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直接原因。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本文将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教学生学写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
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然而,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其实很丰富。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挖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他们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产生心理障碍。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是从。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等作文,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
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训练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会就班级垃圾桶里的一块面包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怎样以理服人,来劝说不爱惜粮食的人,再进行写作,使他的学生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他真正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课堂上创设了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 “一吐为快”的心理,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
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 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的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生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据说美国是没有专属于语文的“作文课”,他们几乎每个学科都要求写论文。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学科的论文,而“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显然是生物课的论文。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和各科联合起来呢?比如,学生在上了自然课后,在自然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学生上了数学课,让他们好好体会老师怎样教学重难点,练习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一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提高学生听课品质,使他们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写科学论文做好准备。
五、文有好评劲自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写作档案是体现了先进评价观念的一种评价方式。杜威说:“教育即成长。”建立写作档案的评价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它不但记录了学生的写作体验,而且使学生能够具体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习作档案建成后,再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办班报,校广播台与市广播台、杂志社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往后写作文的强大动力。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教学生学写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
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然而,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其实很丰富。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挖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他们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产生心理障碍。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是从。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等作文,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
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训练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会就班级垃圾桶里的一块面包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怎样以理服人,来劝说不爱惜粮食的人,再进行写作,使他的学生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他真正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课堂上创设了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 “一吐为快”的心理,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
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 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的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做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学生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据说美国是没有专属于语文的“作文课”,他们几乎每个学科都要求写论文。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学科的论文,而“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显然是生物课的论文。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和各科联合起来呢?比如,学生在上了自然课后,在自然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学生上了数学课,让他们好好体会老师怎样教学重难点,练习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一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提高学生听课品质,使他们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写科学论文做好准备。
五、文有好评劲自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写作档案是体现了先进评价观念的一种评价方式。杜威说:“教育即成长。”建立写作档案的评价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它不但记录了学生的写作体验,而且使学生能够具体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习作档案建成后,再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办班报,校广播台与市广播台、杂志社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往后写作文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