面找准学生的薄弱点,对于“陈尧咨”和“卖油翁”这两个人物,通过学生的预学单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针对上课教师语言罗嗦的问题,姚老师建议我把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按照上课流程写下来,并且像演员背台词一样背下来。
我的这堂课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但却留下了最有价值的一种尝试。预学单导引学生从问题出发,经过思考、尝试探索,或者解决了问题,或者发现新的问题,为课堂精准的做和教揭示了明确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充分地利用好预学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果认真批改了预学单,就会从中发现学生的真实学情,对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课上就可以少提甚至不提,对于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就应该作为学生生成的重难点,就应该及时提、反复提,直到解决困惑,生成更高层次的新问题为止。同时预学习与课堂其它环节密切关联,才能促进自主学习的习惯。讨论环节和展示环节,要与预学习环节紧密联系,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更加重视预学习,并且在预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勇于表达,从而使自主学习在课前、课中、课后贯通起来。
参考文献:
[1] 寿伟达. 我看一中的课堂改革.在青浦区教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