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把“有效教学”理论应用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有效教学法 高职公共英语 课堂教学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一直是大家关注和亟待改善的问题。以往的英语教学非常知识化、程序化。在既定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是主导,是语言训练的指挥官,一统课堂。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命令,失去了其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怎样才能使学生从被动变主动,从厌学到好学,“有效教学”理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 有效教学法
  
  1.1 何谓有效教学法。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2 “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
  1.2.1 授课清晰。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1.2.2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1.2.3 任务导向。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1.2.4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1.2.5 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
  
  2. 如何将有效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
  2.1 转变思想,不要寄过多希望于课下,全力以赴搞好课堂教学。
  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学生也不可能和过去一样。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明白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职生,当今高职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务实。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思想,不要再抱怨生源如何复杂,学生基础如何之差,学习习惯如何不良等等,也不要对学生的课下功夫寄过多的期望.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全力以赴搞好英语课堂教学,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2.2 明确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任务:使学生真正学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也不能遵循固有的教条。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明白这一点:教无定法,一切都为了一个目标,使学生真正学会。
  2.3 正确理解课堂信息量的含义,深刻体会教学内容:少=多。
  过去许多高职院校将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从一方面确实起到了督促学生学习英语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知识断层、学与考脱节等,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许多英语教师陷入两难境地。明知课堂负担重影响教学效果,但迫于考级的压力,又不得以为之。现在,虽然我们已不再为等级考试所束缚,但大多数教师还是对“课堂信息量”存在误解,认为越大越好。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回想一下课上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如何?便能得出答案。所以,信息量是相对而言的。再大的信息量,如果学生没学会,就等于零。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学内容“少=多”。即只要学生真正学会,虽然课堂信息量少些,但学生真正是学有所得。
  2.4 注意用英语,鼓励学生犯错。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交际的能力。尤其是高职生,更要以实用为主。过去,我们有过“哑巴英语”的教训。所以,现在我们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得知,许多学生因为害怕说错而被人取笑导致不敢用英语与人交流。我们不但应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观念,而且应鼓励学生犯错误。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
  具体做法:当学生说错时,教师尽量不要当众立刻打断更正,可将错误记下,另找机会指正;或像说悄悄话似的告诉他。如确有必要更正,教师可在学生发言完毕后幽默地说,“Thank you for your mistake.或 That’s my favourite mistake. 或I like that mistake. I used to make the same mistake.等等。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可能说错,错误改正了便是进步。要鼓励学生犯错,因为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敢于运用英语来表述来交流,犯错就证明学生已成功地迈出了这一步。
  2.5 运用“成功理念”,不要使学生陷入绝望。
  成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的成功心理和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最终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机会,适时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果实,切不可使学生陷入绝望之中。
  2.6 鼓励团队协作。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也是一个需要靠集体智慧和团队协作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世纪。适应时代要求,当今高职院校也将团队协作能力纳入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一些基础稍差的同学而言,还可以消除其紧张感。此外,课堂负担也会有所减轻。
  具体做法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可以是口头的也可是笔头的;学生分组可以教师分也可自由组合;成果检验可以在课上也可在课下。例如:在引课时,教师通常会提出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发表观点。如果单独提问,可能有的学生讲不出什么,既耽误时间,又打击其积极性。所以,我们最好将学生分组,规定几分钟之内讨论研究出几个答案来,最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这样一来,既省时,又高效。再比如教授某些有情节的课文时,可以布置作业,几人一组改编对话或短剧等。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但注意: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根据不同的任务考虑分组的问题。像短剧表演最好将基础好的和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要是遇到笔答题或难易度有差别的题或为了防止有的学生抄袭,则要将基础相当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而且课堂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随时监控指导。
  2.7 在对教学对象定位准确的基础上,改革教材及考核办法。
  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对教学对象定位不够准确以致于从心理方面和工作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们要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研究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教材,摸索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改革考核办法。
  具体做法: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多观察、快反馈,善总结、勤记录”,认真地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改革积累第一手资料。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考核办法。平时备课时,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各班的实际情况。三校生较多的班级应侧重掌握具体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而高中生较多的班级则可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点或进行能力训练。以对话为例,我们可以要求基础稍差些的三校生学会其中有用的知识点并能根据上文做出适当的回应;而对基础稍好一点的高中生,我们可再给出一个类似的情境,让其根据所学内容展开想象,自编对话等。教学目标可以分近期和远期,但注意:目标既不能伸手可及也不能遥不可及,要使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要让学生努力后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2.8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数都是本科毕业生。从知识方面看,暂时是可以胜任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但当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是如何反应的?是归咎于学生?是置之不理?还是能换位思考,深刻地反思自身的工作呢?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实质上反映的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学生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应从自身努力,为学生做好的示范,让学生羡慕你、崇拜你,这非常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建议教师多参加一些教学法培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3. 结束语
  
  运用“有效教学法”,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励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要的学习活动者,而教师则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
其他文献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学校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中的服务育人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性。我们应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长大成人,促使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的内化。
摘要:新课标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二是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三是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四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每个教师都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探求能适合发展需要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途径,而创设一个风趣幽默的课堂氛围无疑对落实素质教育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键词:幽默 语文教学 艺术魅力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品质,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笑。在日
摘 要:对教学个性的提倡向来有颇多争议,近年来随着新课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应具有个性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任何问题的提出总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倾向,不同的教师应在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不能因过于强调个性的突出而置教学目标于不顾;不能让课堂演变成为教师随意创新的试验室,让学生充当试验品;更不能让课堂沦为张扬教师个性的作秀场,提倡个性化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通过多
摘要: 伴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品位,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概述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义,并提出了校园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 校园网络文化 和谐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以互联网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渠道。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关注学生心灵、尊重个性、培养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创造这四个方面来发挥语文教学优势,渗透人文教育。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渗透 人文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除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
高考作文从2000年开始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标准,2004年发展等级由10分调整为20分,2006年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即15个评分点中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到满分20分,2007年全国卷Ⅰ又打破了话题作文“传统”,以图画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些变化都为考生在思维、语言、写作技巧等各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展现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朗读 教学 兴趣 指导    前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朗读指导,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
猪萨佩罗病毒感染(porcine sapelovirus infection)是由猪萨佩罗病毒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为猪脑脊髓灰质炎、肺炎、繁殖障碍、腹泻等多系统综合征及无明显症状的一种危害养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