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校长突出“以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以知行统一推动科学发展”的策略与思路,其中,“学思结合”体现了普通高中校长“良心”所在、“知行统一”体现了普通高中校长“责任”所系、“科学发展” 体现了普通高中校长“本领”所为。
关键词:《纲要》精神;全教会;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策略与思路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4-0003-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笔者认为,当前,要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校长突出“以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以知行统一推动科学发展”的策略与思路,“学思结合”是校长的“良心”所在,“知行统一”是校长的“责任”所系,“科学发展”是校长的“本领”所为。
一、“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
一位资深学者曾提出“高中教育事关国家安全”的命题。这是基于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作出的重要判断。我想若将这个命题向前延伸一下就可说“高中校长事关高中安全”。温总理多次强调:“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与时俱进地提高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的素质、切实有效地营造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四星级普通高中的理性要求和现实选择。而实践告诉我们:衡量一名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成熟与否关键是看其能否在“学思结合”中促进“知行统一”。
(一)“学思结合”是“要求”,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在自觉实现“要求”中促进“知行统一”。首先,学习是当好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的基本要求。这既是履职应有之义,也是立业必修之功。每位成熟并有作为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以学无止境的态度对待学习、以持之以恒的信念投身学习、以学以致用的实践促进学习,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向书本学、向师生员工学、向工作实践学、向兄弟学校学,学深科学理论、学透专业知识、学精现代科技,做到政治上清醒、业务上精通、知识上广博。“学”与“思”是一对孪生姐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在工作中,我时常感到:“才短思涩”,往往“百思不解”;“形成于思”,更须“三思而行”。这“三思”就是“极尽穷思”、“研精致思”、“砥志善思”。这就是我们常说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的真谛所在;通过“勤思、慎思、善思”,对所学的知识知其内涵、悟其要义,觅其规律、汲取精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此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思结合”是手段,目的是促进“知行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统一”的关键是实践。只学不用,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只干不学,容易形成经验主义。坚持“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这就要求每位普通高中校长紧紧围绕办学实际,把“学思结合”的成果放到工作实践中去加以检验,真正地转化为谋划工作的“良心”、深化改革的“责任”、推动发展的“本领”。
(二)“学思结合”是“境界”,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在自觉提升“境界”中促进“知行统一”。“脑不思必笨且钝,人不学必愚且后。”对每位普通高中校長来说,“学思结合”得好,工作才能干得好、生活才能过得好、个人才能成长好。“学思结合”成为常态,工作与生活才有“境界”。“学思结合”既是终身课题,更是紧迫任务。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学而思则聪,思而学则慧。”我想,越是在普通高中发展的关键阶段,越要注重“学思结合”;越是在信息发达情况下,越要自觉“学思结合”。知识的积累需要“学思结合”,创新的起点在于“学思结合”,方法的优化依赖“学思结合”,能力的提高来自“学思结合”。经验告诉我们,人无德性守成难,缺失悟性进取难。作为一名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其坚决规范办学行为的“良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本领”,既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悟性。作为一名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若要实现成就学校、幸福师生、完善自身的理想,在“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着追求,必须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努力,必须坚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执着境界。
(三)“学思结合”是“方法”,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在自觉掌握“方法”中促进“知行统一”。“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既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关于思维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还是具体的学科方法。坚持“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旨在“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当前普通高中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教育模式转变快、教育技术进步快、教育背景变化快,如果不掌握“学思结合”的方法,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知行统一”就会成为空话。对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良心”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责任”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本领”的恐慌。选择“学思结合”就选择了创业、创新、创优,就选择了良心、责任、本领。我们常说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自身更要学会高效学习、有效思考、实效行动,从而使办学实践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更好服务科学发展。
