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专院校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在于对学习、社交、就业方面的厌学、焦虑和自卑,导致过度的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能力差,而外在表现则为不成熟,过分狂躁不安、孤僻自怜。由于这些负面情绪,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也增加了学校管理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大专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校园和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心理辅导、全面关注学生、实施全面合作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下的大专院校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策略。
【关键词】大专院校问题学生以人为本转化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以生为本
大专院校问题学生有部分成绩较差,由于学习成绩而觉得自身没有受到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关注,以此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企图通过不自觉的行为来吸引注意。这是偏激和消极的思想,导致大专院校问题学生产生。在发现学生出现偏激、厌学、焦虑、自卑等情绪时,就应该实施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坚持“以生为本”,认真分析问题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别案例,制定整体化策略和个别问题解决策略。转变教育观念,从帮助问题学生的目的出发,探讨“以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改变以往的“管制”和“打击”方式,以朋友、师长的身份让问题学生看到友情和师生情。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机制,以“转化”为主要方式,尽量避免“劝其退学”的消极处理政策,以合适的管理和引导挽救问题学生。重视“以生为本”,组织观看关于心理问题应对策略的电影,大专工学部举办定期访谈,安排学生定期到工厂、企业体验生活,帮助问题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找到学习动力;创办学校社团,鼓励学生发挥所长,保持积极心态。
二、加强心理辅导,把握积极心理
问题学生的产生属于心理问题,所以应该对症下药,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把握积极心理,才能有效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根据学生在心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以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辅导是通过运用团体训练、人际生涯辅导、思维拓展训练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展开对大专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全方位的调整。对于大专院校学生学习、社交、就业等方面的自卑、焦虑、厌学问题,通过改善心理状态来转化。例如:在大专院校校园网上建立“微笑在线”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微笑咨询”、“微笑测试”、“微笑答疑”等八个模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问题咨询服务。网上的测试与咨询避免了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和不安,使得学生更加乐于接受这一方式展开对自己的心理改善。构建网络心理预警系统,建立学生生活共享模块,让一些健康积极心态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以此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来,培养积极的参与心态。通过BBS电子公告系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校园一卡通”和“缴费系统”了解学生的经济动态。以此制定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策略,解决引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促进学生保持积极心态。
三、全面关注学生,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问题学生转化理念,全面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学校、社会和谐发展。学生是组成学校的细胞和元素,学生的进步能带来学校的进步,而大专院校组成了社会的重要部分,学校的稳定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内心接纳、引导和帮助问题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对学生在某方面的特长,鼓励其向这方面努力发展,适时给与学生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站在学生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注意到自身对自己、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了解到自身的发展可能影响到最关心你的人,从而鼓励学生发挥所长,扬长避短,克服心理问题,健全自身人格,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实施全面合作,提升就业能力
提升大专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就业焦虑和压力,以此强化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实施全面合作,提升就业能力,包括:(1)高校师生合作,制定针对性的就业解决方案,从自身知识与能力方面下手,增加积累,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高校尽可能的为各专业学生构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如机械专业的机械生产、自动化运作基地等。(2)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制定三方(学校、学生、企业)合作计划,结合大专学校学生的专业、未来职业规划、企业人才需求方向等,制定人才供需计划。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实行(3 2)学习计划,包括3学期理论学习和2学期企业实习,穿插进行,以扎实理论的同时,提升就业能力。(3)社会与学校合作。社会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包括慰问、一帮一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扩宽视野,增加自身的责任感,从帮助他人中激发生活的热情,清醒的认识自我,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由各方面的合作,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疾病,为学生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与目的,鼓励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
总结:由心出发,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各方面的困惑与问题,教师、家长、社会引导学生找到针对性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解决对策,鼓励学生把握积极心态,了解到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就业能力,就可以有效实现问题学生的转换。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应对社会,就能够以此维护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实现“以生为本,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景贵.职校问题学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2]刘自强.地方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特征及教育转化的路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3).
【关键词】大专院校问题学生以人为本转化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以生为本
大专院校问题学生有部分成绩较差,由于学习成绩而觉得自身没有受到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关注,以此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企图通过不自觉的行为来吸引注意。这是偏激和消极的思想,导致大专院校问题学生产生。在发现学生出现偏激、厌学、焦虑、自卑等情绪时,就应该实施针对性的转化策略。坚持“以生为本”,认真分析问题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别案例,制定整体化策略和个别问题解决策略。转变教育观念,从帮助问题学生的目的出发,探讨“以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改变以往的“管制”和“打击”方式,以朋友、师长的身份让问题学生看到友情和师生情。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机制,以“转化”为主要方式,尽量避免“劝其退学”的消极处理政策,以合适的管理和引导挽救问题学生。重视“以生为本”,组织观看关于心理问题应对策略的电影,大专工学部举办定期访谈,安排学生定期到工厂、企业体验生活,帮助问题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找到学习动力;创办学校社团,鼓励学生发挥所长,保持积极心态。
二、加强心理辅导,把握积极心理
问题学生的产生属于心理问题,所以应该对症下药,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把握积极心理,才能有效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根据学生在心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以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辅导是通过运用团体训练、人际生涯辅导、思维拓展训练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展开对大专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全方位的调整。对于大专院校学生学习、社交、就业等方面的自卑、焦虑、厌学问题,通过改善心理状态来转化。例如:在大专院校校园网上建立“微笑在线”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微笑咨询”、“微笑测试”、“微笑答疑”等八个模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问题咨询服务。网上的测试与咨询避免了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和不安,使得学生更加乐于接受这一方式展开对自己的心理改善。构建网络心理预警系统,建立学生生活共享模块,让一些健康积极心态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以此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来,培养积极的参与心态。通过BBS电子公告系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校园一卡通”和“缴费系统”了解学生的经济动态。以此制定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策略,解决引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促进学生保持积极心态。
三、全面关注学生,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问题学生转化理念,全面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学校、社会和谐发展。学生是组成学校的细胞和元素,学生的进步能带来学校的进步,而大专院校组成了社会的重要部分,学校的稳定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内心接纳、引导和帮助问题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对学生在某方面的特长,鼓励其向这方面努力发展,适时给与学生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站在学生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注意到自身对自己、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了解到自身的发展可能影响到最关心你的人,从而鼓励学生发挥所长,扬长避短,克服心理问题,健全自身人格,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实施全面合作,提升就业能力
提升大专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就业焦虑和压力,以此强化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实施全面合作,提升就业能力,包括:(1)高校师生合作,制定针对性的就业解决方案,从自身知识与能力方面下手,增加积累,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高校尽可能的为各专业学生构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如机械专业的机械生产、自动化运作基地等。(2)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制定三方(学校、学生、企业)合作计划,结合大专学校学生的专业、未来职业规划、企业人才需求方向等,制定人才供需计划。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实行(3 2)学习计划,包括3学期理论学习和2学期企业实习,穿插进行,以扎实理论的同时,提升就业能力。(3)社会与学校合作。社会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包括慰问、一帮一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扩宽视野,增加自身的责任感,从帮助他人中激发生活的热情,清醒的认识自我,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由各方面的合作,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疾病,为学生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与目的,鼓励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
总结:由心出发,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各方面的困惑与问题,教师、家长、社会引导学生找到针对性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解决对策,鼓励学生把握积极心态,了解到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就业能力,就可以有效实现问题学生的转换。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应对社会,就能够以此维护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从而实现“以生为本,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景贵.职校问题学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2]刘自强.地方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特征及教育转化的路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