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作家赵丽宏如是说。《新课程标准》也很重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提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学现代诗时应把对诗歌的欣赏作为重点,教师的讲析要少,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意,感受诗情。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发现的惊喜,有了自我充实的机会,得到了自我愉悦,他就一定有了阅读的兴趣。
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个很好的现象。但如果没有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没有对内容深层次的把握能力,没有对技巧独到之处的领悟能力,就不能使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了。那么,如何尽快而有效地指导对诗歌只有粗浅认识的学生,使他们有个比较实用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呢?教师应从文本阅读的角度,站在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尺度上,在课堂教学中按“读熟——读懂——读透”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也能够按此模式自学诗歌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含英咀华中,学生渐渐地从文字的奇妙组合里朦胧感悟到诗歌的意境,领悟到诗歌的精髓。朗读贯穿全课堂,要不停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不使其感觉疲厌,还要巧妙地变换朗读的形式,反复地吟诵诗句。在整齐和谐的韵律中,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情感的音符,诗歌的生命力跃动起来,学生的感悟也生动起来了。
把握诗歌内容、整体领悟诗意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与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诗歌教学中的整体把握是对诗歌的解读,要认真阅读,读懂读透,理解诗歌的写作思路,与文本对话,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
诗,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欣赏诗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诗歌教学还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以意象来反应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所以在教读诗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诗歌做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诗歌想象联想的思维方式以及诗歌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诗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交流与合作,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热情参与学生的讨论,善于提出新颖独到的意见,善于接受学生的奇思妙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组织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心理、内容丰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全面深入的发展。
最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诗歌。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直接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巧妙地表现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对学生有天然的感召,因此诗歌容易为学生接受。
诗歌的赏析重在积累、感悟、体验,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了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了诗意,才能在读、说、写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才能行成受益终身的语文能力。而我们语文老师若能够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文体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指导学生读诗写诗,相信不是一件难事。
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个很好的现象。但如果没有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没有对内容深层次的把握能力,没有对技巧独到之处的领悟能力,就不能使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了。那么,如何尽快而有效地指导对诗歌只有粗浅认识的学生,使他们有个比较实用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呢?教师应从文本阅读的角度,站在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尺度上,在课堂教学中按“读熟——读懂——读透”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也能够按此模式自学诗歌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含英咀华中,学生渐渐地从文字的奇妙组合里朦胧感悟到诗歌的意境,领悟到诗歌的精髓。朗读贯穿全课堂,要不停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不使其感觉疲厌,还要巧妙地变换朗读的形式,反复地吟诵诗句。在整齐和谐的韵律中,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情感的音符,诗歌的生命力跃动起来,学生的感悟也生动起来了。
把握诗歌内容、整体领悟诗意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与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诗歌教学中的整体把握是对诗歌的解读,要认真阅读,读懂读透,理解诗歌的写作思路,与文本对话,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
诗,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欣赏诗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诗歌教学还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以意象来反应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所以在教读诗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诗歌做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诗歌想象联想的思维方式以及诗歌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诗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交流与合作,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热情参与学生的讨论,善于提出新颖独到的意见,善于接受学生的奇思妙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组织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心理、内容丰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全面深入的发展。
最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诗歌。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直接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巧妙地表现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对学生有天然的感召,因此诗歌容易为学生接受。
诗歌的赏析重在积累、感悟、体验,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了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了诗意,才能在读、说、写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才能行成受益终身的语文能力。而我们语文老师若能够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文体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指导学生读诗写诗,相信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