(四)“学思结合”是“动力”,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在自觉激发“动力”中促进“知行统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思结合”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破疑”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学起于思,思始于疑。问题意识是一切学习的逻辑起点。推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正是来自于现实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决。“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欲速须先学深思,否则难以先达。”我们常说:无学自通,不可信;无思自强,不现实。讲良心、负责任、增本领,不仅需要坚持终身“学思结合”,而且需要终生实践“学思结合”。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所说:“古往今来,众多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等无不都是靠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实践,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试想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作为一名成熟的普通高中校长,既要追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和谐发展,更要追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色发展;办学既能“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又能“因需培养”、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知行统一”推动“科学发展”
“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基本要求。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的“知行统一”最终体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之中。
(一)以“知行统一”抓住推动普通高中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具有这种“极难得的智慧”,善于识别机遇,勇于抓住机遇,巧于用好机遇。
4.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激发活力”。改革创新是推动普通高中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一要克服“叶公好龙”的心态。不能天天急切地呼唤教育改革,一旦教育改革了,又简单地批评改革、怀疑改革、棒杀改革。二要强化改革的“代价意识”。教育改革必须付出“模式代价”和“过程代价”,前者具有“不可克服性”,后者具有“部分可克服性”,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过程代价”降低到社会和个人能够接受的程度。三是明确改革主要任务。对普通高中来说,当前要以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方式、教育提供方式和教育投入方式转变为契机,着力破解多样化人才需要与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为普通高中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要切实处理好学校的“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关系,明确哪些是学校应该做、能夠做并能做好的事情,否则普通高中教育永远不能摆脱“成长的烦恼”、走出“发展的困惑”。
5.坚持“提高质量”,突出“内涵提升”。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既包括“预期标准的达成”,即学生学业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也包括学生智慧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学生处于不断发展的成长过程,“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普通高中要切实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克服和纠正部分教师中存在的“对教育本质的忽视、对教育规律的藐视、对时代要求的蔑视、对精神生活的轻视、对课堂教学的无视”的现象。华东师大陈玉锟教授提出了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三个命题:一是“办学不搞世界杯,教育要搞奥运会”;二是“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三是“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生的成功,才是学校成功的标志”,这值得大家仔细体会和反复品味。每位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不仅要把办学的视野放在为考试而准备之上,更要放在“良心”、“责任”和“本领”之上,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智慧,推动普通高中由“关注知识”向更“关注知识的运用以及知识的创造”转变。
(三)以“知行统一”落实推动普通高中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人生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承担着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双重任务,每位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都应以“良心”引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以“责任”打造人才培养“更高质量”、以“本领”推进学校发展“更具特色”。
1.以“良心”引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总和。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是对规律的自觉遵循,是对人性的高度尊重,是校长自信的生动体现,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所学校若要真正办出水平、办出活力、办出特色,就必须遵循教育形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规律、教育进程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的规律、认知系统与动力系统相协调发展的规律、信息存储总量决定个体发展程度的规律。前一阶段,省教育厅严肃处理了个别学校违规跨市招生和利用节日上课的事情,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规范办学行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持之以恒“反复抓”,又要坚持不懈“抓反复”,以“良心”引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让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应成为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的自觉习惯。
2.以“责任”打造人才培养“更高质量”。我省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进入相对稳定期,育人模式进入战略转型期,管理水平进入综合提升期。追求普通高中的“更高质量”,对政府来说就是办好每一所普通高中;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选配好每一所普通高中校长;对校长来说就是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好每一名学生。每所学校都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办学,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高中教育。最近从有关南开中学的资料中得知,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从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却创造了教育史上高质量的奇迹。南开中学先后培养出两任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温家宝;两位院长:周光召(中科院)、朱光亚(工程院);数十位两院院士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等一批教育家;曹禺等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等等。