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梁炜(1972-),男,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东方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强公司副经理,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问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和功效加以分析。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29-03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预算为表现形式的价值管理工程,它是企业在科学地对内部、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的一系列量化的规划与安排。它是企业进行战略实施和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内外成功企业普遍采用的现代管理模式。笔者结合企业的特点,就企业的预算管理状况如何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科学管理成本、有效控制成本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管理的“全面”性没有充分体现;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不够,造成预算指标偏离实际;预算执行措施不力,过程控制不到位;预算分析考核软化,预算控制流于形式;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整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正确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
首先,要认识到预算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收支的预期安排,它不仅是法律赋予企业的责任,更是一项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活动,是企业一定时期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编制预算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经营决策和管理的客观需要,切不可把编制预算理解成是上级的需要,更不能把它作为自己争项目、要投资的要钱和花钱需要,而应把它作为企业制订经营政策、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增收节支和挖掘内部潜力的现代手段,是企业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和内涵。科学的预算是企业上下协调统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仅仅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业务范畴。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并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因此对企业来说,要正确处理企业战略与经营活动的关系,使企业的长短期计划得以有效衔接,就必须紧紧抓住全面预算管理中业务预算这个“基础”,以财务预算为主线,让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参与各项有关责任目标成本、利润的制定、分解以及措施的落实工作。只有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功效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明确要求,规范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2.1要完善生产与财务协调机制,实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积极加强与勘探、开发、生产、计划、销售等预算执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和交流与企业预算相关的各种信息,确保企业预算与勘探、开发总体部署的一致性。
2.2要遵循完成经营目标的合理资源配置结构,建立企业各部门的生产计划和资源分配透明配比制度,分清“轻重缓急”,优选项目级次,按照生产成本项目与资源占有量、产(液)量、注入量、油水井数及管理行为的关系,结合经济分析模块,细化成本费用核算,细分费用预算项目,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2.3要严肃预算的编审,建立一种预算编审工作责任的倒查机制,对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重要支出漏项、大额度缺口等失误实行责任倒查,并与领导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3注重执行,强化监控,确保预算的全面实现
科学、合理的预算本身并不能发挥控制经营指标、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只有严格执行预算,才能真正达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
3.1建立企业有效的信息反馈通道,解决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按照预算、会计核算、生产过程三位一体原则,加强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从生产、经营角度寻求影响预算执行的不利因素和矛盾。
3.2建立四个预算预警机制,施及时进行预警分析,确保成本费用始终受控运行。一是预算内事项预警,提醒相关单位采取措;二是超预算事项预警,提醒相关单位进行分析、判断,采取弥补措施;三是预算外事项预警,提醒相关单位按照授权制度报审,决策是否追加预算;四是反常事项预警,防止或避免隐患事项造成损失。
3.3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严格执行月度滚动预算制度,使年、季、月预算保证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依靠年度预算保证全年生产经营指标任务,依靠滚动预算修正全年生产经营工作量,依靠月度预算细化全年各项成本费用,确保全年预算受控运行。
3.4依托内部控制制度,实现预算的合理运行。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内部控制手段,在企业内部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随意变动或调整。当某项预算额达到或超过年度预算安排时,应严格按照内控授权流程报批。一是强化月度预算审批,将压裂、油水井大修、三次采油等特殊措施项目与年度、季度、月度预算结合起来,并按项目编制内控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分管领导审批后下达执行;二是加强超年度预算单项费用的审批。三是加强专项费用和单一项目的预算审批。预算项目通过走内控流程报批,能使生产项目的一切决策,都统一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之下,进而能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
4深化分析,从严考核,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
4.1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分析,坚持做好月度成本分析和季度经济效益分析,认真分析预算执行偏差,重点剖析生产运行态势和主要矛盾,尤其是要抓好新井、老井和措施井的产量成本结构以及电消耗、井下作业费、管理费用的分析和监控,及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控制建议和措施,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指导生产运行,切实做到将问题发现在平时,整改落实在日常,确保按时间进度完成预算。
4.2要健全和完善预算考评体系,设立一套标准化考核流程和评价方法,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成本费用的考核力度,做到凡是花钱的地方都有制度约束,并将费用支出控制成果与各单位效益及职工工资挂钩,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5夯实基础,积极探索,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离不开会计系统所反映的基础信息,若基础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就会造成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使预算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必然导致执行和考评环节的混乱、无序。因此,要搞好预算管理,必须要扎扎实实抓好预算的基础工作。
5.1要规范成本核算,统一预算编制与成本核算的口径,建立企业历史数据库,为制定预算目标、安排周期性维修、审核企业的全面预算等提供依据。
5.2要加强成本稽核,及时检查各单位经费结算、材料预结算以及井下作业、修理等项目的完工结算情况,保证发生的成本能够及时入账,避免账外成本滞留,形成潜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创造推行预算管理的良好环境。
6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为预算融合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预算编制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预算专职人员必须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对生产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程度的勘探、开发等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在预算管理中得心应手,做到政策理解深刻准确、信息收集全面迅速、反映问题恰当及时、综合分析精辟透彻。因此,企业应对主要的预算专职人员经常进行系统的预算业务培训。比如:聘请一些预算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形式多样的讲座,使他们增强预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邀请本单位或本系统的一些生产技术专家讲课,帮助他们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并经常组织预算管理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实际。只有将预算管理人员培养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多面手,才能确保预算编制切合实际,真实可信。
总之,影响油田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企业应不断加强全面预算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建立起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葛群干.
