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生的数学探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再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能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直观化、综合化,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素材,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还能使学生提高对抽象知识的记忆。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以下材料: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三个任意三角形;一把剪刀等。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具,结合教材提供的方法,试着用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移一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自主探索,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能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或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由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有的学生沿着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高剪开后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前、后三角形的形状变了,其面积没有变,得到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三角形边长的一半,宽等于原来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同样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用课件直观生动地展示各种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变化情况,综合再现学生的思考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顺利地概括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把学生的数学探索活动过程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二、妙用多媒体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用多媒体传授知识具有强烈的科学性和启发性,能生动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而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的再发现的过程,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为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让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再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更加有效地揭示数学规律。
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先用课件演示把一个萝卜(或其他易切的物体)切成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再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数数切出了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后,通过课件的特有还原功能,将一个个小正方体重新拼成了用萝卜切成的长方体,使学生悟出:计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就是看这个长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能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呢?这时,教师把为学生准备好的每人12个l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发给他们,让他们合作学习,利用手中的小正方体任意摆成一个长方体,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经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并借鉴教材上的推导方法,有的小组用12个小正方体拼出了四种不同长方体;有的小组用24个小正方体拼出了多种不同长方体;有的小组用36个小正方体也拼出了多种不同长方体……在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用课件演示了三百多种方法拼成的长方体,并附有数据。这样,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不仅使学生产生了许多联想,同时学生也初步发现:不论拼成哪种长方体,它们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即总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这种发现为学生抽象概括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表象,使他们能更好地概括出其体积公式。因此,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小结得出:
总个数 =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 ↓↓↓
长方体的体积= 长× 宽 × 高
可见,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恰当演示,不仅使学生更有效地发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内在规律,激发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探索能力。
三、善用多媒体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够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刘徽的割圆术,使学生直观感受圆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非常小,如果不断地往下分,正多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就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和圆直径的比值是3.1416。接着,再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呈现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成果,使学生感叹祖冲之研究成果的精确,展现了圆周率的形成发展过程,引领学生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程,拓展了学生的探索空间。这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圆周率的探索历程,不仅是学生深刻领悟数学极限思想、体验科学精神、感受数学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索能力得到拓展、提升的过程。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最终达到培养探索能力的目的。
(责编杜华)
一、巧用多媒体再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能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直观化、综合化,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素材,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学生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还能使学生提高对抽象知识的记忆。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以下材料: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三个任意三角形;一把剪刀等。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具,结合教材提供的方法,试着用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移一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通过自主探索,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能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或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由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有的学生沿着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高剪开后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前、后三角形的形状变了,其面积没有变,得到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三角形边长的一半,宽等于原来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同样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用课件直观生动地展示各种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变化情况,综合再现学生的思考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顺利地概括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把学生的数学探索活动过程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二、妙用多媒体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用多媒体传授知识具有强烈的科学性和启发性,能生动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而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的再发现的过程,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为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让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再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更加有效地揭示数学规律。
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先用课件演示把一个萝卜(或其他易切的物体)切成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再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数数切出了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后,通过课件的特有还原功能,将一个个小正方体重新拼成了用萝卜切成的长方体,使学生悟出:计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就是看这个长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能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呢?这时,教师把为学生准备好的每人12个l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发给他们,让他们合作学习,利用手中的小正方体任意摆成一个长方体,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经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并借鉴教材上的推导方法,有的小组用12个小正方体拼出了四种不同长方体;有的小组用24个小正方体拼出了多种不同长方体;有的小组用36个小正方体也拼出了多种不同长方体……在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用课件演示了三百多种方法拼成的长方体,并附有数据。这样,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不仅使学生产生了许多联想,同时学生也初步发现:不论拼成哪种长方体,它们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即总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这种发现为学生抽象概括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表象,使他们能更好地概括出其体积公式。因此,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小结得出:
总个数 =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
↓ ↓↓↓
长方体的体积= 长× 宽 × 高
可见,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恰当演示,不仅使学生更有效地发现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内在规律,激发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探索能力。
三、善用多媒体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够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刘徽的割圆术,使学生直观感受圆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非常小,如果不断地往下分,正多边形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就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和圆直径的比值是3.1416。接着,再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呈现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成果,使学生感叹祖冲之研究成果的精确,展现了圆周率的形成发展过程,引领学生了解圆周率的探索历程,拓展了学生的探索空间。这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圆周率的探索历程,不仅是学生深刻领悟数学极限思想、体验科学精神、感受数学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索能力得到拓展、提升的过程。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最终达到培养探索能力的目的。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