这个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88岁的李世斌老人撰文回忆,当时的南开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优秀师资。教师多为“国内大学校长、知名教授推荐的优秀学生”,“教师没有铁饭碗,持续地择优劣汰”。二是“开放型图书馆”、“无禁区、无禁书”。三是聘请名家演讲。张伯苓亲自邀请“不同职业领域、学术领域的知名人士到校发表演讲,以扩大师生的知识和视野”。四是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全凭个人爱好”,“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自由发展和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南开中学的经验启示我们,“提高质量,校长要拿出智慧、勇气、见识和胸怀,创造大量机会和宽阔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以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张扬的个性。”这就是我在暑期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会议上说的要以“发展目标”提升“更高质量”、以“科学评价”引领“更高质量”、以“优质师资”支撑“更高质量”、以“高效课堂”打造“更高质量”、以“校长良知”建设“更高质量”、以“强化基础”保障“更高质量”。
3.以“本领”推进学校发展“更具特色”。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人才类别的多样化与培养模式的趋同化、人的发展的个性化和学校发展的同质化、学校竞争的激烈化与办学人员的功利化之间的矛盾。“千校一面”,缺乏特色,既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又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须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把更多个人发展选择权交给学生,抓住特色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突出学校发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依托特色文化和特色学科的建设,构建制度创新和特色建设的平台,站在公平的起点上,凸显个性,各领风骚,推进普通高中发展“更具特色”。特色建设一定要从校情出发,既不跟风,也不赶潮,心要热,头要冷,步要稳,要善于“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谨慎热点”,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有所多为与有所少为,有所先为与有所后为相统一,防止平均用力、四面出击,防止急功近利、舍本求末,要以重点带动特色,以全面支撑特色,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出良师、育英才,可选择、能持续。
(四)以“知行统一”打造推动普通高中科学发展的“教育家型校长”队伍。我曾向校长们提出“三个不忘”的要求:“时刻不忘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快乐发展是自己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把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卓越、社会公认的名校是自己的第一责任,时刻不忘思教育家之虑、践教育家之行、成教育家之名是自己的第一追求。”
这里的教育家是指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书育人、教育研究工作中有较高的造诣或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教育家既包括教育思想家,也包括教育实践家,或者集两者于一身。大凡教育家必具有热爱教育、懂得教育、建树教育、终身从事教育的特质。教育家办学是建设特色鲜明普通高中的必然要求。提倡教育家办学是教育理性的回归,说到底就是让内行办学,让对教育有感情的人办学,让善于钻研教育理论并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的人办学,让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人办学。
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众多流芳千古的教育家。有专家研究指出:某个历史时期之所以涌现出大批教育家,是因为诸多社会因素恰好在这里汇聚,才形成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笔者认为,首先,我们不必恨不逢时。对于躬逢其盛的教育家而言,这是他们的缘分。这样的历史契机可遇不可求,甚至一去不复返。但新陳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教育领域永远不会沉寂。即使在相对平和的时代,也会出现像董仲舒、韩愈、赫尔巴特、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大教育家。何况,江苏历来是教育家产生的沃土。有专家研究指出,江浙一带的教育家明显多于其他省份,其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原因。再者,“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家成长是没有终点的旅程;“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不在“速成”,而在“养成”。速度可以加快,但阶段很难超越。因为要成为“教育家型校长”,需要丰富的经历和体验,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提升。发明家可以很年轻,但教育家不会太年轻。许多专家认为一名校长成为“教育家型校长”需要20到30年时间,大体要经历5个阶段:一是基础阶段,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二是胜任阶段,成为一名成熟的校长;三是成名阶段,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校长;四是成就阶段,成为一个引领性的校长;五是完善阶段,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校长”。王铁军在《著名教育家成功个案及其启示》一文中,得出了四点启示:一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的实践表明,教育家首先是教育改革家,是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是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列,引领教育改革的潮流。二是教育家不是培养的,而是一个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过程。三是教育实验是教育家成长的“转角石”。四是抗拒诱惑,宁静致远,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最有条件成为“教育家型校长”。若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既需要每位校长的不懈努力,又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营造有利于“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帮助和引导优秀校长在办学实践中成长;简政放权,扩大和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使校长能够大胆试验,大胆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实行学术自由,不求全责备;大力宣传“教育家型校长”,形成尊重“教育家型校长”、学习“教育家型校长”的浓厚社会氛围;树立“教育家型校长”的良好形象,激励和支持一批优秀校长攀登“教育家型校长”的高峰,让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型校长”光荣地获得教育家的称号。
