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发力,促进数学素养稳步提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7114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发力,既要重视操作引领,又要关注知识迁移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还应适度引入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通过多维组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稳步发展、稳健提升。
  [关键词]圆的认识;迁移;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56-02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既要有自主探索的过程,又要有合作学习的过程;既存在观察、思考,也有实践、争辩。因此,教师就得多角度发力,力争通过多层级活动、多维度研究等,让学生更加科学地进行观察、分析与思考,进而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应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最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稳步发展。
  一、用操作撬启思维发展的杠杆
  实践操作、数学实验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操作、实验等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务必让学生在动手做中理解知识,建构知识,也让学生在领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1.以拓画感知圆的特征
  圆有别于一般的几何图形,比如,圆的边是弯曲的,不似常规图形的边——都是线段。圆也没有一般几何图形的底边、高等。对此,教师就得进一步细化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领悟圆的个性,把脉圆与一般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理解圆的特征。
  如,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准备的胶带纸圈、茶杯盖子、一元的硬币等拓画大小不同的圆。在拓画的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不能用直尺去画圆的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圆形物体拓画出的圆是有大有小的,它们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
  2.以拉绳感知圆的特征
  除了指导学生拓画出不同的圆,感知圆的边以及位置、大小等显性特征外,教师还得创设其他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圆的其他特征,从而使得学习活动更加丰满。
  比如,用图钉、棉线等物品创造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拉绳活动,画出圆。教师引导学生用图钉固定好棉线的一端,在棉线的另一端固定一支铅笔,拉紧棉线,让铅笔的笔芯落在纸上,拉动铅笔一圈,就会得到一个圆。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个方法远比拓画圆要灵活,更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一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圆画在合适的位置上;二是可以控制圆的大小,确保需求。至此,学生逐步体会到图钉的位置能够改变圆所在的位置,进而形成一种朦胧的感觉——图钉这个点能影响着圆的位置。
  可以看出,恰当的操作是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重要举措,为学生更好地探究新知、理解和接纳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迁移助推智能发展的进程
  教师要重视学习迁移在新知探究中的巨大作用,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数学经验来引导学生感知圆,领悟圆的基本特征。
  1.用操作感知圆心特征
  首先,指导学生剪下拓画出的圆,并用这个圆去探究圆内的构造。一方面,引导学生猜想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得学生的学习带有“思考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圆心的位置:“你能找出圆中那个类似图钉的点吗?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并思考这个点是否存在其他的奥秘?”
  其次,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的方法中找出规律,发现奥秘,使得整个学习活动稳健而有序。学生会在折纸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沿着不同方向对折圆形纸片,折了若干次后,所有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如同图钉那个点,是不变的,它决定了圆的位置。
  经过不同的梳理,学生就能感悟到这个点的意义,知晓这个点就是圆的圆心。
  2.用活动感悟半径特征
  在折纸感悟圆心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得引导学生探究这些折痕,例如指导学生描一描这些折痕,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感知半径的意义,感悟半径的本质。
  “在你描的这2条折痕中,你的发现是什么?”有的学生从圆心开始画线段,发现线段一端是圆心,另一端在圆上。同时,学生在测量这些画出的线段时会发现:画出的线段长度是一样的。至此,教师就可以告知学生:“这类线段就是圆的半径。半径是相等的。”
  与此同时,教师还得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猜想与推理。“通过这样的画半径、量半径,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会认识到:圆中的半径有无数条,它们的长度是相等的。还有学生发现:完整的折痕是半径的2倍。学生在交流中就能领悟到“两端在圆上,且经过圆心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也领悟到“圆中的直径也是有无数条的,而且它们的长度也是相等的”。
  可见,恰当的迁移能够助推学习深入,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教师以学生在课始的拓画圆、拉绳画圆等活动中获得的感知为基础,引导学生折纸探究圆心,画图后测量半径,从而使得整个学习活动有根有源,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机,充满魅力。
  三、用技术助力素养积淀的升级
  应用多媒体是当下数学课堂教学的趋势,也是数学教学变革的需要。为此,教师应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助推教学重点的深入,使得课堂教学愈加精彩,也充满着无尽的活力与吸引力。
  圆周率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也是学习的关键点。尽管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学习研究活动,但它们都在静态的文本上。对此,教师就得灵活应用多媒体,特别是flash动画技术,让原本静止的感知学习演变为生动的动态画面,给学生必要的启迪,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更好地把握圆周率的本质。
  一方面,让学生先测量一个圆的直径,再测量圆的周长。对于测量圆的周长,很多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就可利用动画设计一个活动场景——以喜羊羊測量周长为范例,给予学生方法指导,这比教师单纯地照课本来说更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比较周长与直径的长度,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到π的值,从而获得一个最为直接的感知,形成有效的认知建构。
  圆的认识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抽象,这些都需要教师审时度势,灵活地用好实验、多媒体等,让课堂教学精彩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起来,也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体验中更好地感知圆,领悟圆的特征。当然,教师还得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迁移、学习探究、学习反思等活动,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强化,数学素养稳步发展。
  (责编:童夏)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数学特色课程这个载体,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数学学科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现实世界等关联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把学习的时空拓展到家庭和社会,打破学习时空的局限;引导学生调查、实验、尝试、探究、合作,打破学习方式的固化,让教与学变得可见,使数学的学习成为有广度、有深度和有力度的综合化学习。  [关键词]特色课程;综合化;折扇;关联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落实践行式活动课程,可以让数学变得更有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在落实这一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时,首先要立足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活动内容;其次要创新活动形式,激活学生参与的动力;再次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低段;践行式活动;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有探索价值的深度数学问题,可将数学教学提升到“高阶思维”层面,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把握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28-02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内容逐渐丰富,学习难度大幅度提升。教师应构建易错题管理体系,从预习到课后复习反馈阶段的全过程,探析小学高年級数学易错题的管理及干预策略和方法,这样可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易错题管理;干预策略;六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45-02  我国
[摘 要]在“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一课的备课、试教、磨课的过程中,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本课的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学习起点,重构教学思路。引入图形,建立“数”“ 图”之间的无隙结合,促进学生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小学低段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图结合;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角的度量”这一课进行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导学单带领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和形成数学技能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角的认识;导学单;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72-0
[摘要]“11-20各数的认识”这节课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是数概念形成过程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学生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认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对比分析三版教材,对本课进行全新设计,着重让学生了解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數感,使学生初步感知位值制。  [关键词]操作;思维;数感;位值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轴对称(一)”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积累活动经验,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操作;兴趣; 思维;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4
[摘 要]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基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需确定好教学目标,有效设计问题及做好探究活动引导,最后有效实施课堂评价。  [关键词]问题情境;小学数学;多边形;内角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26-02  新课程标准
[摘 要]学情调研是“至理数学”教学主张下理学案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理学案中理学目标设定、主题研究任务设计的重要依据。适度的学情调研可以有效克服教学起点把握不准、研究任务缺乏挑战、学习素养考虑欠缺等弊端。学情调研的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学习前测,把握起点;课中捕捉,适时调整;后测反馈,跟进延伸。  [关键词]学情调研;儿童立场;理学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