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懂透:现代诗歌教学的“三字经”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作家赵丽宏如是说。《新课程标准》也很重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提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学现代诗时应把对诗歌的欣赏作为重点,教师的讲析要少,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意,感受诗情。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发现的惊喜,有了自我充实的机会,得到了自我愉悦,他就一定有了阅读的兴趣。
  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个很好的现象。但如果没有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没有对内容深层次的把握能力,没有对技巧独到之处的领悟能力,就不能使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了。那么,如何尽快而有效地指导对诗歌只有粗浅认识的学生,使他们有个比较实用的学习诗歌的方法呢?教师应从文本阅读的角度,站在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尺度上,在课堂教学中按“读熟——读懂——读透”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也能够按此模式自学诗歌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含英咀华中,学生渐渐地从文字的奇妙组合里朦胧感悟到诗歌的意境,领悟到诗歌的精髓。朗读贯穿全课堂,要不停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不使其感觉疲厌,还要巧妙地变换朗读的形式,反复地吟诵诗句。在整齐和谐的韵律中,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情感的音符,诗歌的生命力跃动起来,学生的感悟也生动起来了。
  把握诗歌内容、整体领悟诗意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与体验。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诗歌教学中的整体把握是对诗歌的解读,要认真阅读,读懂读透,理解诗歌的写作思路,与文本对话,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
  诗,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欣赏诗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诗歌教学还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以意象来反应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所以在教读诗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诗歌做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诗歌想象联想的思维方式以及诗歌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诗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交流与合作,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热情参与学生的讨论,善于提出新颖独到的意见,善于接受学生的奇思妙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组织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心理、内容丰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全面深入的发展。
  最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诗歌。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直接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巧妙地表现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对学生有天然的感召,因此诗歌容易为学生接受。
  诗歌的赏析重在积累、感悟、体验,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了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了诗意,才能在读、说、写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才能行成受益终身的语文能力。而我们语文老师若能够让学生明白诗歌的文体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指导学生读诗写诗,相信不是一件难事。
其他文献
以往研究表明,在孩子向中学过渡的时期,父母可以充当他们的社交教练,当他们面临被同伴排斥、欺凌或与朋友产生冲突等诸多挑战时,为其提供支持和建议。然而,由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指导方式的有效性取决于孩子,一些孩子希望父母能提出具体的建议,而另一些孩子则希望能更自主地解决问题。  该研究选取了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在读学生及其母亲为研究对
[摘 要]獲取地理信息并对地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是地理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归纳整理与分析信息,完善学校地理信息资源库等策略,培养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关键词]义务教育;地理;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  “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1]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
一、融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专家学者相继提出课程整合的必要性,不少先行者也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如STEM教育强调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等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综合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STEM教育所主张的跨学科融合,不是将这几类学科内容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个性差异的生命体。他们有自己的需要、追求,还有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人格和自由。所以,教育必须面向生命,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提升生命的质量。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以人的发展为起点和归宿,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走进人内在的心理世界。这样,教育下的生命才能更加充盈、发展和完善,教育也才可能成为生命赖以成长之“根”,成为生命成长的乐
摘要:晋初礼乐歌辞虽然都是歌功颂德之作,无多少文学价值可言,但是由于其得到了统治者的倡导与朝廷重臣的积极呼应,甚至还在民间得到了万千文人士子的回应,由此形成了西晋雅颂文学蔚然可观的景象。因此,这类作品的意义在于它们影响了西晋开国之诗风,把西晋诗歌引至雅颂的方向。  关键词:礼乐歌辞 歌功颂德 开国诗风    洪顺隆先生认为晋初的礼乐歌辞堪称“建国史诗”,因为其体裁以叙事为主,多述建国事迹,目的在歌
大学会从校友身上募集资金,但有的校友会提供一些“另类”的捐赠,令母校大感意外。以下是世界上一些名校收到的不同寻常的礼物。   卫生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风险投资家布拉德尔德捐了2.5万美元给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技术中心,要求在该中心二楼的一个男卫生间门口挂一个牌匾,牌匾上写着:“最好的主意经常来自‘方便’时,别将它们拒之门外。”他表示:“我只是想有一个牌匾挂在厕所门外,当有人进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能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就几年来从事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收获与困惑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21 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以来,各地攻坚克难,取得积极進展。目前治理已进入整改攻坚期,各地也面临一些困难,为确保年底前完成这项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任务,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和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就健全若干工作机制下发通知。通知包括: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快证照办理进度;组建备案审核专家团队;构建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在线培训监管。  (教育部网站,2018-11-2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师要探究如何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助力达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成了2019年贺岁片的黑马。这部被称为“开创了中国的科幻元年”的影片也成为了学生津津乐道的谈资。如何利用学生对电影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呢?在此,将以“走进《流浪地球》,贴近语文学习”为例,探寻语文综合性
摘要:20世纪80年代,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壮大,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它们现在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公办高等学校一样,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利于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是坚持民办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是巩固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