(根据胡金波副厅长2010年12月10日在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培训班结束时的讲话整理。整理人:方健华。)
关键词:《纲要》精神;全教会;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策略与思路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4-0003-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笔者认为,当前,要深入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普通高中校长突出“以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以知行统一推动科学发展”的策略与思路,“学思结合”是校长的“良心”所在,“知行统一”是校长的“责任”所系,“科学发展”是校长的“本领”所为。
一、“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
一位资深学者曾提出“高中教育事关国家安全”的命题。这是基于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作出的重要判断。我想若将这个命题向前延伸一下就可说“高中校长事关高中安全”。温总理多次强调:“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与时俱进地提高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的素质、切实有效地营造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四星级普通高中的理性要求和现实选择。而实践告诉我们:衡量一名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成熟与否关键是看其能否在“学思结合”中促进“知行统一”。
(一)“学思结合”是“要求”,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在自觉实现“要求”中促进“知行统一”。首先,学习是当好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的基本要求。这既是履职应有之义,也是立业必修之功。每位成熟并有作为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以学无止境的态度对待学习、以持之以恒的信念投身学习、以学以致用的实践促进学习,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向书本学、向师生员工学、向工作实践学、向兄弟学校学,学深科学理论、学透专业知识、学精现代科技,做到政治上清醒、业务上精通、知识上广博。“学”与“思”是一对孪生姐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在工作中,我时常感到:“才短思涩”,往往“百思不解”;“形成于思”,更须“三思而行”。这“三思”就是“极尽穷思”、“研精致思”、“砥志善思”。这就是我们常说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的真谛所在;通过“勤思、慎思、善思”,对所学的知识知其内涵、悟其要义,觅其规律、汲取精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此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思结合”是手段,目的是促进“知行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统一”的关键是实践。只学不用,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只干不学,容易形成经验主义。坚持“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这就要求每位普通高中校长紧紧围绕办学实际,把“学思结合”的成果放到工作实践中去加以检验,真正地转化为谋划工作的“良心”、深化改革的“责任”、推动发展的“本领”。
(二)“学思结合”是“境界”,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在自觉提升“境界”中促进“知行统一”。“脑不思必笨且钝,人不学必愚且后。”对每位普通高中校長来说,“学思结合”得好,工作才能干得好、生活才能过得好、个人才能成长好。“学思结合”成为常态,工作与生活才有“境界”。“学思结合”既是终身课题,更是紧迫任务。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学而思则聪,思而学则慧。”我想,越是在普通高中发展的关键阶段,越要注重“学思结合”;越是在信息发达情况下,越要自觉“学思结合”。知识的积累需要“学思结合”,创新的起点在于“学思结合”,方法的优化依赖“学思结合”,能力的提高来自“学思结合”。经验告诉我们,人无德性守成难,缺失悟性进取难。作为一名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其坚决规范办学行为的“良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本领”,既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悟性。作为一名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若要实现成就学校、幸福师生、完善自身的理想,在“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着追求,必须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努力,必须坚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执着境界。
(三)“学思结合”是“方法”,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在自觉掌握“方法”中促进“知行统一”。“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既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关于思维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还是具体的学科方法。坚持“学思结合”,促进“知行统一”,旨在“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当前普通高中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教育模式转变快、教育技术进步快、教育背景变化快,如果不掌握“学思结合”的方法,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知行统一”就会成为空话。对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良心”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责任”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本领”的恐慌。选择“学思结合”就选择了创业、创新、创优,就选择了良心、责任、本领。我们常说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作为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自身更要学会高效学习、有效思考、实效行动,从而使办学实践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更好服务科学发展。
