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天才的种子,落在上海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是国粹,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这种习惯和传统是炎黄子孙的血脉,无所替换。中国人含蓄、稳健、精致、典雅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京剧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而京剧大师在京剧的继承、发展、繁荣、创新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戏曲文化传承与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在戏曲艺术方面的造诣、价值、地位、贡献等,值得后人景仰与学习。由谢柏梁主编的“中国京昆艺术家丛书”,对中国众多的戏曲艺术家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收录。《江南伶杰 剧界麒麟——周信芳评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是由作家、文艺和戏剧理论家沈鸿鑫所著。
  周信芳是一代京剧大师,麒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江南伶杰 剧界麒麟——周信芳评传》从各个方面对周信芳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评价,是作者对周信芳深入研究的成果,该书在写作上亮点纷呈。
  首先,该书脉络清晰,结构匀称。全书分为12章,内容包括周信芳的身世和学艺生活、周信芳在京剧改良运动中的作用、麒派的形成、周信芳的爱国情怀、周信芳将艺术推向高峰、《海瑞上疏》与动乱岁月、周信芳的戏剧观、麒派的代表剧目、麒派的审美品格、麒派的流布和传承及影响、周信芳研究简史、周信芳的成就与贡献及历史地位等诸多方面。另外,还附有周信芳大事年表、后记、“中国京昆艺术家传记丛书”出版情况等。全书的每一个章节,都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周信芳戏曲生活经历进行评述,显得脉络清晰。全书12个章节,共280多页,作者选材精当,安排合理,各个章节在总体布局和结构上呈现出较为匀称的特点。
  书中人物鲜活,评论精准。评传,是一种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江南伶杰 剧界麒麟——周信芳评传》作为一部评传,它具备一般评传的特点,同时,也不忘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该书最大可能地还原了京剧大师周信芳在各个时期的生活足迹,塑造了一个可爱可敬可信可感的鲜活人物形象。该书中,作者真实生动地写出一个旧社会的艺人如何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写出了周信芳高尚的道德、宽阔的胸怀、精湛的艺术、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理想等诸多方面,写出了周信芳热爱国家、为人正直、谦虚宽厚、乐于助人、积极乐观、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不断学习、不断修炼等美好品质。读后,京剧大师周信芳会给每个读者留下极其鲜明深刻的印象。在评论方面,作者是行家里手,评论精准,深刻独到,有一家之言,极富研究与史学价值。当然,这也是作者多年来矻矻穷年深入研究的成果与结晶。
  在写作手法上,该书方法灵活,语言优美。《江南伶杰 剧界麒麟——周信芳评传》既是一部评论,也是一部极佳的散文著作。全书集中体现了作为作家的沈鸿鑫的深厚的文字功底。书中,无论是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使用,还是多种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都彰显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该书在第三章第四节麒派形成的原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麒派的形成也有其复杂而深刻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可以这样来概括:一颗天才的种子,落在了上海这一特殊的文化土壤之中,江南的细雨滋润着它,东海的海风催发着它,幼苗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终于长成参天大树,并绽放着麒派艺术的绚丽花朵。”这段文字,清新欢快,优美流畅,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
  作家、文艺和戏剧理论家沈鸿鑫所著的《江南伶杰 剧界麒麟——周信芳评传》,是一部评述周信芳的力作,也是作者多年来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它以极高的艺术水准与研究价值,在为戏曲大师周信芳立传评述的同时,也使之成为当今戏曲艺术评传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巨作。
  (作者系《消费日报》记者)
其他文献
