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易错题的管理与干预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内容逐渐丰富,学习难度大幅度提升。教师应构建易错题管理体系,从预习到课后复习反馈阶段的全过程,探析小学高年級数学易错题的管理及干预策略和方法,这样可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易错题管理;干预策略;六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45-02
  我国学生从小就面临来自于学业考试的重重压力。以小学六年级这一关键的小升初学时段为例,学生学习中的犯错率可能达到最高。因此,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科知识点做好易错题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于小学数学高年级易错题管理与提前干预
  (一)易错题管理
  易错题管理包括易错题管理态度、易错题管理价值、易错题管理行为、易错题搜集行为以及深层管理行为,这些维度内容要深度融合到学科教学体系中并发挥作用,培养发展学生自主探究、整理并归纳易错题,最终形成自我发现易错题、纠正易错题、管理易错题的好习惯。实际上,易错题中蕴含多种隐性知识信息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做好易错题管理,就可以改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易错题管理培养的是学生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整理、搜集、分析、归纳和利用相关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2.提前干预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受到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或知识难度的限制,常常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这一点尤其在数学学科中特别常见。因此,教师要针对一些常见的数学错误进行提前干预,为学生整合高年级数学学科中的易错点,帮助学生分析错因,从根本上规避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二、基于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数学易错题管理与干预策略
  六年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干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利用辅助学习的各种例题资料予以正向干预,这其中就包括了预习案的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设计以及课后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策略检测反馈。
  1.设计预习案
  预习案是数学学科教学正式开展前的关键环节。预习案要体现干预思想理念,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新知识点有所认识,并能够展开自主性学习。在预习案中应该设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知识重难点、教材的初步导读内容、各个知识点的初步探究内容以及对易错点的再次探究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将不理解的内容收集起来,以便于在随后的正式学习中提出,由师生共同讨论解答。
  如,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预习案,首先引导学生探明该课的基本知识点,其次强调概念内容与学生思维意识动向的相互结合,实现导学教学。这样,在预习阶段就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中的特殊内容与关系,使得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比如,教师以“空间观念”为主题来帮助学生设计导学案,其中以“想象”与“描述”为核心来学习物体特征,并以“抽象”和“想象”两种形式将物体特征转化为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明确图形与几何的位置关系、运动变化关系等,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描述来画出几何图形,实现手脑并用。
  如图1,制作相对清晰直观的预习案,是希望学生能够对图形与几何有一定的空间概念,通过抽象、想象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变化特征。这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的良好干预,可帮助他们在预习阶段避免错误的发生。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展示图形在运动中的变化情况,这相比于教材中的静态图片更具直观性,也能起到提前干预的作用。
  2.设计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这一关键环节,教师要基于课程知识点进行易错点的提前干预。在预习案的辅助下展开课堂探究活动,一方面可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指导,一方面可预设探究过程,随时防范和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与圆锥”一课时,教师在预习阶段就发现了学生对该课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如容易将圆柱面积与体积公式混淆,容易混淆圆柱与圆锥的3种关系,容易忽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无法区分有盖和无盖等。如果不加以提前干预,学生必然会在上述方面出现错误。为此,教师应提前对上述易错点提出解决办法。
  如针对有些学生无法有效区分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的情况,教师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即“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让学生在反复计算中记住这一旧知识点以及它所涉及的公式,坚持每天计算,做到熟能生巧,从而降低出错的概率。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操作区分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首先为学生展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并要求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圆柱形物体,然后尝试用自己的食指指出圆柱底面一周,初步了解圆柱底面的周长;同时让学生观察圆柱的高度;结合这两个重要参数,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即底面积乘以高。在教师的干预下,学生顺利避开了这一易错点。
  3.设计课堂教学后易错点干预检测反馈方案
  在课后带领学生复习时,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以巩固知识点,消灭易错点。比如,在课后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错。在布置家庭作业之前,教师就需要提前干预,提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帮助学生小心应对。比如,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一课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逻辑性不强,而且做题不够细心,容易在审题上丢分。如“一根绳子为4.5米,第一次用掉1/9,第二次又用去1/9米,两次共用去多少米?”这道题目的迷惑点在于两个1/9,许多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后会想当然地认为应该用4.5去乘以两个1/9,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第二个1/9后面有单位“米”。也就是说第一次用掉了绳子的1/9,第二次用去了1/9米,那么正确的计算应该为:4.5[×][19 ][19]。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审好题,同时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干预,观察他们的解题过程,帮助他们进行易错题管理,尽量消除他们的惯性思维,通过课后对学生解题过程的检测以及学生的知识学习反馈结果来指引他们正确解题。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设计各个教学阶段的提前干预策略,又要每时每刻做好易错题管理,尽可能在每一个阶段帮助学生消除隐患,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效率与正确率。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是儿童大脑的塑造者和变革者。在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践行“自然体验、自主掌握、自控评估”三个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生硬为自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感;自然;自主;自控;脑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50-03  低年级学生虽然已初步形成
[摘要]数学情境的介入应该择时而行,比如思维爬坡时“出手”,让学习变得轻松;分歧较大时“出手”,让答案趋于统一;拓展延伸时“出手”,让学习走向纵深。好的情境应该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养、提升学生能力为落点,只要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真正因学生的思维律动而应用情境,那么课堂的高效、学生的精彩和课改的绚丽也就在情理之中。数学教师应该是多种角色的糅合者:一个高效情境的创设者、介入者、拓展者,引领学
[摘 要]对教学梯形的认识,多数教师都只是在向学生传递“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这句概念。由一道简单的数梯形题的低正确率,折射出学生对梯形本质理解上的欠缺、表象建立的单薄、思维方式的无序,而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接触、多操作、多感悟。  [关键词]图形教学;表象;本质;强化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要]适当设置问题进行导学,引领学生个性化学习,是点亮教学的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脉教学中的意外,通过巧设问题给予学生科学引领,并融合相关素材使之成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的新资源,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稳健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公式推导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58-02
[摘 要]复习课要实现精讲精练,教师就要精心设计习题,由一道题拓展到一节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和辨析反思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圆;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6-0037-01  数学综合能力题是将几个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同一道题中,学生
[摘 要]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学情及不同版本教材,深入挖掘周期现象规律背后的数学本质,以学生为主体,从生活环境出发,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认识到周期现象背后是除法这一数学本质,习得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眼光。  [关键词]周期现象;建模;除法;学生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探索一般经历“合情”和“演绎”两个推理阶段。以“有趣的乘法计算”的教学为例,以形式概括为主的过程浸润合情推理,通过例子多类型、比较多角度和联系多层次,自主建构规律的外在形式;以实质把握点睛的过程浸润演绎推理,通过表征梯度化、反思体系化和迁移立体化,刻画规律的内在道理。“合情”和“演绎”两者相辅相成和辩证统一,共同服务学生的素养培养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过程经历;计算教学;探索规律  
[摘要]通过数学特色课程这个载体,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数学学科知识、其他学科知识、现实世界等关联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把学习的时空拓展到家庭和社会,打破学习时空的局限;引导学生调查、实验、尝试、探究、合作,打破学习方式的固化,让教与学变得可见,使数学的学习成为有广度、有深度和有力度的综合化学习。  [关键词]特色课程;综合化;折扇;关联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落实践行式活动课程,可以让数学变得更有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在落实这一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时,首先要立足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活动内容;其次要创新活动形式,激活学生参与的动力;再次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低段;践行式活动;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有探索价值的深度数学问题,可将数学教学提升到“高阶思维”层面,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把握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28-02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