(四)“学思结合”是“动力”,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在自觉激发“动力”中促进“知行统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思结合”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破疑”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学起于思,思始于疑。问题意识是一切学习的逻辑起点。推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正是来自于现实问题的提出、思考和解决。“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欲速须先学深思,否则难以先达。”我们常说:无学自通,不可信;无思自强,不现实。讲良心、负责任、增本领,不仅需要坚持终身“学思结合”,而且需要终生实践“学思结合”。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所说:“古往今来,众多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等无不都是靠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不断实践,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试想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作为一名成熟的普通高中校长,既要追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和谐发展,更要追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色发展;办学既能“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又能“因需培养”、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知行统一”推动“科学发展”
“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基本要求。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的“知行统一”最终体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之中。
(一)以“知行统一”抓住推动普通高中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成熟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应具有这种“极难得的智慧”,善于识别机遇,勇于抓住机遇,巧于用好机遇。
4.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激发活力”。改革创新是推动普通高中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一要克服“叶公好龙”的心态。不能天天急切地呼唤教育改革,一旦教育改革了,又简单地批评改革、怀疑改革、棒杀改革。二要强化改革的“代价意识”。教育改革必须付出“模式代价”和“过程代价”,前者具有“不可克服性”,后者具有“部分可克服性”,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过程代价”降低到社会和个人能够接受的程度。三是明确改革主要任务。对普通高中来说,当前要以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方式、教育提供方式和教育投入方式转变为契机,着力破解多样化人才需要与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为普通高中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要切实处理好学校的“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关系,明确哪些是学校应该做、能夠做并能做好的事情,否则普通高中教育永远不能摆脱“成长的烦恼”、走出“发展的困惑”。
5.坚持“提高质量”,突出“内涵提升”。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而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既包括“预期标准的达成”,即学生学业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也包括学生智慧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学生处于不断发展的成长过程,“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普通高中要切实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克服和纠正部分教师中存在的“对教育本质的忽视、对教育规律的藐视、对时代要求的蔑视、对精神生活的轻视、对课堂教学的无视”的现象。华东师大陈玉锟教授提出了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三个命题:一是“办学不搞世界杯,教育要搞奥运会”;二是“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三是“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生的成功,才是学校成功的标志”,这值得大家仔细体会和反复品味。每位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不仅要把办学的视野放在为考试而准备之上,更要放在“良心”、“责任”和“本领”之上,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智慧,推动普通高中由“关注知识”向更“关注知识的运用以及知识的创造”转变。
(三)以“知行统一”落实推动普通高中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人生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承担着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双重任务,每位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都应以“良心”引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以“责任”打造人才培养“更高质量”、以“本领”推进学校发展“更具特色”。
1.以“良心”引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行为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总和。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是对规律的自觉遵循,是对人性的高度尊重,是校长自信的生动体现,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所学校若要真正办出水平、办出活力、办出特色,就必须遵循教育形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规律、教育进程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的规律、认知系统与动力系统相协调发展的规律、信息存储总量决定个体发展程度的规律。前一阶段,省教育厅严肃处理了个别学校违规跨市招生和利用节日上课的事情,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规范办学行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持之以恒“反复抓”,又要坚持不懈“抓反复”,以“良心”引领办学行为更加规范,让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应成为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的自觉习惯。
2.以“责任”打造人才培养“更高质量”。我省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进入相对稳定期,育人模式进入战略转型期,管理水平进入综合提升期。追求普通高中的“更高质量”,对政府来说就是办好每一所普通高中;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就是选配好每一所普通高中校长;对校长来说就是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好每一名学生。每所学校都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办学,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高中教育。最近从有关南开中学的资料中得知,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从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负担”,却创造了教育史上高质量的奇迹。南开中学先后培养出两任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温家宝;两位院长:周光召(中科院)、朱光亚(工程院);数十位两院院士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等一批教育家;曹禺等一批知名文化界人士,等等。