企业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05(10)
2张建刚.长庆油田分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3)
3刘然.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9)
4易振军.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浅析[J].经济师,2005(9)
梁炜(1972-),男,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东方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强公司副经理,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问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和功效加以分析。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29-03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预算为表现形式的价值管理工程,它是企业在科学地对内部、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用价值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的一系列量化的规划与安排。它是企业进行战略实施和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也是国内外成功企业普遍采用的现代管理模式。笔者结合企业的特点,就企业的预算管理状况如何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科学管理成本、有效控制成本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管理的“全面”性没有充分体现;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不够,造成预算指标偏离实际;预算执行措施不力,过程控制不到位;预算分析考核软化,预算控制流于形式;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整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正确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
首先,要认识到预算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收支的预期安排,它不仅是法律赋予企业的责任,更是一项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活动,是企业一定时期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编制预算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经营决策和管理的客观需要,切不可把编制预算理解成是上级的需要,更不能把它作为自己争项目、要投资的要钱和花钱需要,而应把它作为企业制订经营政策、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增收节支和挖掘内部潜力的现代手段,是企业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和内涵。科学的预算是企业上下协调统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仅仅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业务范畴。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并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因此对企业来说,要正确处理企业战略与经营活动的关系,使企业的长短期计划得以有效衔接,就必须紧紧抓住全面预算管理中业务预算这个“基础”,以财务预算为主线,让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参与各项有关责任目标成本、利润的制定、分解以及措施的落实工作。只有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面预算管理的功效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明确要求,规范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2.1要完善生产与财务协调机制,实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结合,积极加强与勘探、开发、生产、计划、销售等预算执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和交流与企业预算相关的各种信息,确保企业预算与勘探、开发总体部署的一致性。
2.2要遵循完成经营目标的合理资源配置结构,建立企业各部门的生产计划和资源分配透明配比制度,分清“轻重缓急”,优选项目级次,按照生产成本项目与资源占有量、产(液)量、注入量、油水井数及管理行为的关系,结合经济分析模块,细化成本费用核算,细分费用预算项目,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2.3要严肃预算的编审,建立一种预算编审工作责任的倒查机制,对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重要支出漏项、大额度缺口等失误实行责任倒查,并与领导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3注重执行,强化监控,确保预算的全面实现
科学、合理的预算本身并不能发挥控制经营指标、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只有严格执行预算,才能真正达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
3.1建立企业有效的信息反馈通道,解决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按照预算、会计核算、生产过程三位一体原则,加强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从生产、经营角度寻求影响预算执行的不利因素和矛盾。
3.2建立四个预算预警机制,施及时进行预警分析,确保成本费用始终受控运行。一是预算内事项预警,提醒相关单位采取措;二是超预算事项预警,提醒相关单位进行分析、判断,采取弥补措施;三是预算外事项预警,提醒相关单位按照授权制度报审,决策是否追加预算;四是反常事项预警,防止或避免隐患事项造成损失。
3.3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严格执行月度滚动预算制度,使年、季、月预算保证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依靠年度预算保证全年生产经营指标任务,依靠滚动预算修正全年生产经营工作量,依靠月度预算细化全年各项成本费用,确保全年预算受控运行。
3.4依托内部控制制度,实现预算的合理运行。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内部控制手段,在企业内部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随意变动或调整。当某项预算额达到或超过年度预算安排时,应严格按照内控授权流程报批。一是强化月度预算审批,将压裂、油水井大修、三次采油等特殊措施项目与年度、季度、月度预算结合起来,并按项目编制内控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分管领导审批后下达执行;二是加强超年度预算单项费用的审批。三是加强专项费用和单一项目的预算审批。预算项目通过走内控流程报批,能使生产项目的一切决策,都统一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之下,进而能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性。
4深化分析,从严考核,强化预算管理的刚性约束
4.1要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分析,坚持做好月度成本分析和季度经济效益分析,认真分析预算执行偏差,重点剖析生产运行态势和主要矛盾,尤其是要抓好新井、老井和措施井的产量成本结构以及电消耗、井下作业费、管理费用的分析和监控,及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控制建议和措施,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指导生产运行,切实做到将问题发现在平时,整改落实在日常,确保按时间进度完成预算。
4.2要健全和完善预算考评体系,设立一套标准化考核流程和评价方法,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成本费用的考核力度,做到凡是花钱的地方都有制度约束,并将费用支出控制成果与各单位效益及职工工资挂钩,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5夯实基础,积极探索,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离不开会计系统所反映的基础信息,若基础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就会造成预算编制缺乏客观性,使预算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必然导致执行和考评环节的混乱、无序。因此,要搞好预算管理,必须要扎扎实实抓好预算的基础工作。
5.1要规范成本核算,统一预算编制与成本核算的口径,建立企业历史数据库,为制定预算目标、安排周期性维修、审核企业的全面预算等提供依据。
5.2要加强成本稽核,及时检查各单位经费结算、材料预结算以及井下作业、修理等项目的完工结算情况,保证发生的成本能够及时入账,避免账外成本滞留,形成潜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创造推行预算管理的良好环境。
6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为预算融合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预算编制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预算专职人员必须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对生产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程度的勘探、开发等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在预算管理中得心应手,做到政策理解深刻准确、信息收集全面迅速、反映问题恰当及时、综合分析精辟透彻。因此,企业应对主要的预算专职人员经常进行系统的预算业务培训。比如:聘请一些预算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形式多样的讲座,使他们增强预算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邀请本单位或本系统的一些生产技术专家讲课,帮助他们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并经常组织预算管理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实际。只有将预算管理人员培养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多面手,才能确保预算编制切合实际,真实可信。
总之,影响油田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企业应不断加强全面预算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建立起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葛群干.
企业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05(10)
2张建刚.长庆油田分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3)
3刘然.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9)
4易振军.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浅析[J].经济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