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俗名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比较多,许多物质不仅有化学名称,而且还有俗名。这些俗名不但有趣,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化学发展史。我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傅鹰教授曾多次讲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在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诸多途径中,化学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进行讲授,可使学生掌握化学发展的规律,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之成为真正优秀的化学人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化学俗名是化学史中重要的一颗珍珠。当然,物质的俗名来历不同,有的物质的俗名与用途有关,如硫酸镁可用做泻药,故称“泻盐”。次氯酸钙有漂白作用,由此取名“漂白粉”。石灰石是碳酸钙的俗称之一,它因可用來烧制石灰而得名。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是人们食用的无色晶体。电木是酚醛树脂的俗称,因其是电力工业上常用的绝缘材料而得名。
  有的物质的俗名是根据其特性而命名的,如丙三醇为黏稠、油状、有甜味的液体,故称之为“甘油”。磁铁石是因为其具有磁性,故称之为“磁铁石”。金刚砂里的原子,由于呈立体网状紧密排列,碳硅原子间结合得相当牢固、坚硬,故称之为“金刚砂”。
  有的物质的俗名是外文音译而来的,如海波是硫代硫酸钠的俗称,是Hypo的音译。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英文名称是CausticSoda,Soda在英文中的一种意思就是指含钠的化合物。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Formalin的音译。梯恩梯是炸药的名称之一,是TNT(Trinitrotoluene)的音译。矾是我们习惯上将其称为含结晶水的硫酸盐,是Vitriol的音译。
  有的物质的俗名是根据物质的发现或制取而得来的,如大理石是碳酸钙的俗称,因产于云南大理而得名。电石气是乙炔的俗称,因它是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得到的气体而得名。电石是碳化钙的俗称,因它是生石灰与碳在电炉加热的高温下(3000℃)反应得到的固体而得名。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在古代,酒是人们的饮品之一,酒中含有大量的乙醇,后经蒸馏得到纯度较高的乙醇,因此称为“酒精”。重过磷酸钙,即磷酸二氢钙,它是相对于过磷酸钙[Ca(H2PO4)2 2CaSO4]而言,由磷酸钙与足量的磷酸反应制得。
  有些物质的俗名与物质的组成或性质有关。如双氧水是过氧化氢水溶液的俗称,与水相比,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二个氧原子。石墨、炭黑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呈黑色。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之一,因其硬度大而得名。活性炭,与其他碳的同素异形体相比较,它较活泼,具有吸附某些物质的特性。
  化学俗名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复杂,各不相同。深入挖掘化学俗名的内容,了解其成因,追根溯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了从理性知识到感性学习,从生硬的书本到活灵活现的现实生活的过渡。
  一、俗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化学的俗名,并讲解俗名的来历、起源,能够增强化学学科的趣味性,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富有魅力;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眼球,使他们身临化学的奇妙世界中,去感受这些物质的发现、用途,同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促使学生努力去认知,去理解,去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到AsS时,可引出AsS的俗名雄黄,民间用它做雄黄酒,在端午节时饮用。《新白娘子传奇》里白素贞喝了雄黄酒后恢复成了蛇状,这是为何呢?原来雄黄是一种胃毒剂,蛇对它反应非常敏感,而加入酒精后的雄黄驱蛇效力更大,原因是乙醇可以作为“稀薄剂”增强雄黄的挥发性,所以蛇就会拒之千里。这样一穿插,无疑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富有生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对一些俗名追根溯源,揭示其最初的由来。比如:一氧化二氮为何叫“笑气”?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了这种气体。制备一瓶该气体后,他把一块燃着的木炭放进去,木炭烧得更旺了。他当时把它当作“氧气”,因为氧气有助燃性。但是,这种气体还稍带一点“令人愉快”的甜味,和臭且无味的氧气有所不同;它还能溶于水,其溶解度也比氧气大得多。它究竟是什么,就成了一个待解的谜团。1798年,普利斯特利实验室来了一位年轻的实验员,他叫戴维。戴维有一种忠于职责的勇敢精神,凡是他制备的气体,他都要亲自“嗅”几下,以了解它对人的生理作用。当戴维吸了几口这种气体后,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他不由自主地大声发笑,还在实验室里大跳其舞,过了好久才安静下来。因此,这种气体被称为“笑气”。戴维发现“笑气”具有麻醉性,事后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并非在可乐的梦幻中,我却为狂喜所支配;我胸怀内并未燃烧着可耻的火,两颊却泛出玫瑰一般的红。我的眼充满着闪耀的光辉,我的嘴喃喃不已地自语,我的四肢简直不知所措,好像有新生的权力附上我的身体。”不久,以大胆著称的戴维在拔掉龋齿以后,疼痛难熬。他想到了令人兴奋的“笑气”,取来吸了几口。果然,他觉得痛苦减轻,神情顿时欢快起来。“笑气”为什么具有这些特性呢?原来,它能够对大脑神经细胞起麻醉作用。
  可见,适当地讲解俗名的一些传奇故事、起源,可以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让枯燥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让精力有限的学生像吸了“笑气”一样,精神亢奋,注意力集中,充满求知探究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俗名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爱国主义情操
  教育先哲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一语中的,道出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新课程标准把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培养目标,这也是时代的需要。化学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教学生做人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所以,我们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向学生灌输宣传人文主义思想,使学生在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武器。化学是在历经无数次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化学基本知识技能与发展化学基本思想的重任,还要在全面塑造具有综合化学素养的人这一层面上下足工夫,让学生不但具有化学探究的能力,更要具有不断进行化学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一、回顾化学史中的“批判精神”,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科学态度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充
说明郑燮,字克柔,一字理庵,号板桥,清扬州府兴化县人。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康熙时中秀才,雍正时中举人,乾隆时中进士。做过范县、朝城、潍县
关于“散文”,在“文学”这一概念没有明确,即文学与非文学没有划清界限的时候,它自古与骈文、韵文相对,是就文章的媒介——语言而对篇章的划分。与骈文相对的“散文”,是指
<正> 两条信息与两点启示一、今年四月中下旬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局长会议透露,据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最近研究成果认为,到1992年,旅游业将成世界第一大产业,称雄世界经济近百
<正> 文艺传播中的接受者(读者、听众、观众),是审美信息的传播对象或“目的地”,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又是艺术符码制作的积极参与者和审美信息的主动反应者
近十年来,师范专科学校蓬勃发展,情况是令人乐观的。然而,在乐观的表象下面,也暴露出一些足以令人不安的问题,亟需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正>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正确把握教学双方的情感心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信心,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
中学历史教学的动机与目的,无非就是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这是我们的常识。可我们是否留意网络流传的一些现实:马加爵杀害同学,药家鑫刺母等。为什么受着高等教育的人,会做出如此令人不齿的事情来?也许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都不能忽略一个问题,人格的扭曲才是悲剧发生的根源。  何谓人格?在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道
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讲解物理原理,可学生的接受程度却很难到达预期的目标。因为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下,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虽然也能理解那些物理原理,可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物理的热情,因此不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所以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启发式
有专家预言,十年或二十年后,留守儿童的后患问题将会集中暴露出来,成为中国社会沉重的包袱和负担。带着这份担忧,我和我的同事就我校留守儿童进行了大面积走访和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寻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一、留守儿童较为突出的表现  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孤僻、自私、驕横,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中虽然还剩下爷爷和奶奶,但他们难以与孩子沟通,这样的情况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