这个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88岁的李世斌老人撰文回忆,当时的南开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优秀师资。教师多为“国内大学校长、知名教授推荐的优秀学生”,“教师没有铁饭碗,持续地择优劣汰”。二是“开放型图书馆”、“无禁区、无禁书”。三是聘请名家演讲。张伯苓亲自邀请“不同职业领域、学术领域的知名人士到校发表演讲,以扩大师生的知识和视野”。四是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全凭个人爱好”,“让学生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自由发展和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南开中学的经验启示我们,“提高质量,校长要拿出智慧、勇气、见识和胸怀,创造大量机会和宽阔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以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张扬的个性。”这就是我在暑期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会议上说的要以“发展目标”提升“更高质量”、以“科学评价”引领“更高质量”、以“优质师资”支撑“更高质量”、以“高效课堂”打造“更高质量”、以“校长良知”建设“更高质量”、以“强化基础”保障“更高质量”。
3.以“本领”推进学校发展“更具特色”。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存在着人才类别的多样化与培养模式的趋同化、人的发展的个性化和学校发展的同质化、学校竞争的激烈化与办学人员的功利化之间的矛盾。“千校一面”,缺乏特色,既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又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须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把更多个人发展选择权交给学生,抓住特色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突出学校发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依托特色文化和特色学科的建设,构建制度创新和特色建设的平台,站在公平的起点上,凸显个性,各领风骚,推进普通高中发展“更具特色”。特色建设一定要从校情出发,既不跟风,也不赶潮,心要热,头要冷,步要稳,要善于“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谨慎热点”,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有所多为与有所少为,有所先为与有所后为相统一,防止平均用力、四面出击,防止急功近利、舍本求末,要以重点带动特色,以全面支撑特色,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出良师、育英才,可选择、能持续。
(四)以“知行统一”打造推动普通高中科学发展的“教育家型校长”队伍。我曾向校长们提出“三个不忘”的要求:“时刻不忘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快乐发展是自己的第一要务,时刻不忘把自己所领导的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质量卓越、社会公认的名校是自己的第一责任,时刻不忘思教育家之虑、践教育家之行、成教育家之名是自己的第一追求。”
这里的教育家是指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书育人、教育研究工作中有较高的造诣或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教育家既包括教育思想家,也包括教育实践家,或者集两者于一身。大凡教育家必具有热爱教育、懂得教育、建树教育、终身从事教育的特质。教育家办学是建设特色鲜明普通高中的必然要求。提倡教育家办学是教育理性的回归,说到底就是让内行办学,让对教育有感情的人办学,让善于钻研教育理论并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的人办学,让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人办学。
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众多流芳千古的教育家。有专家研究指出:某个历史时期之所以涌现出大批教育家,是因为诸多社会因素恰好在这里汇聚,才形成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笔者认为,首先,我们不必恨不逢时。对于躬逢其盛的教育家而言,这是他们的缘分。这样的历史契机可遇不可求,甚至一去不复返。但新陳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教育领域永远不会沉寂。即使在相对平和的时代,也会出现像董仲舒、韩愈、赫尔巴特、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大教育家。何况,江苏历来是教育家产生的沃土。有专家研究指出,江浙一带的教育家明显多于其他省份,其间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原因。再者,“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家成长是没有终点的旅程;“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不在“速成”,而在“养成”。速度可以加快,但阶段很难超越。因为要成为“教育家型校长”,需要丰富的经历和体验,需要大量的积累和提升。发明家可以很年轻,但教育家不会太年轻。许多专家认为一名校长成为“教育家型校长”需要20到30年时间,大体要经历5个阶段:一是基础阶段,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二是胜任阶段,成为一名成熟的校长;三是成名阶段,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校长;四是成就阶段,成为一个引领性的校长;五是完善阶段,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校长”。王铁军在《著名教育家成功个案及其启示》一文中,得出了四点启示:一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著名教育家的实践表明,教育家首先是教育改革家,是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是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列,引领教育改革的潮流。二是教育家不是培养的,而是一个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过程。三是教育实验是教育家成长的“转角石”。四是抗拒诱惑,宁静致远,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最有条件成为“教育家型校长”。若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既需要每位校长的不懈努力,又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营造有利于“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帮助和引导优秀校长在办学实践中成长;简政放权,扩大和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使校长能够大胆试验,大胆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实行学术自由,不求全责备;大力宣传“教育家型校长”,形成尊重“教育家型校长”、学习“教育家型校长”的浓厚社会氛围;树立“教育家型校长”的良好形象,激励和支持一批优秀校长攀登“教育家型校长”的高峰,让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型校长”光荣地获得教育家的称号。
(根据胡金波副厅长2010年12月10日在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校长培训班结束时的讲话整理。整理人:方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