缘起:日本学者的断言刺痛中国学者的心  34年前,即1981年,全国高等教育事业日渐走上正轨,求知探研的良好学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时在兰州大学历史系任教的张大可先生,为了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尽享八面来风,特邀请日本东京大学腾枝冕教授来校作有关敦煌学的学术报告。腾枝冕先生在报告中断言:“孔子在中国,儒学在日本;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司马迁在中国,史记学在日本。”这一番话,深深地刺痛了张大可先生。须
湖北赤壁,古战场的狼烟散尽,风光依旧旖旎,源远的长江水和悠久的历史魂孕育了众多文人豪杰,曾大兴教授便是其一。其人气质楚狂,酒入豪肠,绣口一吐,便是《词学的星空》大观。虽不是羽扇纶巾,却也在谈笑之间,实现了建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的想望。他担任会长,常为学会事宜四处奔忙,但初心不忘,学术著作亦不耽误,陆续出版了《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气候、物候与文学——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
说起“叶景葵”这个名字,不少人都略有所知。上海沦为“孤岛”时期,他与张元济、陈陶遗发起的合众图书馆,为保存国家和民族的文献图籍作出了重要贡献,“合众”于1953年全部捐献给国家,彼时聚书已达25万册、金石拓片15000余片,这些后来也成为上海图书馆的重要馆藏。事实上,叶景葵的身份远不止这一重。  /穿越多重时空的现代名人/  叶景葵(1874—1949),浙江杭州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进
现代规范与标准(标点、分段、校勘等)整理《史记》,一直是顾颉刚先生的“愿景”。1954年8月22日,顾先生奉命举家迁京;次日,中华书局编辑部姚绍华即登门拜访,约请整理《史记》三家注。顾先生“大喜过望”,因为顾先生“发愿整理《史记》已历三十年”。9月1日,到中华书局,商谈《史记》标点事宜。10月5日,拟《整理史记计划》交姚绍华。由于当时顾先生承担了《资治通鉴》的校对任务,所以顾先生就请曾经的北大学生
/壹/  丰子恺是著名的漫画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小品家。丰子恺的文艺生涯、散文创作与两位他最为“敬爱”的导师不可分。这两位老师就是夏丏尊与李叔同(披剃后名弘一法师)。夏、李二人,一为居士,一为和尚,但才调同一,胸怀无二,只是性情有别。在丰子恺的学生时代,李叔同教图画、音乐,夏丏尊教国文。他们所懂得的知识皆远远超出他们所教授的课程。比如李叔同,虽然教授图画、音乐,但“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
一  时间过得真快,从出第一版到这次修订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这套《世界文明史》已经走过了十余年。虽然中间还出过插图版,但当时只改了第一版中的个别错误,内容仍保持不变。这次修订版则要求各章作者就自己部分的内容进行较大幅度的修改,尤其是要求补充学术界和现实中新的发现、新的成果和新的进展。  历史不是死去的过往,它以某种潜流的方式活在并形塑当下,补充新的成果、认识和进展,并保持对现实的关注,既
我是2004年进入孙玉文老师门下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毕业,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上古至中古主之谓结构研究》。  对这个题目的兴趣可追溯到本科時。当时受陆俭明老师的影响,我很崇拜朱德熙先生,读了很多他的论著,尤其喜欢他讨论名物化和关于自指与转指的文章,他对各种不同意义上的“名物化”概念的离析,逻辑清晰,立论明快;他用自指、转指、句法提取等理论对汉语相关现象的梳理,贯穿今古,严谨周密,令我大开眼界。这
《优雅的福音:20世纪初的在华美国女传教士》(三联书店出版)是美国历史学家简·亨特的代表性研究专著,1984年在美国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成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来源。全书中文版时至今日才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30年过去了,这本书也还没有失去它的学术价值。  一直以来,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西学界对传教士的研究成果丰硕,涉及传教士的传教背景、方式、功绩等论题。然
近日,逸友柴念东兄给我传来一帧顾随先生的手札,让我帮助辨识其中几处文字。打开图片,满目华彩,叹观止矣!  这是顾随先生致柴念东的祖父、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柴德赓先生的一封信函,收录在新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青峰草堂往来书札》中。柴念东尾注云:“此函写于一九四二年,现藏于苏州大学博物馆。”  顾随(1897—1960年),原名顾宝随,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
“军事题材永远有读者!”此语出自军旅作家张正隆,它既道出了战争实乃文学世界从不衰歇的永恒题材,也彰显了当代军旅作家在战争文学领域纵马驰骋、开疆拓土的豪迈与自信,尽管他们并不讳言这一严峻事实——军旅文学已被时下相当多的文学史家“放逐”边缘。在重写文学史和重估文学价值的学术浪潮中,某些颇为流行的当代文学史论著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军旅文学的创作成绩,已然成为“战争缺席的文学史”。正是在此背景下,舒晋瑜适时推